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标准编制单位: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编制时间:2013年9月1日执笔人:沈旭霞教研室主任:审核人:系(部)主任: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A0201214 课程名称国际市场营销授课学期 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总学时48 学分 3 考核方式非试卷适用专业管理各专业二、课程性质与定位(一)课程性质对于管理各专业来说,本门课程是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
其先修课程是经济学、管理学等,后续课程是管理各专业的专业课、选修课。
(二)课程定位依据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管理各专业的专业定位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确立本课程的课程定位:即依据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明确主要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素养,从而确立学习领域,确立通过哪些项目和任务来完成这些学习领域。
管理各专业学习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包括:基础岗位-营销员、销售员、客服专员等,发展岗位-营销主管、销售主管、客服主管等,拓展岗位-营销经理、销售经理、客服经理。
通过《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会分析国际市场营销环境,研究国际市场购买者行为,制定最佳的国际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有计划地组织和控制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国际市场营销管理的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涉外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课程设计思路(一)总体设计原则根据国际市场营销工作岗位提炼课程能力目标;根据工作过程确定学习领域;通过若干项目、任务训练达成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依据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和管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设置本门课程的必要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确定本门课程为专业必修课,其他专业确定为选修课。
(三)课程模块的编排国际市场营销的主要学习模块及学时序号项目(模块)名称学时1 国际市场营销核心概念和观念、营销管理 62 国际市场营销调研、环境分析83 产品策略84 促销策略105 定价策略86 分销策略8合计48(四)教学组织的思路本课程采取项目化模式组织教学,根据市场营销的主要学习领域来设计完成学习领域需要进行的项目和任务。
通过项目、任务来训练职业岗位能力。
体现“学生主体、能力本位、职业导向、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
(五)理论与实训比例本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学时、课内实践学时为0时。
(六)课时安排说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理论教学统一安排在校内教学。
四、课程教学目标(一)能力目标⒈能够了解全球营销环境的现状。
⒉能够辨析和解决国际市场营销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能够策划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组合。
⒋能够给运用国际市场细分与定位原理进行市场细分与市场定位。
⒌能够运用国际产品策略制定产品及产品线策略。
⒍能够运用产品品牌策略进行国际产品的品牌建设与管理。
⒎能够运用产品定价、产品渠道和促销的基本策略进行国际产品定价与促销策略设计。
⒏能够认知分销渠道、具有进行渠道设计和管理的能力。
(二)知识目标⒈了解国际市场营销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操守与素质。
⒉了解国际市场营销调研的意义、了解国际市场营销调研程序,方法与技术。
⒊了解行业、市场竞争结构分析、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环境与企业营销的关系、了解国际营销的政治、法律环境。
⒋了解产品整体概念、产品市场生命周期理论,品牌的概念、作用;熟悉产品组合策略、产品市场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特点;掌握企业产品市场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营销策略和品牌策略。
⒌了解国际市场分销渠道结构模式及国际分销渠道成员类型的特点。
⒍了解企业的定价方法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⒎了解国际市场促销策略的概念和实质、熟悉各种国际市场促销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掌握基本的国际市场促销策略和方法。
⒏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组织的基本概念、了解常见的国际市场营销组织的类型、了解国际市场营销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国际市场营销控制的主要类型及其具体内容。
(三)职业素质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促进学生的品性素质和精神素质的提高。
⒈提升学生诚实正直、专业信心等方面的基本品性素质。
⒉提升学生言谈举止、心态、让人喜欢、赢得尊重等交往素质。
⒊提升学生职业定位、个人规划、挫折承受力等专业必备素质。
⒋提升学生专业自信心、持之以恒、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素质。
⒌提升学生洞察力、应变思维、创造性意识、影响他人等的能力素质。
(四)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学完本门课程可以为考取本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可以选考助理营销师资格证书。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一)教学内容选取依据根据国际市场营销面向的主要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素养,确立市场营销的学习领域-学习内容;国际市场营销的主要学习领域可以归纳为六个模块:国际市场营销核心概念和观念、营销管理模块、国际市场营销调研、环境分析模块、产品策略模块、分销策略模块、促销策略模块及定价策略模块;每个模块设计若干项目、任务来训练。
(二)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本课程采取项目化模式组织教学,根据国际市场营销的主要学习领域来设计完成学习领域需要进行的项目和任务。
本课程对每个项目设置了相应的大作业来强化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相关理论的具体应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职业岗位能力。
