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利水渗湿药:利水消肿药”——香加皮本品为萝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
主产于山西、河北、河南。
春、秋二季采挖,剥取根皮,切厚片,晒干。
本品有特异香气,味苦。
以皮厚、色灰棕、香味浓者为佳。
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
本品性味辛、苦,温;有毒。
归肝、肾、心经。
具有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3~6g。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宜长期或过量服用。
二、歌括
歌诀:利水消肿茯苓薏,泽泻葫芦冬瓜皮, 荠菜猪苓玉米须,泽漆蝼蛄香加皮。
三、临床应用
1.下肢浮肿,心悸气短
本品入心、肾二经,有温助心肾、利水消肿作用,临床常用治下肢浮肿,心悸气短,可与苈子、黄芪等药同用。
2.风寒湿痹,腰膝酸软
本品辛散苦燥,具有祛风湿、强筋骨之功,为治风湿痹证常用药。
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软,常与当归、独活、淫羊藿等同用;若筋骨痿软行迟,则与怀牛膝、木瓜、巴戟天等同用。
四、现代药理研究
1.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10余种苷类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强心苷,
有杠柳毒苷和香加皮苷A、B、C、D、E、F、G、K等。
此外,本品还含有4-甲氧基水杨醛。
2.药理作用
香加皮具有强心、升压、抗癌作用,所含的杠柳苷有增强呼吸系统功能作用。
此外,香加皮尚有抗炎及杀虫作用。
3.不良反应
香加皮有较强毒性,较小剂量注射即可引起蟾蜍、小鼠死亡;兔、犬静注可使血压先升后降,呼吸麻痹而于数分钟内死亡。
据临床报道,服用北五加皮后致中毒者并不少见,主要表现为严重心律失常,说明北五加皮其毒性反应与洋地黄类药物相似。
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是服药过量的早期表现。
中毒防治,主要是严格区分五加皮与香加皮,不能混淆,应用香加皮时要严格控制剂量,不过量服用。
五、鉴别用药
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根皮,为五加皮,习称“南五加皮”。
萝藦科植物杠柳的根皮,为香加皮,习称“北五加皮”。
两者均能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
但南、北五加皮,科属不同,功效有别。
南五加皮无毒,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作用较好;北五加皮有毒,强心利尿作用强,临床要注意区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