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吸虫纲

吸虫纲




本病不经治疗,轻症能自愈,重症可死亡。 一旦确诊后,经有效药物治疗,症状很快好转, 但胆汁中虫卵消失或成虫完全杀灭并不容易。 应做好卫生宣教,不吃生菜、不饮生水。加 强动物粪便管理和杀灭螺蛳


肝片吸虫
实物图
肝片吸虫

生活史 受精卵→草食动物与人→胆管或胆囊→小肠→ 粪便→ 虫卵→ 淡水螺→ 毛蚴→ 胞蚴→ 雷蚴 →尾蚴 →水草→ 囊蚴 →猫狗人

疾病&防治


肝片吸虫病(Fascioliasis)是由肝片吸虫 (Fasciola hepatica)寄生在人体的肝脏胆管所 引起的疾病,主要为牛、羊的寄生虫病。 【流行特征】 分布广泛,流行于全世界,尤其畜牧地区 均有感染。以中南美洲、欧洲、非洲及苏联较 常见。国内各地均有发生,动物感染率甚高, 发病率高达10%~100%,成为牧区牛、羊病 死的重要原因。人亦可被感染
盾腹吸虫

生活史 自体受精或异体受精,通常主要是异体受精,因为阴 茎突出,可以看到交配,而且精巢和卵巢不同时成熟。 受精卵在子宫里发育,卵在子宫里时,幼虫已开始发 育,幼虫有口吸盘和简单的后吸盘(图3-2-22)。当腹 吸盘上的两侧小槽先出现,此时排泄系统很发达,生 殖系统原基也出现。被寄生的珠蚌科宿主如被鱼、蛙 或龟吞入,则寄生虫出来,进入宿主的胃或肠内,这 样,熊、蛙等可能成为第二个宿主了
华枝睾吸虫——生殖与受精



在成卵腔中,被很多来自卵黄腺的卵黄细胞包 围。 卵黄细胞的作用:①提供受精卵发育的营养② 分泌一些物质形成卵壳 梅氏腺的功能:①对卵壳的形成其作用②刺激 卵黄细胞释放卵黄物质③活化精子 ←
华枝睾吸虫——生活史

受精卵→猫狗人→胆管或胆囊→小肠→粪便→ 虫卵→ 淡水螺→ 毛蚴→ 胞蚴→ 雷蚴→尾蚴 →淡水鱼、虾→ 囊蚴 →猫狗人
盾腹亚纲




生活习性:寄生于鱼类以及龟鳖类和软体动物的体表、排泄器官 和消化道。 分科:本亚纲包括1个目,下有3个科: (1) 盾腹科(Aspidogastridae Poche,1907); (2) 裂(列)杯科(Stichocotylidae Faust & Tang,1936):虫 体延伸,细长,腹部表面有长列分离的吸盘,睾丸2个,卵黄腺 管状,不成对,寄生于海产软骨鱼类鳐之体中; (3) 皱腹科(Rugogasteridae Schell,1973):虫体细长,在虫 体腹面及体两侧有许多皱褶,咽、前咽和食道存在,肠支双支, 睾丸多个,卵巢在睾丸之前,劳氏管有,不具受精囊,卵黄腺沿 肠支分布,子宫在睾丸之腹面,卵具盖,寄生于软骨鱼类中的全 头类之银鲛中
扁形动物门
1.涡虫纲 2.吸虫纲 3.绦虫纲
单殖亚纲
盾殖亚纲
复殖亚纲
吸虫纲的主要特点
消化
呼吸 运动
泌尿
神经
循环 生殖
内分泌
生活环境稳定、局 限,营养丰富 内寄生:多寄主,多幼虫期
寄生
外寄生:部分有眼点, 多寄主,多幼虫期
单殖亚纲
பைடு நூலகம்三 代 虫
指 环 虫
三代虫
寄主 头部 消化 固着器 口 生殖器 幼虫 防治

