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病


Pop Quiz # 1
1.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包括哪几个虫期?感染途;也可通过口腔黏膜、胎盘感染 2. 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部位?中间宿主? 肠系膜静脉系统和肝门脉系统;湖北钉螺
三、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1. 传染源:患血吸虫病人和病畜粪便中含 有活卵,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中牛、 羊、猪、犬及野鼠为主要的动物传染源
The deposition of calcified eggs in the hepatic portal tract
Portal fibrosis (black) and calcified eggs (blue)
Section of lung
五、临床症状 Clinical signs
➢ 一般黄牛症状较重,水牛、羊和猪的较轻,马几 乎没症状。
四、致病作用 Pathogenic role
3. 虫卵:虫卵肉芽肿(虫卵结节),血管纤维 化;严重者导致肝硬化、肝腹水,甚至死亡
• 虫卵内成熟毛蚴→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卵壳微 孔缓慢释放→T →致敏T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刺激 致敏T细胞后产生各种淋巴因子→吸引巨噬细胞、嗜 酸性粒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汇集到虫卵周围,形成 肉芽肿,又称虫卵结节
四、致病作用 Pathogenic role
1. 幼虫:引起尾蚴性皮炎,丘疹、奇痒等,是尾蚴导致 的I型和IV型超敏反应;童虫移行损害组织和器官, 如肺脏的局部炎症,可能与童虫代谢产物或死后崩解 产物引起的超敏反应有关
2. 成虫:虫体机械性损失作用,引起静脉内膜炎和静脉 周围炎;成虫摄取大量红细胞,引起患者贫血
三、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4. 流行情况:流行于亚洲的中国、菲 律宾、印尼、日本;我国长江以南12 个省市,4~10月份极易造成人畜感染
2004年血吸虫病防治情况
总计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云南
流行县(市/ 区) 434 9 71 55 41 16 39 58 34 12 19 62 18
A group of eggs appear as whitish areas
左图:血吸虫病肝硬化。肝脏体积缩小,质地变硬,沿门静 脉主干分支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增生。
右图:结肠慢性血吸虫病。结肠粘膜粗糙不平,形成许多指 状突起的息肉。
The deposition of calcified eggs in the colonic 结肠 submucosa suggests prior infection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腹水型 侏儒型 巨脾型
Pop Quiz # 2
1. 日本血吸虫主要流行于哪些国家? 中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2. 日本血吸虫的主要致病性? 虫卵肉芽肿(虫卵结节),血管纤维化;严重者 导致肝硬化、肝腹水,甚至死亡
六、诊断-Diagnosis
➢ 病原学诊断:直接涂片法,反复洗涤沉淀法 和毛蚴孵化法
➢ 硝硫氰胺:黄牛或水牛按1.5-2.0mg/kg体重, 配成2%的混悬液静脉注射;或60mg/kg体 重,口服。
➢ 青蒿琥酯:白色结晶,对童虫效果较好, 按25mg/kg体重,口服。
八、预防-Prevention
➢ 管理传染源:流行区每年普查普治患病人 群、家畜
➢ 切断传播途径 ✓ 灭螺是关键 ✓ 加强粪便管理与水源管理 ✓ 安全放牧,建立安全放牧区 ✓ 防止牛只调动 ➢ 保护易感人群
发病机理-Pathogenesis
• 尾蚴→皮肤(尾蚴性皮炎)→童虫→小静 脉或淋巴管→右心→肺(呼吸道症状和变 态反应)→肺泡小血管 →左心→主动脉→ 肠系膜动脉→毛细血管网→肠系膜静脉→ 移行至肝门静脉发育→成虫→逆行→肠系 膜下静脉→虫卵→虫卵肉芽肿、血管纤维 化(肠道症状和肝脏损伤)
四、病理变化 pathological change
虫卵沉积于肠壁黏膜下层,顺门静脉血流至肝分 支, 病变以肝与结肠最显著。
➢ 肝脏表面凹凸不平,表面或切面肉眼可见粟米粒大 至高粱米粒大灰白色结节。感染初期肝脏肿大,后 期萎缩硬化。
➢ 肠壁肥厚,表面粗糙不平,肠道各段均有虫卵结节, 尤以直肠较多。肠粘膜充血水肿,片状出血,黏膜 有浅表溃疡。
➢ 慢性病例的肠壁肥厚,引起肠息肉和结肠狭窄。
➢ 牛犊大量感染,往往呈急性经过。首先食欲不振, 精神沉郁,行动迟缓,体温升高,腹泻,粪便带 有黏液甚至块状和血液,后期黏膜苍白,水肿, 消瘦,衰竭死亡。
➢ 少量感染时,病程多为慢性经过,病畜表现消化 不良,发育缓慢。患病母牛发生不孕、流产或产 死胎、侏儒牛等。
人:发热、黏液血便、咳嗽、肝脾肿大等
流行村人口 数(万人)
