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过程项目管理咨询参考资料汇集

全过程项目管理咨询参考资料汇集

“全过程项目管理咨询”模式参考资料汇集1.有两大类2.第一类为“交钥匙EPC”及其变换模式,第二类为“融资运营性项目BOT”及其变换与演变模式。

3.第一类EPC交钥匙总承包,简称“设计采购施工”组合,其变换模式有:4.EPCM(设计采购+施工管理);5.DB(设计+施工总承包);6.EP(设计+采购总承包);7.PC(采购+施工总承包);8.DBM(设计-建造);9.CM(建设-管理);10.DBB(设计-招标-建造);11.PMC(项目承包)等模式;12.第二类BOT为融资运营性总承包,简称“建设-经营-移交”组合,其变换演变模式有:13.BT (建设--移交);14.BOO(建设—拥有—经营);15.BOOT(建设—拥有—经营—转让);16.BLT(建设—租赁—转让);17.BTO(建设—转让—经营);18.ROT(修复—经营—转让);19.DBFO(设计—建设—融资—经营);20.BT(建设—转让);21. BOOST(建设—拥有—经营—补贴—转让);22.ROMT(修复—经营—维修—转让);23.ROO(修复—拥有—经营)。

一、EPC设计-采购-建造(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模式工程总承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

工程总承包企业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

我国现行《建筑法》在第二十四条规定:“提倡对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

建筑工程的发包单位可以将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一并发包给一个工程总承包单位,也可以将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的一项或者多项发包给一个工程总承包单位。

”2003年2月13日,建设部颁布了[2003]30号《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在该规章中,建设部明确将EPC总承包模式作为一种主要的工程总承包模式予以政策推广。

主要变形:EPC-Turnkey(交钥匙)模式、FEPC(融资+EPC Turnkey)模式在FIDIC合同中,有一个EPC的升级版本,即交钥匙工程(Turnkey),也被业内称为EPC-Turnkey或TKM模式。

即将工程开车划入承包商责任范围,待项目达到设计负荷生产后,移交建设单位。

此外,如果资质和能力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业主资金不足,还希望承包商进行项目的融资,便会出现“融资+EPC Turnkey”(FEPC)模式。

二、EPCM 设计采购与施工管理(EPCM——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业主与EPCM承包商签订”EPCM管理合同”,与另一方签订“EPC合同”或与多方承包商分别签订设计合同、采购合同、施工合同、DB合同、PC合同等。

EPCM在这里相当于一个业主代表和工程顾问的双重角色,配合业主对各承包商进行严格的选择和管理,但又有别于传统的工程顾问,EPCM承包商对项目的实施负有直接的,包括成本、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的管理责任,承担整个项目管理风险。

EPC模式和EPCM的主要区别在于,在EPC模式下,由EPC承包人分别与供货商、施工方签订设备供货合同和施工合同。

在EPCM模式下,业主在EPCM承包人的建议和协助下,分别与供货商、施工方签订设备供货合同和施工合同。

在EPC模式下,无论是设备还是施工的供方,一般均由EPC承包人独自确定;而在EPCM模式下,设备和施工的供方由业主与EPCM承包人共同协商确定,有时EPCM承包人也会向业主供应必要的材料或设备。

三、E+P+C (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模式E+P+C 模式是传统的工程承包方式,即业主在完成项目立项、资金落实以后,组织专家评审团招投标;自身成立项目管理指挥部,分别与设计单位签订设计合同,与监理公司签订工程监理合同,与工程承包商签订施工承包合同,承包商在工程监理的质量监督下按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项目指挥部直接参与项目的实施管理,协调设计、施工、监理关系。

国内的大多数工程建设项目都是这种模式。

E+P+C 模式与EPCM的主要区别就是建设单位不委托咨询公司进行项目管理咨询服务,独立完成整个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四、 PMC项目总承包(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模式PMC模式有时候也被称为IMPT(Integrated Project Management Team 一体化项目管理),广义上指是业主聘请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代表业主在项目组织实施的全过程或若干过程中提供一体化的项目管理服务。