梅腺体:位于成卵腔周围的一群单细胞腺体, 其分泌物一部分与卵黄球的分泌物相结合形成 卵壳,另一部分可能其润滑作用。


华枝睾吸虫——生殖与受精

子宫: 内含虫卵 位于成卵腔之前 迂回前行于腹吸盘与卵巢之间 开口于腹吸盘前的雌性生殖孔 ←
华枝睾吸虫——生殖与受精


自体受精:精子→精巢→输精管→贮精囊→生 殖孔→子宫→受精囊 异体受精:前期两虫体交配①异体精子→雌性 生殖孔→受精囊②异体精子→劳氏管→受精囊, 后期精卵在输卵管或成卵腔中形成受精卵 , 向前移至子宫,最后从生殖孔排出。
神经与感觉
不发达,基本与涡虫的神经系统相似,也是梯 型,咽旁有一对神经节,由此向前后各发出6 条纵行的神经,向后的6条神经有横神经联络。

华枝睾吸虫——生殖与受精

特点:雌雄同体、无生殖腔 生殖系统:雄性生殖系统、雌性生殖系统 受精
华枝睾吸虫——生殖与受精

雄性生殖器官:一对精巢→输精小管(输出管) →输精管→贮精囊→雄性生殖孔。无阴茎、阴 茎囊 和前列腺。
呼吸与排泄
没有特别的呼吸器官,行厌氧性的呼吸,利用其体 内的某些酶来分解已贮藏的养分(如糖原),产 生有机酸和二氧化碳,由此释放能量。 ,位于身体两侧,末端终止于 排泄系统为分支的原紧管系统 焰细胞。 两侧分支的小管收集代谢废物,经左右两排泄管送到身体 后部, 由两管汇合而成略是S形的排泄囊,最后由末端的排泄孔 排出体外。
指环虫
布氏姜片虫
主要特征 生活史 病理症状


复杂的生活史




姜片虫病多见于青壮年和儿童。它以吸盘附着在寄 主肠壁并时常转移,引起局部粘膜损伤、发炎、出 血、溃疡,可使寄住营养不良、消瘦与贫血。多见 于东南亚。 预防措施:避免吃入活的囊蚴,加强粪便管理,杜 绝传染源。
日本血吸虫

华枝睾吸虫——生活史

产出已成熟,内含毛蚴。 呈黄褐色,略似电灯泡形,顶端有盖,盖两旁 可见肩峰样小突起,低端有一小突起称小疣。 平均大小为29um×17um



华枝睾吸虫——防治

切断华枝睾吸虫生活史的各个环节 不吃生或不熟的鱼虾 加强粪便的管理 治疗患者和管理猫狗等动物
盾腹吸虫

消化系统 在口管(或前咽)后为长卵圆形的肌肉咽,咽后 为一简单囊状的盲赐
盾腹吸虫

排泄系统 有两个漏斗状的后孔接一大而横行的膣,由此 分出二支粗管,每侧各一支,在腹面部分伸向 前至吸盘的前缘,管子变细并穿入背面部分, 前行至咽,而后折向体后,折回部分的两侧分 出三支收集管,每管再分四次,每次分出三支 细管,最末端为焰细胞
复殖亚纲
复殖亚纲
1),肝片吸虫 2),布氏姜片虫 3),日本血吸虫
肝片吸虫



形态结构 肝片吸虫虫大,虫体长为20mm~40mm,宽5mm—13mm。 体表有细棘,前端突出略似圆锥、叫头锥。口吸盘在虫体的前端, 在头锥之后腹面具腹吸盘。生殖孔在腹吸盘的前而。口吸盘的底 部为口,口经咽通向食道和肠,在二肠干的外侧分出很多的侧技, 精巢2个,前后排列呈树枝状分支,卵巢一个呈鹿角状分支,在前精 巢的右上方;劳氏管细小,无受精囊。虫卵椭圆形,淡黄褐色, 卵的一端有小盖,卵内充满卵黄细胞。 生活史 疾病&防治
盾腹吸虫