6531.5 303.3 1223.1 925.8 635.2 82.6 456.5 949 612.6 73.6 88.9 997.7 183.1
年底实有病 人数 842525 0 10044 1130 57109 0 132773 292059 211615 0 0 94739 43056
卵壳 毛蚴 小刺
二、生活史 Life cycle
虫卵
25-30℃ 毛蚴
2-32h
成虫 肠系膜静脉 肝门静脉分支 肠系膜静脉 肠系膜动脉 至左心经主动脉 肺部
侵入钉螺 44-186d
母胞蚴 子胞蚴
尾蚴
水 中
童虫
尾蚴
小血管or
经皮肤、黏膜侵入
小淋巴管
or 胎盘感染
静脉系统 随血流至右心
二、生活史 Life cycle
➢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彭氏动毕吸虫和程氏动毕吸虫
➢临床病畜常呈慢性经过,腹泻、贫血,下颌和腹下部水 肿,体瘦毛焦,发育不良,母畜不孕或流产,严重者发 生死亡。肠系膜淋巴结严重水肿,肝脏表面凹凸不平, 质硬,有灰白色结节,肝肿大或硬化。
➢治疗用吡喹酮和硝柳氰胺
毛毕吸虫病
➢分体科、毛毕属(Trichobiharzia)的各种吸虫寄 生于家鸭、野鸭和各种鸟类的门静脉系统和肠系膜 静脉内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有时在鸭 的肾、腹腔、肺及心脏血管中也可找到虫体。
➢该病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毛毕吸虫的尾蚴侵入人 体皮肤时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引起尾蚴性皮炎, 俗称“游泳痒”,四川称之“鸭屎疯”,福建称之 “鸭怪”和“水疮”。导致人手足有痒感,并出现 出血丘疹或丘痘疹,甚至溃烂。
第二章 第三讲
四、日本血吸虫病
Schistosomasis japonicum
日本血吸虫病
概述
➢ 日本分体吸虫病由日本分体吸虫(S. japonicum) 寄 生于人和牛、羊、猪、马、犬、猫、兔、啮齿动 物及多种野生哺乳动物的肝门脉系统和肠系膜静 脉系统的血管内,造成宿主不同程度损害为特征 的人兽共患地方性流行性寄生虫病。
➢ 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 简称日本血吸虫病或血吸虫病。
➢WHO六大热带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 曼原虫病、锥虫病、麻风病
➢我国五大寄生虫:疟原虫、血吸虫、钩虫、丝虫、 杜氏利什曼原虫
疟原虫
血吸虫
丝虫
利什曼原虫
锥虫
麻风杆菌
钩虫
➢湖北江陵凤凰山168号墓中出土的男尸肝 脏中,发现较多的血吸虫卵和肝吸虫卵 (西汉)
• 成纤维细胞刺激因子→成纤维细胞增殖 →胶原合成 增加→纤维化
➢Unfortunately, about two-thirds of eggs are not excreted to the intestinal lumen, instead they build up in the gut 内脏、肠
➢Some eggs may pass the liver and enter lungs, nervous system and other organs where they can adversely affect the health infected individual
四、致病作用 Pathogenic role
浓集的粪便沉渣 孵化瓶 加入pH7.5-8.0的清水 25-28℃/有光照
报告结果
8~10小时及20~24小时 各检查一次
阴性 孵育4~8小时取出检查
寻找接近水面1厘米水域处快速运 动的小白点,如针尖大小、菱形、 乳白色、半透明小白点,同时仔 细观察这些小白点的运动特点 (直线游动,碰壁迅速拐弯)
六、诊断-Diagnosis
➢Chronic infection can lead to characteristic Symmer’s fibrosis, also known as “clay pipe-stem” fibrosis 管干型纤维化;and can lead to liver cirrhosis 肝硬化, liver portal hypertension 肝门静脉 高压, splenomegaly 脾肿大, and ascites 腹水
2. 传播途径:经皮肤感染,也可通过口腔 黏膜和胎盘感染;没有钉螺的地方,转入 型病例不能在本地传开
三、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3. 易感宿主 ✓终末宿主:自然感染动物40余种;黄牛和水
牛易感,黄牛感染一般高于水牛;黄牛年龄 越大感染率越高,水牛随年龄而降低 ✓中间宿主:湖北钉螺;有肋钉螺(肋壳钉螺) 分布在湖沼区,光壳钉螺一般分布在山丘区; 日本血吸虫分布与钉螺的分布基本一致
➢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女尸中查出血吸 虫卵
辛追
一、形态学 Morphology
➢7个圆形睾丸 ➢卵巢椭圆形 ➢卵模位卵巢前 ➢卵黄腺呈规则的
分支状
Male: 10-20×0.5-0.55 mm Female: 15-26×0.3 mm
虫卵Eggs:椭圆形或近圆形,70-
100×50-65μm,淡黄色,卵壳较薄,无卵 盖,卵壳侧方有一小刺,卵内含毛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