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1、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分类 A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触、压、温度、痛)。
B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觉)。
3、视觉: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380-780毫微米之间的电磁波,也叫可见光。
4、感觉的意义A 是一切心理活动的最初始的基础。
B 为适应生存提供重要的线索或依据。
如痛觉报警。
C 维持正常心理功能所必须的。
5、感觉剥夺——悬浮疗法6、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感觉阈限--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成反比:S=1/R——反比关系绝对阈限--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觉的下限)7、信号侦察论:在感觉过程中,存在着两个过程:最初的感觉过程--反映了刺激强度;随后而来的独立的判断过程-反映了观察者的反应偏差8、∆I/I=K称为韦伯定律I-原刺激量;∆I-差别阈限;K-常数,也称韦伯率,或韦伯比。
韦伯率只适合中等强度的刺激9、幂定律:S=kI^b S--心理量I--物理量b --指数,因不同感觉而异幂定律的实际意义:(1)对任何有害刺激,人们的感觉都很敏感,心理量的增长都快于物理量的增长--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2)从量的角度上看:A凡是物理量值范围级差较大的刺激形式,心理量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等量级的对应,所以心理量慢于物理量的增长;B凡是物理量值范围级差较小的刺激,心理量快于物理量的增长,以反映出刺激强度的精细差别。
10、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暗适应、明适应)11、感觉后象:在刺激停止后,感觉印象仍暂留一段时间的现象。
12、感觉的对比:感受器不同部位接受不同刺激,对某个部位的刺激会抑制其他邻近部位的反应,不同部位的反应差别被加强的现象。
同时对比:由同一感受器同时接受两种刺激的作用而产生的对比现象;先后对比:同一感受器先后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产生的对比现象13、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1)一种感觉的弱刺激,会提高另一中等感觉的感受性;(2)一种强刺激会降低另一种中等感觉的感受性;(3)联觉,是指一种感觉的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在另一感觉道也产生了感觉的现象。
知觉1、知觉的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2、与感觉的关系共同处: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区别:感觉--对个别属性反映;知觉--对事物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的反映.联系: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3、知觉与经验知觉是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知觉的产生不仅需要具体的客观对象,还需要借助于过去的知识经验的帮助。
4、知觉形成过程:受具体感觉材料的驱动--自下而上的过程;受经验概念的驱动---自上而下的过程.下上:复合刺激S1——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S2——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知觉S3——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上下:S1——感受器——中枢神经——知觉——经验——5、知觉的种类:1)空间知觉----靠视、触、动觉来实现2)大小知觉3)方位知觉(视觉定向听觉辩别声源)4)深度知觉(即距离知觉与立体知觉)7、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组织过程:1)知觉的整体性: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
影响知觉整体性的有关因素:a知觉对象本身的特点:A 关键因素B 刺激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A)如果刺激物的个别部分属性改变了,但其关系不变,仍能保证完整的知觉(B)如果各部分关系改变,知觉的整体形象就会发生变化(C)对象各部分的组合方式(A)接近组合(B)相似组合(C)完美组合(良好图形) b与知觉者的主观状态有关: 过去的经验,知识可对当前知觉活动提供补充信息2)知觉的选择性:被选择出来的部分--图形; 其它部分---背景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1)强度较大,色彩鲜明,具有活动性的客体易成为选择的对象.(2)自身的组合规律----简明性,对称性,规律性,易被选择为图形(3)知觉者的经验,兴趣,爱好,及职业等也影响着知觉对象的选择3)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语去标志它。
特点:(1) 以知识经验为基础(2) 用词语把事物标志出来4)知觉的恒常性:人的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征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方向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影响恒常性的因素:(1)知觉对象变化范围适当,易保持恒常;相差大,超出一定范围,恒常被破坏;(2)有无参照物,无参照背景,恒常易被破坏;(3)知识经验,越丰富,越有助于保持知觉的恒常8、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
视觉见书本p88 形状知觉见书本p142意识一、含义: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积极、自觉、能动的反映。
是人自觉的心理活动一种心理状态。
