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内科学——胁痛

中医内科学——胁痛

中医内科学——胁痛
一、定义: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的总称。

胁痛,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二、源流:
1、最早见于《内经》,并明确指出与肝胆有关。

2、《诸病源候论》指出发病与肝胆肾有关。

3、严用和《济生方》认为胁痛因情志不遂而致。

4、《景岳全书》指出发病与情志、饮食、房劳关系密切,且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

5、《証治汇补》较全面的论述了胁痛病因及治疗原则。

三、病因病机:
1、病位:表现在胁肋,但病位主要在肝胆,与脾胃肾有关.
2、病机要点:肝络失和(肝气郁结,瘀血阻滞,肝胆湿热,肝阴不足)。

.
3、病理性质:分虚实两类,实为络脉不通,虚为络脉失养.
4、病理因素:气滞,血瘀,湿热
5、病机转化:一是气血转化,二是虚实转化,三是疾病转化.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辨在气在血,辨虚实
(二)治疗原则:疏肝和络止痛
(三)分型论治:
1、肝郁气滞证:柴胡疏肝散
2、肝胆湿热证:龙胆泻肝汤
3、瘀血阻络证: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
4、肝络失养证:一贯煎
编辑:流星
研霸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