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17庖丁解牛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17庖丁解牛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庖丁解牛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B.批大郤,导.大窾导:引导C.族.庖月更刀,折也族:众D.讠桀然已解,如土委.地委:卸落【答案】B(导:顺着,循着,有导入之意)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吾属今为.之虏矣B.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苛政猛于.虎也C.而.刀刃者无厚吾尝终日而.思矣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常以.身翼蔽沛公【答案】D(A.介词,给,替/介词,被。

B.介词,从/介词,比。

C.连词,可是/连词,表修饰,可译为“地”。

D.均为介词,用)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砉然向然,奏刀然B.技盖至此乎C.技经肯綮之未尝D.善刀而藏之【答案】C(A.“向”通“响”。

B.“盖”通“盍”。

D.“善”通“缮”)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迟A.视为止,行为..,每至于族B.虽然..C.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见全牛也D.三年之后,未尝..【答案】D(A.古义:动作,因此。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B.古义:即使这样。

今义:转折连词。

C.古义:本来的样子,文中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

今义:天然的道理)二、文本阅读阅读《庖丁解牛》全文,完成后面的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庖丁释.刀对曰 释:拭擦 B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遇:会合、接触 C .彼节者有间.间:间隙 D .每至于族.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答案】A(释:放下)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进乎.技矣依乎.天理B.⎩⎪⎨⎪⎧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C.⎩⎪⎨⎪⎧ 吾见其难为.斩木为.兵 D.⎩⎪⎨⎪⎧因.其固然因.地制宜 【答案】C(A.均为介词,相当于“于”。

B.均为连词,但,却。

C.动词,做/介词,作为,当作。

D.均为介词,依照)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

B .《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境”形象化。

C .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文章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的“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

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案】C(只有两种对比,无“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答案】现在,我是以精神去接触(牛)而不用眼睛去看,(我的)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2)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答案】即使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它难以下手。

