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飘萍为传播马列讴歌革命而献身
今年3月10日,浙江卫视《先驱》摄制组一行7人,来东阳拍摄有关邵飘萍烈士的资料片,并向我们提出邵飘萍第二次赴日本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邵飘萍支持帮助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情况等9个采访话题。
当时由于时间仓促,准备不足,未能作出满意的答复,事后总是感到很内疚。
经细读《邵飘萍传略》等著作和查阅有关资料以及到紫溪村等地采访后,进一步加深了对邵飘萍传播马列、讴歌革命,为创建中国共产党作出重要贡献的了解。
值此建党90周年即将来临,特撰写此文,以纪念邵飘萍烈士。
邵飘萍于1918年10月在北京创办《京报》,积极宣传爱国民主思想,反对封建专制独裁,提倡新文化,传播新思想,为推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作出贡献,已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有所记载。
但是,邵飘萍于1920年4月和8月,先后出版《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新俄国之研究》这两本专著,客观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新成就,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贡献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却没有提及。
以当时中国情况看,虽然早有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文章和译著发表,但以撰写、出版
专著而论,邵飘萍算得上第一人,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
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在爱国反帝的五四运动中,邵飘萍不顾个人安危,仗义执言,大造革命舆论,有力地推动五四运动的发展,不愧是“五四运动的发难人”。
1919年8月,军阀当局以“扰乱京师治安”、“侮辱政府”罪通缉邵飘萍,查封了京报社。
是年冬,邵飘萍为避军警追捕再次东渡日本。
在日期间,受聘于朝日新闻社,出任中国问题顾问。
邵飘萍乘报务之隙,寻购马列著作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书籍:潜心学习研究马列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认定中国革命要以俄为师,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为向国人系统地宣传马列主义,指出改造中国的方向道路,邵飘萍昼夜不停地赶撰《新俄国之研究》、《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等著作。
尽管这时邵飘萍对马列主义的研究只是初步的,但他确已下了一番功夫,对马列主义作了较系统的探求,并获得具有决定意义的收获。
他在这两本著作中宣传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论,热情颂扬俄国的十月革命和建设成就,指出“俄国今日所实行之社会主义,非独在俄国之政治与社会中为空前之创举,实世界历史上一新纪元。
今后见社会主义之成功,其影响于世界将较诸美国独立、法国革命之威力尤著。
”明确地驳斥了国内反动派对十月革命的诬蔑和攻击,排除了当时一些
国人对新俄国的疑虑。
邵飘萍的这两本书,很受国人喜爱,刚一出版就销售一空。
《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一书至1921年4月,一年时间就印三版。
《新俄国之研究》后来被毛泽东所办的湖南自修大学列为教学参考书,也是毛泽东创办的文化书社的畅销书。
邵飘萍的这两本书发行范围极广,仅《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一书,以上海商务印书馆为总发行所,零售处就有北京、天津、保定、奉天、吉林、济南、西安、南京、杭州、新加坡等33处,几乎覆盖了全国,还传到了国外。
其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建国后,上海中共一大会址、韶山毛泽东旧居、中国历史博物馆都有该书陈列。
1983年3月,由李新等编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伟大的开端》一书,在讲到1920年5月以后,信仰并且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时写道:“共产国际代表的翻译杨明斋,《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主编邵力子和《新青年》、《共产党》的经常译稿人震瀛(袁振英),上海共产党的负责人之一李汉俊以及京报社邵飘萍等人,都在翻译或编辑方面,或在其专著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宣传科学社会主义作了有益的贡献。
”这里讲的“专著”,就是指邵飘萍的《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新俄国之研究》等书。
尽管邵飘萍的这两本专著,因受当时的各种条件所限,还有不完美之处。
然而瑕不掩瑜,这两本专著,对我国早期宣传马列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介绍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确实发挥了重要的历
史作用。
邵飘萍不但以其专著系统传播马列,而且以1920年9月20日重新出版的《京报》及其副刊,不断地宣传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以及国内外先进分子和共产党人的重大活动。
是年10月至12月,他用57天时间在《京报》连载与吉人合编的《俄国大革命史》,通过补述这段历史,使读者对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有更深刻的理解。
与此同时,还用5天时间连载他与吉人合编的另一论著《改造世界之人物》中的《新俄国之伟人列宁》,择其重要,将列宁客观地介绍给国人。
后又辟《俄事研究》栏目,署名“素昧”、“飘萍”连发《俄国大学生与革新运动》等6篇专论。
邵飘萍在《京报》上连载专论的同时,还连载大量的俄国要闻,长时间大篇幅地介绍俄国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历史演变和现状,为国人提供俄国社会可比可研可鉴的真实材料,让国人时时了解新俄国的现状。
如1921年3月25日、26日,《京报》连载俄国共产党十次大会概况,还赞其大会“一,致之精神与高尚之训练,为世界政治史上所未有。
”
《京报》在介绍新俄国的同时,对国内的先进分子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活动,也多有介绍。
如青年知识分子赴法国勤工俭学,邵飘萍从1920年9月18日起,用4l天时间,连载《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会纪念集》,详细介绍该会成立经
过,诸多演说,以及勤工俭学的感受。
其中有徐特立先生所撰的《对于勤工俭学及文化运动的意义》,呼唤劳工,起来革命!在《京报》的《家庭研究》等特刊上,设立《家庭制度存废问题》专号,介绍知名学者乃家铖、费觉天、徐六几、缪伯英、李大钊等人的文章。
《向导》周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刊物。
该刊自1922年9月创刊以来的每一期详细目录,《京报》都以广告的形式刊登,并经常热情地进行评价。
1923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105周年纪念日,邵飘萍就安排《京报》四个版面刊出马克思研究会编辑的《马克思纪念特刊》,并在头条显著位置刊登《本报编辑部特启》,以便引起读者注意。
后又在《京报》附刊上刊登《马克思纪念号》,发表《马克思年谱及著作》。
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京报》又发表《列宁特刊》,以示纪念。
这些“特刊”、“纪念号”全部免费赠阅,显示了邵飘萍宣传马列主义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热情。
邵飘萍平时与李大钊、邓中夏、高君宇、罗章龙等共产党人往来密切,接触频繁。
李大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