承包商的管理形式、角色扮演与EPCM类似,但合同地位更高,和业主结合的更加紧密,其承担的管理责任更多。

在工程项目决策阶段,为业主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项目策划;在项目实施阶段,为业主提供招标代理、设计管理、采购、施工管理和试运行等服务,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安全、质量、进度、费用、合同、信息管理和控制。

PMC有三种基本应用模式:1、业主与PMC承包商签订项目管理合同,由PMC承包商与业主组成联合管理团队,完成对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2、业主选择设计单位、施工承包商、供货商,并与之签订设计合同、施工合同和供货合同,委托PMC承包商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3、业主与PMC承包商签订项目管理合同,业主通过指定或招标方式选择设计单位、施工承包商、供货商(或其中的部分),但不签合同,由PMC承包商与之分别签订设计合同、施工合同和供货合同。

五、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造-运营-移交模式。

这种模式是80年代在国外兴起的一种依靠国外私人资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融资和建造的项目管理方式,或者说是基础设施国有项目民营化。

在这种模式下,首先由项目发起人通过投标从委托人手中获取对某个项目的特许权,随后组成项目公司并负责进行项目的融资,组织项目的建设,管理项目的运营,在特许期内通过对项目的开发运营以及当地政府给予的其他优惠来回收资金以还贷,并取得合理的利润。

特许期结束后,应将项目无偿地移交给政府。

在BOT模式下,投资者一般要求政府保证其最低收益率,一旦在特许期内无法达到该标准,政府应给予特别补偿。

我国第一个BOT 基础设施项目是1984年由香港合和实业公司和中国发展投资公司等作为承包商在深圳建设的沙头角B电厂。

BOT模式的主要变形:1.BOO(build-own-operate)即:建设-拥有-经营。

项目一旦建成,项目公司对其拥有所有权,当地政府只是购买项目服务。

2.BOOT(build-own-operate-transfer)即:建设-拥有-经营-转让。

项目公司对所建项目设施拥有所有权并负责经营,经过一定期限后,再将该项目移交给政府。

3.BLT(build-lease-transfer)即:建设-租赁-转让。

项目完工后一定期限内出租给第三者,以租赁分期付款方式收回工程投资和运营收益,以后再行将所有权转让给政府。

4.BTO(build-transfer-operate)即:建设-转让-经营。

项目的公共性很强,不宜让私营企业在运营期间享有所有权,须在项目完工后转让所有权,其后再由项目公司进行维护经营。

5.ROT(rehabilitate-operate-transfer)即:修复-经营-转让项目在使用后,发现损毁,项目设施的所有人进行修复恢复整顿-经营-转让。

6.DBFO(design-build-finance-operate)即:设计-建设-融资-经营。

7.BT(build--transfer)即:建设-转让8.BOOST(build-own-operate-subsidy-transfer)即:建设-拥有-经营-补贴-转让9.ROMT(rehabilitate-operate-maintain-transfer)即:修复-经营-维修-转让10.ROO(rehabilitate-own-operate)即:修复-拥有-经营11.BST(Build_Subsidy_Transfer)即建设-补贴-移交,政府分期购买服务的方式。

六、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共部门-私人企业-合作”的模式其典型的结构为: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与中标单位组建的特殊目的公司签定特许合同(特殊目的公司一般是由中标的建筑公司、服务经营公司或对项目进行投资的第三方组成的股份有限公司),由特殊目的公司负责筹资、建设及经营。

政府通常与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达成一个直接协议,这个协议不是对项目进行担保的协议,而是一个向借贷机构承诺将按与特殊目的公司签定的合同支付有关费用的协定,这个协议使特殊目的公司能比较顺利地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

采用这种融资形式的实质是:政府通过给予私营公司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及有效运营。

2014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国家开始在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支持和鼓励PPP模式。

2015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了首个国家部委层面PPP 项目库,第一批向社会公开推介了1043个项目、总投资1.97万亿元,第二批公开推介了1488个项目、总投资2.26万亿元。

截至2016年7月底,两批公开推介的PPP项目中,已有619个项目签约,总投资10019.1亿元。

2016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与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PPP中心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PPP工作机制洽谈会。

经过充分交流探讨,双方一致表示,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性倡议,与联合国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谋而合,“一带一路”所确定的五大重点合作领域,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将会有力推动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

双方一致认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进PPP模式,可以更好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助推沿线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