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世宗即位之四月,以久雨,疏言:邓继曾,字士鲁,资县人。

正德十二年进士。

授行人..“明诏虽颁,而废阁大半。

大狱已定,而迟留尚多。

拟旨间出于中人,奸谀渐幸于左右。

礼有所不遵,孝有所偏重。

纳谏如流,施行则寡。

是陛下修己亲贤之诚,渐不如始,故天降霪雨以示警戒。

伏愿出令必信,断狱不留,事惟咨于辅臣,宠勿启于近习,割恩以定礼,稽古以崇孝,则一念转移,可以销天灾,答天戒矣。

”未几,擢兵科给事中。

疏陈杜渐保终四事:之孝养,以杜嫌隙之渐;三、一政令,以杜一、定君心之主宰,以杜蛊惑之渐;二、均两宫..欺蔽之渐;四、清传奉,以杜假托之渐。

寻言兴府从驾官不宜滥授。

帝纳之。

,帝欲尊所生为帝后。

会掖庭火,廷臣多言咎在“大礼”。

继曾亦言:“去嘉靖改元..年五月日精门灾,今月二日长安榜廊灾,及今郊祀日,内廷小房又灾。

天有五行,火实主礼。

人有五事,火实主言。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礼不兴。

今岁未期而灾者三,废礼失言之郊也。

”提督三千营广宁伯X佶久病,继曾论罢之。

宣大、关陕、某某数有警,中原盗窃发。

继曾陈战守方略及储将练兵足食之计,多议行。

三年,帝渐疏大臣,政率内决。

继曾抗章曰:“比来中旨,大戾王言。

事不考经文不会理悦邪说之谄媚则赐敕褒俞恶师保之抗言则渐将放黜臣目睹出涕口诵吞声。

夫祖宗以来,凡有批答,必付内阁拟进者,非止虑独见之或偏,亦防矫伪者之假托也。

正德之世,盖极弊矣,尚未有如今日之可骇可叹者。

左右群小,目不知书,身未经事,乘隙招权,弄笔取宠,故言出无稽,一至于此。

陛下不与大臣共政,而倚信群小,臣恐大器之不安也。

”疏入,帝震怒,下诏狱掠治,谪金坛县丞。

给事中X逵、韩楷、X一鹏,御史林有孚、马明衡、季本皆论救,不报。

累迁至徽州知府,卒。

帝初践阼,言路大开。

进言者或过于切直,帝亦优容之。

自X最及继曾得罪后,厌薄言.官.,废黜相继,纳谏之风微矣。

(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五》,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事不考经/文不会理/悦邪说之/谄媚则赐敕褒俞/恶师保之/抗言则渐将放黜/臣目睹出涕/口诵吞声B.事/不考经/文/不会理/悦邪说之谄媚则赐敕褒俞/恶师保之抗言则渐将放黜/臣目睹出涕/口诵吞声C.事不考经/文不会理/悦邪说之谄媚则赐敕褒俞/恶师保之抗言则渐将放黜/臣目睹出涕/口诵吞声D.事不考/经文不会/理悦邪/说之谄媚/则赐敕褒俞/恶师保之抗言则渐将放黜/臣目睹出涕/口诵吞声【答案】C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人,代指掌管朝觐聘问的官吏或者外交官,在此指的是前者。

B.两宫,在明时,先朝皇后与皇帝生母并尊为太后,所以两宫多指两位太后。

C.改元,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为元年,皇帝即位时必须要更换纪年的年号,同一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D.言官,由监官和谏官组成,合称为言官。

前者是君主监察各级官员的耳目,后者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之改正的官吏。

【答案】C(皇帝即位之时并不一定要更改年号,如武则天刚即位时就没有更改年号,而是过了段时间后才改年号)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继曾拥有大智。

新官上任时,邓继曾有条理地直陈防微杜渐保终四事,有效地通过法律的形式防止官员腐化。

B.邓继曾直言敢谏。

在面对法度失衡、小人当权的局面时,邓继曾上疏劝谏皇帝,并且用天劫的诏示来规劝皇帝。

C.邓继曾眼光独到。

面对宫中旁舍失火,邓继曾没有同大多廷官一样将责任归咎于“大礼”头上,而是说这是废礼失言的效验。

D.世宗皇帝昏庸无道。

虽然他多次采纳了大臣的意见,但大多并未真正推之施行,到最后甚至不亲近大臣,实行专裁,致使小人专政,国事衰微。

【答案】C(这个例子并不能证明邓继曾眼光独到,而是说明邓继曾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伏愿出令必信,断狱不留,事惟咨于辅臣,宠勿启于近习,割恩以定礼,稽古以崇孝。

【答案】(我)恳切希望皇上下达的旨令能言出必行,不留下停滞不决的案件,国事只向辅臣咨询,对大臣的宠幸不先从亲信开始,割舍情爱用来安定立法,考究古法用来推崇孝道。

(2)左右群小,目不知书,身未经事,乘隙招权,弄笔取宠,故言出无稽,一至于此。

【答案】在皇上身边的小人,没有读过多少书,没有亲身经历过多少事,他们趁机便想一揽朝廷大权,写文章赞美皇上,以求得宠爱,所以他们说的都是无稽之谈,唉,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

四、语言表达13.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李子柒的视频作品取材于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富有田园气息。

②通过李子柒的田园生活,使我们可以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③欣赏田园风光、古风汉服等,④在纷杂的世界中找到一处清凉。

⑤中国人的生活,本来就是动人的,⑥诗意、浪漫的生活,是全世界都能够欣赏并且理解的。

⑦但真实的田园生活并不是诗意、浪漫,还需要真正懂农活、爱劳动、肯吃苦才行。

⑧李子柒成功的背后,是由于她从清晨到深夜不停歇的付出。

⑨没有扎实的基础,没有每个视频成百上千次的重复,没有耐得住寂寞的学习,就不会有诗意的、生活味的李子柒。

【答案】②删去“通过”或“使”。

⑥“欣赏并且理解”改为“理解并且欣赏”。

⑦“并不”改为“并不全”。

⑧删掉“由于”。

14.下面是《人体不同姿势腰椎受力情况表》,请提取图表中最能说明人体姿势与腰椎受力情况关系的三点信息,用文字进行概括说明。

每条不超过25个字。

人体不同姿势腰椎受力情况表【答案】①人在平躺时,腰椎受力(或:负荷)最小。

②人在站立负重前倾时,腰椎受力(或:负荷)最大。

③人在站立或坐着时,身体前倾会使腰椎受力(或:负荷)加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