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侵略的主要目的是()A.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B.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商品输出C.要求鸦片贸易合法化D.开办厂矿,掠夺资源和劳动力2.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幅浮雕。
其反映的主题是()A.林则徐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B.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永载史册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虎门销烟D.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精神世代相传3.按清政府的规定,完粮纳税必须用白银,19世纪30年代末较20年代初农民同是交纳一两白银,而实际上要多卖60%的粮食,其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政治腐败,贪污成风B.清政府国库空虚,不断加重赋税C.小农经济破产,物价动荡D.白银大量外流,源于鸦片走私4.农村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进程。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农业的发展趋势不包括()A.农业生产商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B.“男耕女织”生产模式被彻底毁灭C.一些农民破产,离开农村进入工厂做工D.中国的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的生产日益殖民地化5.“大英钦差各等大员……可在京师,或长行居住,或能随时往来,总候本国谕旨遵行”,该规定出自()A.《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6.“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7.《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体现了太平天国()①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②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③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和愿望④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A.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8.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
”;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
”;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A B C D9.1861年4月的某一天,赵烈文(曾国藩的幕僚)看到了某书,在其日记中记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景最谙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
”此书应为()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天演论》D.《海国图志》10.洋务运动时期,福州船政学堂开设的主要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
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
这反映了船政学堂的主要教学内容是()A.西方思想文化B.近代西方科学技术C.中国传统经典D.人文科学11.“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有最进步的思想。
”(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常胜军”首领戈登语)这里的“最进步的思想”的正确理解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改革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C.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清朝统治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12.“‘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
……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
且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
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
”由材料可知,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和永”丝厂()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B.规模较小且设备陈旧不堪C.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D.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13.19世纪40年代,珠江口外英国战船的隆隆炮声不仅惊醒了大清帝国的天朝迷梦,而且将中国拖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社会经济开始转型。
在中国的经济结构中最早出现的近代经济要素是()A.自给自足自然经济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C.洋务派的官僚经济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14.近期以来,历史题材电视剧大行其道,其间也出现了一些严重违背历史的剧情。
在一部反映甲午中日战争的电视剧中出现的场景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清朝北洋舰队的士兵在战舰炮管上晾晒衣服B.日本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C.日本军队占领威海卫后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D.李鸿章在日本谈判时遇刺而受伤15.“痛哉!吾等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等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部尚书孙毓汶也,吏部侍郎徐用仪也……”材料出自某地人民的抗战檄文,此檄文的发表最有可能源于()A.《北京条约》的签订B.《马关条约》的签订C.《辛丑条约》的签订D.“二十一条”的签订16.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
下列关于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吻合的是()A.揭开中国近代化的序幕B.开辟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C.中国近代首次思想解放潮流D.成为正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端17.谭嗣同1896年在《仁学》中说:“(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
”你认为谭嗣同说这句话的真实意图应该是()A.对古代政治制度的赞赏B.肯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C.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根据D.指出中国政治领域发展长期相对停滞18.王国维曾说:“其有蒙西洋学说之影响,而改造古代之学说,于吾国思想界上占一时之势力者,则有南海(康有为)之《孔子改制考》。
”这本著作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是()A.宣传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B.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C.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19.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所描述的现象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中B.辛亥革命中C.义和团运动中D.新文化运动中20.1895年赫德在一封信中说:中国政府的态度是“一旦被要求,就会惠然让与别国”。
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清廷完全成了洋人的工具B.中国半殖民地秩序基本确立C.民族矛盾相对缓和D.慈禧太后仍掌实权21.下列思想主张克服了义和团运动局限性的是()A.“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B.用革命手段废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C.“改条约,复税权,完全独立”D.“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不能讲勤王”22.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
”文中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A.顽固派和洋务派B.洋务派和维新派C.维新派和革命派D.同盟会和共产党23.1913年国会中主要党派构成统计表: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出现的背景不包括()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迎来短暂的春天,随之壮大的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政治民主B.《临时约法》规定国民有言论、结社等自由以及由多数党组阁C.民国初年,各派政治力量相互制约,政治环境相对宽松D.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企图实行专制独裁统治24.“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公举。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若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的这段论述突出地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A.民权主义B.民族主义C.民主主义D.民生主义25.1912年在南京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当时实际结合起来的举措是()A.宣布主权在民B.规定国民权利C.实行三权分立D.实行责任内阁制26.《资政新篇》、戊戌变法法令、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法令在经济措施上相近的一项是()A.技术发明B.设立银行C.实行保险事业D.奖励和保护工商业27.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地主阶级的洋务派开始打破重礼仪轻科技的局限②资产阶级的维新派打破了重科技轻制度的局限③资产阶级的激进派派打破了重制度轻思想文化的局限④无产阶级知识分子打破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局限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28.成立于1868年的济南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从1911到1918年,瑞蚨祥在北京又开办了2处新店,几乎占了北京大栅栏半条街;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其迅速发展的主要客观因素是()A.辛亥革命的鼓舞和推动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C.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D.欧洲列强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的减少29.右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作者的意图是()A.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一脉相承B.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性质相同C.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D.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互不相干30.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撰文指出:“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
”“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
”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A.反对文化领域的复古逆流B.国民的民主意识是共和立宪的根本保证C.反对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D.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国民大革命运动31.近代康有为“尊孔”、陈独秀“力排孔教”,二者的相同目的是()A.否定守旧思想推进社会变革B.全面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C.确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D.为维新变法寻找理论依据32.下列各项是关于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表现的评价,你认为正确的应该是()A.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B.把反封建的内容和白话文的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C.最早倡导文学革命,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D.站在反帝反封前列,1915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祝福》33.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其突出特点是()A.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B.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C.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运动取得了彻底胜利34.下列事件中能够充分体现“五四精神”主旋律的有()①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向帝国主义列强据理力争,强调中国对山东拥有主权。
②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大声疾呼:“胶州亡矣,东亡矣!”③北大法科学生谢绍敏啮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公之于众。
④浙江海宁县召开万人国民大会,决定开除陆宗舆县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35.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负责人()A.发表《文学改良刍议》B.领导五四爱国运动C.主持中共“一大” D.出席中共八七会议36.在中国共产党的某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共产国际代表萨发洛夫发表讲话,指出:“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外国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比如把督军推倒,把土地收归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