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图3-2-21B)。雄生殖器官精巢一个,位于体中之后, 在腹面部 分,由一根橡精管通过隔膜,伸入贮精囊,再接可伸 精的交接器或阴茎和囊状的鞘,即阴茎 鞘。成虫的贮精囊内充满线状的精子。交接器或阴茎可伸入角质 的生殖腔内。雌生殖器官 的卵巢在精巢之前,稍偏于右侧,卵 巢后接输卵管、卵模,在卵模的四周为梅氏腺,卵黄管和劳氏管 均通入卵膜。卵膜后接子宫,子宫开始部分贮存异体受精时来的 精子,成为子宫受精囊,子宫的远端充满含胚卵。子宫壁有外纵 肌和内环肌,由子宫孔开口于生殖腔。卵黄腺由六或多群卵黄泡 组成,位于侧卵黄管。输卵管内有纤毛。


华枝睾吸虫——生殖与受精

雌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略呈分叶状)、受 精囊(长椭圆形)、输卵管、劳氏管、卵黄管、 成卵腔(卵膜)、子宫、雌性生殖孔等


华枝睾吸虫——生殖与受精

劳氏管的功能猜想: 排出多余卵黄或精子 退化的阴道 交配器官
←华枝睾吸虫——生殖与受精
华枝睾吸虫——生殖与受精
吸虫纲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2勷勤创新班
华枝睾吸虫
--------吸虫纲代表动物
华枝睾吸虫病的分布
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如中国、日本、 朝鲜、越南和东南亚国家。在我国除青海、宁 夏、内蒙古、西藏等尚未见报道外,其余25个 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程度流行。据 1988~1992年全国寄生虫病调查报道,全国 平均感染率为0.365%,平均感染率最高的为 广东省(1.824%)。
体壁
吸虫体壁的最表层,电子显微镜研究证实,是由许多大细胞的细 胞质延伸、融合形成的一层合胞体,其中有线粒体、内质网以及 胞饮小泡、结晶蛋白所形成的小刺等。这一层称为皮层。皮层的 基都为基膜,其下为环肌、纵肌,再其下为实质细胞。大细胞的 本体(包括细胞核)下沉到实质中,由一些细胞质的突起(或称 通道)穿过肌肉层与表面的细胞质层相连。皮层的这种特殊结构 不仅对虫体有保护作用,而且虫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含氮 废物的排除也通过扩散作用经体表进行的。一些营养物质,特别 是氨基酸类也通过胞饮作用摄入虫体。
消化与营养
口位于口吸盘中央,口下接一球形而富肌肉的咽, 咽下为短的食道,后接二肠支,沿虫体两侧直 达后端。无肛门。华枝睾吸虫主要以寄主肝胆 管的上皮细胞为食物,有时也吃一些白血细胞、 红血细胞和胆管内的分泌物,还可以通过体表 吸收一些养料,也可以分泌酶来软化宿主的组 织,以便于消化,以细胞外消化为主。食物以 糖原、脂肪的形式贮藏。
形态特征 生活史 病理症状



分类地位: 盾腹亚纲为扁形动物门、吸虫纲的一个亚纲。 形态特征: 身体分成前和后两部分,前端小而弯曲,口在 前端,横卵圆形。生殖孔在前后两部分之间的沟 内。排泄孔一对,在两侧。体后部的吸盘卵圆形, 系由多行纵列的小吸盘组成,吸盘上有无乳突, 是属的特征 。
盾腹亚纲
染病症状
病变主要发生于肝脏的次级胆管。成虫在肝胆 管内破坏胆管上皮及粘膜下血管,虫体在胆道 寄生时的分泌物、代谢产物和机械刺激等因素 可引起胆管内膜及胆管周围的超敏反应及炎性 反应,出现胆管局限性的扩张及胆管上皮增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