邵飘萍的新闻思想
邵飘萍的新闻思想
【摘要】:邵飘萍是中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
他的新闻思想,既具有时代特点,又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是我国新闻学的瑰宝。
本文将邵飘萍的新闻思想分为独立的办报方针、强调记者的品德修养、致力于新闻改革这三部分,学习其新闻思想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邵飘萍新闻思想
邵飘萍已成为中国百年新闻史上最光彩夺目的名字。
他用他的鲜血染红了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邵飘萍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对新闻理论研究的热忱,才使得他的新闻思想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我国新闻史上占有一席重要位置。
一、独立的办报方针
邵飘萍认为新闻事业是“社会公共机关”,新闻事业传递消息要面向全社会,是“国民舆论代表”。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报业,应该能基本反映出国民的思想要求,同时,新闻舆论也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是非善恶的标准。
因此,他认为办报首先应具备以下条件:1、信仰是独立的:惟有信仰事实与真理,才能不为党派和个人左右。
2、组织上是独立的:不受任何政治势力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3、经济上是独立的:既不仰仗官方豢养,也不依赖党派津贴,应该有自己赖以生存发展的独立经济。
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邵飘萍确立了独立
的办报方针:一是监督政府,“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二是唤醒民众,教育民众。
他认为,挽救纷乱时局的力量是国民,“时局纷乱极点,乃国民毫无实力之故耳”。
因此,报纸要“从政治教育入手,树不拔之基,乃百年大计治本之策”;三是“顺时代进步之潮流”,表达报纸“对于解决时局的意见”。
在旧中国, 历来是实行封建言论专制的, 而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政治家或报人由于受到外国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启发, 曾提出“监督政府是报馆的天职”。
但是, 辛亥革命以后, 相当部分的资产阶级报刊磨灭了以往激烈的政论锋芒, 扼杀了以往追求民主、倡导革命的精神。
因此,邵飘萍提出的“监督政府”、教育民众的办报方针,旨在反对军阀政府、派系以及反动党团操纵报纸;为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的报纸争得权利和地位;教育更多的报界同仁扫除新闻界沉迷现象,振作起来,“使社会得新闻事业之助以促其改进。
”
另外, 邵飘萍还赋予独立办报思想以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同时积极主张并创建中国自己的独立的新闻事业。
二、强调记者的品德修养
邵飘萍的新闻伦理思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最早明确提出“品性为第一要素”的新闻道德思想。
他认为记者是“布衣之宰相, 无冕之王”,是“社会之公众人”,是“居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外的第三者”。
因此,记者应该“保守客观的态度”,持正确的立场和判断是非的标准。
邵飘萍说:“所谓品性者, 乃包含人格、
操守、侠义、勇敢、诚实、勤勉、忍耐及种种新闻记者应守之道德”。
他还特别强调了记者的独立精神,认为“贫贱不能移, 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 泰山崩于前糜鹿兴于左而志不乱, 此外交记者之训练修养所最不可缺者”。
这就是说记者要完全独立、不受社会恶风之熏染、不为虚荣利禄所羁勒。
他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
办报时常会遇到经费困难,他虽然接受一些人的资助,但要他因为钱而向反动军阀低头,被反动军阀左右,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虽然他曾为坚守自己的这份信念而两次流亡日本,四次被捕,多次入狱,最后甚至付出了生命,但他没动摇过,也没后悔过。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了作为一名记者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邵飘萍还提出了记者的责任问题。
他认为记者作“社会、国家、世界之耳目”,与国家社会有着重大的关系。
因此, 记者在道德人格的修养上, 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针对此,他说:“愿有志于新闻事业者, 振起其责任心, 凡事必力求实际真相, 以探究事实, 不敢阅者为第一信条。
”可以看出,记者的责任心归根结底是追求事实的真实性, 以赢得社会的信赖。
邵飘萍提出“欲以新闻之面具而利用报纸为之宣传”的广告和“淫乱性与残忍性”的新闻都必须引起注意,不可随意刊登。
这说明了记者要维护国家、社会、新闻事业的利益。
他又说:“对于新闻之来源,宜始终绝对秘密。
”可见他认为作为一名记者,应该维护他人的利益,保护好提供新闻或新闻线索的人。
三、致力于新闻改革
邵飘萍提倡唯物主义的新闻反映论,认为新闻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真实、迅速的再现。
他强调报纸的指导性,反对所谓的“有闻必录”和趣味至上。
邵飘萍批评说:“有闻必录究其根源,乃是无责任心的表示,乃是最易流于不道德之专制的习。
”
在采访艺术上,他强调必须具有强烈的新闻敏感,要广泛交游,在遇到困难时要千方百计、随机应变,在采访过程中还要掌握心理、把握战机。
在编辑工作上,他非常注意标题和版面的安排。
他所主办的《京报》, 栏目众多, 新闻通讯和评论结合紧密, 标题多行多层次,对报纸编辑工作的改革起了一定的带头作用。
在报纸经营管理上,他注重吸纳广告,开展多种经营。
《京报》附设的昭明印刷所,除了承印《京报》外,还接受其他印刷出版业务,提高了经济效益。
在新闻教育事业上,邵飘萍讲课时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并且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邵飘萍不愧是新闻界的全才,为新闻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他实在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虽然他的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这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习他新闻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加以吸收,运用到我们的新闻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