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衡水中学期末历史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1.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私田的大量出现B.各国推行税制改革C.生产力的发展D.商鞅变法2.某收藏家收藏的瓷器有邢窑白瓷长颈瓶、青花釉里红婴戏碗、粉彩开光花尊的真品。
该收藏家生活的 朝代应不早于(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3.唐代以前,我国城市中关于坊市设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坊和市不分开 ②县城以下禁止设市 ③商业贸易受官府严格控制 ④出现夜市、晓市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徽商、晋商等诸多商帮活跃于全国是在( )A.两汉时期B.唐宋时期C.元代时期D.明清时期 5.关于我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开始出现B.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明朝时期,依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D.清朝前期,最终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6.殖民扩张给欧洲带来的最大影响是( )A.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贡献B.为欧洲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C.使欧洲获得了大量黄金D.使欧洲获得了大量香料 7.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 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 8.下列围绕垄断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B.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C.资本家实行垄断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D.它通过兼并扩大生产规模,但对提高生产力并无积极积极作用 9.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B.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C.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D.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10. 中国工业化起步的标志是( )A.洋务运动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D.中国一五年计划建设11.面对外来冲击,近代中国作出了积极的回应。
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
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 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
据此判断,同文馆( )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11.清政府谕令“多设织布、纺织等局,广为制造”,表明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一政策的 调整发生在( )A.鸦片战争之后B.第二鸦片战争之后C.甲午战争之后D.辛亥革命之后13.一张照片就是一段历史。
右边照片反映了1953~1956年中国农村的重大历史事件。
它就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中共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基于( )A.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C.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高D.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15.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八字方针,其中“调整”的主要含义是( ) 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B.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C.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D.调整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中共16.有人认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村退回到合作社运动之前,这种观点的错误之处主要 是( )A.没有看到农民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B.没有看到这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C.没有看到它解放了生产力D.没有看到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7.之所以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经济特区,原因不包括( )A.交通便利B.是著名的侨乡C.经济基础好D.历史上与海外交往密切 18.下列电影中,哪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A.《定军山》B.《歌女红牡丹》C.《渔光曲》D.《风云儿女》19.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
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 同步变动的现象。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D.轮船航运业 20.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恢复B.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C.巩固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2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一战后的经济繁荣掩盖了危机隐患 B.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市场的虚假繁荣 C.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使产销矛盾日趋严重 D.股票投机增加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22.西方发达国家在二战后推行国家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人民极端贫困B.缩小贫富差距,减少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C.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D.实行社会保险制度,巩固社会秩序 23.苏俄1918年开始推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国家先后将大中小企业基本上收归国有 C.取消自由贸易 D.国家根据个人贡献的大小实行按劳分配 24.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本质特征是( )A.农、轻、重比例失调B.权力高度集中,缺乏群众监督C.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D.否定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关系 25.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 )A.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B.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C.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收购价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26.重农抑商政策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到了清末却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在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有()①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②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③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④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7.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起来的两个国际金融机构是()①关税和贸易总协定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③世界银行④国际金融公司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8.下列不属于区域经济集团组织的是()A.欧洲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9.经济全球化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是()A.科学技术的发展B.世界贸易的发展C.区域集团化的趋势D.世贸组织的出现30.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国应该()①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②加速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③避开全球化趋势,保护民族工业④与发达国家联盟,提高关税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小题,满分40分)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
……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材料三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材料四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卷57(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1分)(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
(2分)(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4分)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4分)32.(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博览会。
恩格斯说:“不列颠的贸易达到了神话般的规模,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巩固:新的冶炼厂和新的纺织厂大批出现,到处都是新建立的工业部门。
”——摘自《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材料二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的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愈来愈大企业的过程中进行得非常迅速。
现代工业调查提供说明这一过程的最完备最确切的材料。
例如法国……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四分之三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摘自《列宁选集》第二卷材料三英国在印度以……等形式,每年从印度人那里拿走大量的东西,他们不付任何代价地从印度人那里拿走的东西——不包括每年在印度境内攫为己有的在内,即仅仅使印度人被迫每年无偿地送往英国的商品价值,就超过六千万农业和工业劳动的收入的总和!这是残酷的敲骨吸髓的过程!——摘自《马克思致尼古拉•费兰策维奇•丹尼尔逊》材料四“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社会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历史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次重大事件。
(3分)(2)据所学知识说明在两次事件后殖民扩张在经济上的主要特点有何不同。
(3分)(3)依据材料三、四,客观地评述西方殖民主义带来的后果。
(6分)33.(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材料二1992年老人南巡时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材料中的“老人”指的是谁?“春天”的内涵是什么?(2分)(2)材料中崛起的“座座城”指的是哪几个城市?(2分)(3)1992年这位老人发表谈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同年,中共十四大又作出了什么主要决定?(4分)(4)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美两国先后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为了克服危机,两国分别进行了什么改革?(4分)各有何特点?(4分)甘谷一中2011—2012学年历史期末试题答案(理科)一、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C D A D D A D D D A 11121314151617181920C C B A C B C A A B 212223242526 27 28 29 30C BD D D B C D A A二、非选择题31.(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1分)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