一般,可以看作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包括:(1) 对当前客体的觉知(2) 把当前自己与其它个体、物体相区分的觉知(3) 对过去经验与未来设想的觉知(4) 对整个时间流程中自我与客体关系的觉知意识的结构:以心理过程为基础,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其中认识过程,特别是抽象思维是意识的核心部分,情感和意志是组成部分人的意识分为对客观现实的意识和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使人能够对自己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和控制意识借助语言来实现意识的基本特点1自觉性2社会性3能动性二、意识的作用(功能)意识通常以三种重要的方式帮助人们把握感官接触到的复杂世界的意义:(1) 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涌入的信息和过强的刺激能量;(2) 使人们依据知觉组织的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空间模式)和事件(时间模式);(3) 使人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对现时输入的信息作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意识的不同层面1、焦点意识:指个人全神贯注于某事物时得到的清楚的意识经验,即注意集中状态.2 、前意识: 为当前记忆准备、随时提取记忆信息的意识。
潜意识(unconsciousness)—无意识层次相对于意识而言,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常见的有:主体的无意识行为---自动化的行为(类似意识的边缘状态)对刺激的无意识---对认知产生过程的无意识常称为无意识加工过程,如知觉恒常的产生、从感觉到知觉、直觉推论过程中等潜意识:最早论及这种意识的是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中大部分是无意识的意识的各种变体------不同的意识状态睡眠,梦与梦的预示,催眠,白日梦,冥想,幻想,药物致幻注意的概念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集中。
特点:⑴指向:某一瞬间,选择确定心理活动的特定对象和范围。
⑵集中:心理活动对选择的对象,达到一定清晰、完善的反映程度。
注意对象:(1) 外部对象(2) 自己的行动、观念、内心状态一定对象: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清晰地注意一个或几个少数的事物。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 而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
注意的功能(基本作用)1 选择的功能2 保持的功能3 调节与监督的功能注意的种类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注意的广度:注意范围与知觉范围一致,为7+-2个。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1) 注意对象的特点(2) 个体知识经验的影响注意的稳定性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注意不是指向某一对象,而是指向与某一任务相关的一组对象。
注意被无关刺激所吸引,离开了总任务,即为注意的分散,这是与注意稳定相反的状态。
与注意稳定性有关的因素:(1) 主体状态(2)对象特点(3)注意的分配顺利实现注意分配的条件(1) 同时进行两种活动,其中必须有一种是熟悉的;同时进行几项活动,必须只有一项是生疏的,其它是熟悉的.(2) 在同时进行的活动中,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注意的转移根据新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上与注意的分散有区别:注意的分散是毫无目的,被动地改变注意的对象;注意的转移则是有目的,主动地改变注意的对象注意发展的特点注意稳定性的发展注意广度特点3、注意的分配记忆一概念: ----过去经验在脑中的反应.即过去以历过的事物在脑中的反应。
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再现或回忆;输入编码----储存----提取.二记忆的种类一)1 形象记忆2 情景记忆3 语义记忆(又称语义逻辑记忆) 4 情绪记忆5 运动记忆二)外显记忆、内隐记忆三)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四)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自学)感觉记忆的种类:1、图像记忆,又叫视觉登记,或图像储存图像记忆有以下性质:(1)所储存信息大于被提取利用的信息;(2)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大约为0.25--1秒,超过1秒,信息就会变弱并自动消失;(3)图像记忆受到干扰或擦拭作用后,信息很快消失并不可恢复。
2声象记忆(声象范围为0.25-2秒)感觉记忆的特点及功能:(1)t:保持时间很短,图像记忆保持大约为0.25-1秒;声像记忆保持>1秒,但<4秒,一般为2 秒。
(2)容量:大(3) 编码方式:是按原有物理特征进行(4)向其它阶段转移的条件:注意感觉记忆的逻辑功能在于,为大脑提供对输入的信息进行选取和识别的时间短时记忆的概念,又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短时记忆的特点(1)信息保持时间很短,t:5秒-20秒,最长不超过1分钟(2)容量有限:容量为7+-2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G.米勒,提出了组块(chunkking)的概念。
(3)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可被意识到(4)通过复述可以转入长时记忆(5)编码方式长时记忆的特点1记忆容量大:有人认为是5-10万个组块,也有人认为有10的15次比特2信息保持时间很长:长时记忆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甚至数年及至终生3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人们并不能意识到,只有提取到短时记忆中才被意识到4编码方式复杂长记忆的编码1长时记忆的获得--即识记(1)无意识记(不随意识记)--没有自觉的目的,也没有经过意志努力的识记,更不需要采用任何策略手段,信息完全是自然而然地被纳入到长时记忆库中的。
A有很大的选择性B有很大的偶然性(随机性)(2)有意识记(随意识记)--事先有预定的目的,并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
要求有积极的思考和意志努力,采取一定的措施,是一种主动而又自觉的识记活动。
(3)机械识记--是在对事物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依据事物的外部联系机械重复地进行的识记。
材料本身没有意义联系,材料有意义而不理解(4)意义识记--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内在的联系进行的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