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课程教学大纲

《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课程教学大纲

《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and so cialinteraction
课程代码:
学时: 32 学分: 2 讲课学时: 上机/实验学时: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适用学校各专业
开课院系: 社会科学学院
教材:《认识自我与沟通技巧》商务出版社梁传孙,伍锐明,吴敏洁主编
主要参考书:
《助人历程与技巧》四川大学出版社黄惠惠编著
《人际关系与沟通》机械工业出版社张文光主编
《卡耐基沟通的艺术》中国城市出版社卡耐基著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是一门职业技能学科,是高等院校的学生应该提高和训练的一项基本素质,它关系到学生将来的求职,升迁等具体问题。

若不具备这一素质条件,会影响学生的前途发展。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基本的的社会沟通技能、提升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沟通的理念、知识,学会运用沟通的技巧。

(二)本门课程教学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提升对认识自我与沟通技巧的兴趣;学会建立人本服务的工作关系,掌握有效沟通的方法;明确价值观对个人行为及人际关系的影响,掌握疏解价值冲突的方法;认识压力的内涵,掌握处理压力的原则方法;掌握团队合作的技巧方法、学会处理团队冲突。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学习本课程,要求掌握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的基本知识,学会建立人本服务的工作关系,掌握有效沟通的方法;明确价值观对个人行为及人际关系的影响,掌握疏解价值冲突的方法;认识压力的内涵,掌握处理压力的原则方法;掌握团
队合作的技巧方法、学会处理团队冲突。

由于《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这种课程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该课程考核应注重实践环节,考核知识应用,以能力测试为中心。

第一章学科介绍及经验学习法ﻫ教学要求:提升对认识自我与沟通技巧的兴趣;认知及评价过去的学习方法,明白本课程所使用的教与学的方法:经验学习法。

一、为何要认识自己?
二、要与人沟通吗?
三、你怎样学习?ﻫ(一)讲解教授与发现学习ﻫ(二)经验学习法ﻫ(三)学习模式量度表ﻫ第二章人本服务的工作关系
教学要求:掌握工作关系的特征;学会建立人本服务的的工作关系的三个核心条件;明白建立人本服务的的工作关系的特征、尺度。

一、服务使用者的角度
二、工作关系的特征
三、建立工作关系的核心条件
第三章沟通ﻫ教学要求:认识沟通的含义和功能,掌握沟通过程中的各种元素;分析影响沟通的元素和各种沟通障碍的成因;掌握一些基本的沟通方法。

ﻫ一、沟通的定义和功能
二、沟通过程中的各种元素
三、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ﻫ四、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的功能和作用
五、影响沟通的因素和各种沟通障碍的成因ﻫ六、有效沟通的方法ﻫ第四章沟通模式
教学要求:认识萨提尔沟通模式,掌握萨提尔沟通模式特色、成因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反思觉察自己的沟通形态并分析成因;掌握转化现存沟通形态的方法。

一、萨提尔沟通模式ﻫ二、萨提尔沟通模式的五种沟通形态ﻫ三、功能不良的沟通形态的成因
四、转化现有沟通形态的方法
第五章人本服务沟通技巧(一)
教学要求:认识专注行为、鼓励和开放地邀请谈话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性;在行为上联系表达这三种技巧;在人际沟通中掌握运用“专注行为、鼓励和开放地邀请谈话”的技巧。

一、有效的聆听
(一)有效的聆听的要素
(二)影响有效聆听的因素
二、专注行为
(一)面向对方
(二)开放姿势
(三)目光接触
(四)适当表达
(五)跟进谈话
三、稍加鼓励
(一)言语鼓励
(二)非言语鼓励
四、开放式地邀请谈话
(一)开放式地邀请谈话的种类
(二)开放式地邀请谈话的应用
第六章人本服务沟通技巧
教学要求:能够描述内容反映、感受反映和总结的具体内容和说明它们的重要性;在行为上表达这三种技巧;在人际沟通中使用这三种技巧。

一、内容反映
(一)内容反映含义
(二)有效的内容反映的要素
二、感受反映
(一)感受反映含义
(二)有效的感受反映的要素
三、总结
(一)总结含义
(二)有效的总结的要素
四、技巧的整合
(一)技巧的整合含义
(二)有效的技巧的整合的要素
第七章坚定行为与协商技巧
教学要求:认识坚定行为的含义,掌握坚定行为背后的核心信念和价值;掌握坚定行为的基本技巧和运用;掌握协商过程及所需技巧。