(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编号教学项目教学子任务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参考学时1 国际市场营销人员的基本素质1.市场营销的含义2.国际市场营销3.国际市场营销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操守与素质认知国际市场营销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操守与素质。
1.掌握市场营销的含义2.理解国际市场营销3. 了解国际市场营销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操守与素质22 国际市场营销调研1.认识国际市场营销调研2.国际市场营销调研的意义3.国际市场营销调研程序,方法与技术能够掌握国际市场营销调研程序,方法与技术。
1.了解国际市场营销调研的意义2.了解国际市场营销调研程序,方法与技术43 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1.国际市场营销环境认知2.国际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分析3.国际市场营销微观环境分析能够分析企业所面临的环境。
1.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环境与企业营销的关系2.了解国际营销的政治、法律环境3.了解行业、市场竞争结构分析44 筹划目标市场的产品1.产品的整体概念2.产品的生命周期3.产品的品牌和包装策略能够针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各阶段选择适合的营销策略。
1.了解产品及产品整体的概念2.掌握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及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市场特征及营销策略3.掌握产品组合的相关概念及产品组合策略4、熟悉新产品的含义及开发原则5、掌握国际市场品牌和包装策略85 国际市场分销策略1.国际市场分销系统2.国际市场中间商类型1.能够决策国际分销渠道的长度和宽度。
2.能够对国际分销渠道进行管理。
3.能够合理选1.了解国际市场分销渠道结构模式2.掌握国际分销渠道成员类型的特点3.掌握国际市场分销渠道管理内容8择和控制国际中间商。
6国际市场定价策略1.国际市场营销的定价方法2.国际市场营销的定价策略1.能够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使用何种定价方法。
2.能够结合环境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
1.熟悉国际市场营销产品定价的影响因素2.了解企业的定价方法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掌握国际市场产品定价的方法和策略4.了解价格倾销和转移定价的含义87 国际市场促销策略1.国际市场人员推销策略2.国际市场广告策略3.国际市场公共关系策略能够初步具备广告规划、推销规划、公关规划、营销推广规划的能力;1.了解国际市场促销策略的概念和实质2.熟悉各种国际市场促销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3.掌握基本的国际市场促销策略和方法108国际市场营销管理1.国际市场营销组织及其类型2.国际市场营销控制及其类型能够运用国际市场营销控制知识分析和处理企业营销管理的问题1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组织的基本概念2.了解常见的国际市场营销组织的类型3.了解国际市场营销控制的基本概念4.掌握国际市场营销控制的主要类型及其具体内容4六、课程实施和教学保障条件(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⒈教材或讲义编写建议以培养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指导思想,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内容设计体现工学结合的导向要求,方便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
一般要求教育部高职高专三年内规划教材或适合本校实际的高职高专自编教材。
⒉推荐教材《国际市场营销》唐文菊主编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3. 教学参考资料辅助教材选用坚持适用选优原则。
尽可能选用国家统一出版的“高职教材”,优先选用特色鲜明的获奖教材,特别是国家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
(1)国际市场营销甘碧群,彭星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国际市场营销张卫东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3)国际市场营销学(美)达娜-尼科莱塔·拉斯库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4)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原理(亚洲版).科特勒市场营销教程.等作为辅助教材。
(二)教学资源的要求和利用⒈教师要求⑴校内专职教师要求具有3年以上从事营销类课程教学,掌握国际市场营销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的方法,能够设计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实训项目。
⑵行业兼职教师要求具备市场经营经验,具备培训经历,能够整合行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训的机会。
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关心学生。
⒉学习场地、设施要求⑴配备多媒体教室并保证能连接互联网。
⑵配备校内专业实训室(50到60个机位),安装营销软件系统,具备仿真模拟和实战营销功能。
⑶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进行岗位实习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课程资源开发目的基于知识应用,结合行动体系、工作过程系统考虑,以工作过程要素的对象、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而开发的。
具体包括:电子教材、电子课件、案例分析、仿真实训、习题等。
(三)教学实施⒈项目导向本课程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项目导向教学法,根据企业营销活动,将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项目,学生通过每个项目的学习,学会一项技能。
项目教学法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同时,又能构建一个开放性、研究性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⒉任务驱动以真实岗位能力培养为课程的最终目标,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晰,从而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为达到任务的完成,每个人都会发挥其个人的能动作用。
本课程以完成特定营销活动项目为任务,按企业全真的工作要求,实施了项目训练环节,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而且还促使学生掌握了专业技能。
⒊案例分析对于一些模拟情景的项目,本课程采取了案例分析教学法,给出一个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形成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