一、坚定行为
(一)坚定行为含义
(二)坚定行为背后的核心信念和价值
(三)坚定行为的基本技巧和运用
二、协商技巧
(一)协商技巧含义
(二)协商的基本技巧和运用
第八章价值观
教学要求:了解价值观和道德的基本含义,明白价值观对个人行为及在人际关系中的影响;认识有关价值观和道德的学说,反思自己的价值取向,并能解释取向背后的理由。

一、价值观
(一)价值观含义
(二)价值观对个人行为表现的影响
二、道德
(一)道德的含义
(二)道德的学说ﻫ第九章个人及专业价值
教学要求:反思自己的价值观,了解自己和同学在不同事情上的价值取向。

一、价值观的反思
(一)人生目标
(二)社会阶层
(三)性别
二、专业价值
(一)尊重个人
(二)对服务使用者的承担
(三)社会承担
三、个人价值与专业价值的关系
第十章价值冲突与疏解
教学要求:了解价值冲突,认识本专业中不同类别的价值冲突和它们对服务过程的影响;明白疏解价值冲突的基本原则。

一、价值冲突
(一)价值冲突含义
(二)价值冲突对个人行为表现的影响
二、专业上的价值冲突
(一)服务使用者自身面对的价值冲突
(二)服务使用者与社会规范之间的价值冲突
(三)服务使用者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的价值冲突
(四)专业价值之间的冲突
三、如何处理价值冲突
(一)确认冲突的存在
(二)明确核心问题
(三)寻找相关事实
(四)建议可能出路
(五)衡量价值轻重
四、个人的成长
第十一章自我的概念
教学要求:明确认识自我在人本服务中的重要性,掌握认识自我的范畴和认识自我的具体方法。

一、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二、认识自我范畴
(一)外表和举止
(二)爱好和厌恶
(三)性格
(四)价值观
(五)长处和弱点
(六)感受
三、如何处理认识自我
(一)自我表白
(二)心灵之窗
(三)重要的提醒
第十二章自我的建构
教学要求:明白人在情境的含义和它在认识自我和别人方面的提示;了解个人、环境、自我塑形之间的互动关系;掌握相关的案例。

一、人在情境
二、个人素质
三、微观环境
(一)家庭
(二)学校学习经验
(三)职业工作经验
(四)所属组织
(五)特别经验
四、宏观环境
(一)社会
(二)社会阶层
(三)文化
(四)社会标签
五、互动的成果
第十三章压力处理及个人身心健康
教学要求:明白压力的定义、性质和种类;分辨不同种类压力的来源和不同来源间的互动关系;掌握压力带来的影响;初步认识处理压力的原则和方法。

一、压力
(一)压力含义
(二)压力的学说
二、不同的压力来源
(一)与个人因素有关的压力来源
(二)与环境因素有关的压力来源
三、压力的征兆及个人健康状况评估
(一)与个人工作、学习有关
(二)与机构整体有关
(三)压力的影响
四、处理压力的原则和个人身心健康的方法
(一)处理压力的原则
(二)个人身心健康的方法ﻫ第十四章团队合作及领导
教学要求:明白团队合作和领导的定义、性质;认识团队领导和成员应有的表现和技巧;认识处理团队合作的注意事项。

一、团队
(一)团队含义
(二)团队六个“P”
二、为何应用团队工作
三、有效的团队
(一)团队规模
(二)团队发展阶段
(三)团队任务性质
四、团队发展阶段
五、团队领导
六、团队成员
七、团队会议
第十五章持续学习及总结
教学要求:明白持续学习和总结的定义、性质;认识持续学习和总结的实施操作方法;学科回顾及总结。

一、持续学习
(一)持续学习含义
(二)持续学习重要性
二、成为自己学习的舵手
(一)态度
(二)行为
三、订立各人学习计划
四、学科回顾及总结
三、实验(上机、习题课或讨论课)内容和基本要求

四、教学时数分配
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提升对认识自我与沟通技巧的兴趣;学会建立人本服务的工作关系,掌握有效沟通的方法;明确价值观对个人行为及人际关系的影响,掌握疏解价值冲突的方法;认识压力的内涵,掌握处理压力的原则方法;掌握团队合作的技巧方法、学会处理团队冲突。

六、说明
1.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2.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
重点和难点在教案的各章节中均有提示。

3.有关课程考核问题
课程总成绩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

具体构成情况如下表所示:
4.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