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世贵主编《大学语文》 莫泊桑《绳子的故事》 教案

唐世贵主编《大学语文》 莫泊桑《绳子的故事》 教案

三、课文讲解
1.课文朗读
见PPT。
2.课文分析
通过《绳子的故事》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有三种力量:一是马具商的诬告,二是乡政府的审问,三是周围群众的稀落。这三股力量汇集一起,形成一种无形的罗网,而其核心又是荒唐的道德偏见。
在这场逼死奥士高纳大爷的围攻中,马具商是发难者。他是农村的小奸商,有着农村小奸商那种狡猾、阴险、诡诈的特点。通过他的行为和举动,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处世哲学符合当时堕落的社会道德观念。因此,他为达到陷害自己冤家的罪恶目的,不惜造谣中伤,无中生有,把亲眼看到奥士高纳大爷捡到的绳子说成是一个黑皮夹子。事情真相大白以后,还不甘罢休,继续散布谣言,拨弄是非,迷惑不明真相的人,直至害死对方而后快。他的行为是当时社会道德观在一个农村小奸商身上的体现。但是,问题的严重性并不在此,而在马具商的这种处世哲学得到官府的支持和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这便是《绳子的故事》所要揭示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39课 教学 实 施 计 划
章节名: 绳子的故事
学时安排
2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及要求(突出重难点):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莫泊桑的创作道路。
2、理解这篇小说对法国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
二、教学要点
1、体会本小说开头景物描写对整篇结构上的作用。
2、解释这样一种变态的心理状态和反常的社会道德观念,以及主人公所造成的毒害。城市的农民奥士高纳大爷的死,明确地告诉我们,这种荒唐的道德观念在当时已经形成一种习惯势力,筑成了一个无形的包围圈,向那些城市善良的人们发起攻势,并把他们活活困死。
讨论/思考题、作业:
1、奥士高纳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作者是运用哪些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的?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反映出法国什么样的风俗文化?
2、小说开头的场景描写有何特点?它在作品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3、这是一篇社会讽刺小说还是社会批判小说?它与当时在法国流行的自然主义思潮有没有联系?
4、按照《附录》中提供的应用文写作格式,请代乌勒布雷克大爷书写一则《寻物启示》。
课 题:绳子的故事
教学方案:
一、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法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时,他中止了大学学习生活,应征入伍。退伍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当职员,同时拜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刻苦学习写作。1880年,莫泊桑发表了短篇小说《羊脂球》,一举成名。此后,莫泊桑以毕生精力写了6部长篇小说,近 300篇短篇小说,3本游记以及许多文学评论和政论文章。
[2]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郭沫若.郭沫若选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
[4]赵家璧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M].上海:上海良友出版公司,1935.
[5]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
[6]外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
5、乌勒布雷克大爷的黑皮夹失而复得,而奥士高纳大爷却遭到了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的诬告。就此,请你代奥士高纳大爷向法院写一份《起诉状》,为主人公辩诬和恢复名誉并通过法律获得精神补赏。请按《起诉状》的标准格式来写。
本章其他参考书目(包括参考书、文献资料等):
[1]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著名的有《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菲菲小姐》、《骑马》和《绳子的故事》等。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善于从活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横断面,文笔简练,构思新颖,章法多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二、写作背景
《绳子的故事》发表于1883年。十九世纪后期的法国资本主义,已经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阶段。普法战争以后,统治阶级更加反动,对内镇压人民,对外发动侵略,扩张殖民地。大资产阶级之间互相倾轧,大鱼吃小鱼现象日益严重。随之而来的是社会道德败坏:尔虞我诈,相互欺骗,司空见惯;损人利己,暗箭伤人,习以为常。人们视这种现象为天经地义。反而把诚实厚道、纯朴善良看作违反常。《绳子的故事》就是解释这样一种变态的心理状态和反常的社会道德观念,以及他所造成的毒害。城市的农民奥士高纳大爷的死,明确地告诉我们,这种荒唐的道德观念在当时已经形成一种习惯势力,筑成了一个无形的包围圈,向那些城市善良的人们发起攻势,并把他们活活困死。
马具商的这种行为,首先得到乡政府的支持和保护。文章中写道,当马具商向乡政府诬告时,乡长不调查,不研究,偏听偏信,完全听人了马具商的所谓“揭发”,以为断定奥士高纳大爷捡的是黑皮夹子。在这里,莫泊桑没有写乡政府的逼供信,严刑拷打,也没有写乡长的耀武扬威,盛气凌人,只有一处写乡政府的人搜了奥士高纳大爷的身,但也是奥士高纳大爷自己的要求,为了要证明大爷自己的清白,在这里,作者强调得仍然是乡长和政府里人们的道德偏见,作为下层的统治阶级—员的乡长,他与马具商有着共同的道德观念,他怎么也不会相信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有“诚实”二字可言;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他又有更深刻的阶级偏见,认为那种不诚实的行为便出自像奥士高纳大爷那样贫苦人身上;他面对奥士高纳大爷发自肺腑的“名誉起誓”,“良心和生命担保”感到惊奇,一味的摇着脑袋说:“奥士高纳大爷,马朗丹先生是个值得信赖的人,我不会相信他把一根绳子错当成皮夹子。”多么偏执、多么武断!乡政府的传审和乡长道德偏见、实际上是保护了马具商的犯罪行为,同时使他更加有恃无恐,敢于当众撒谎,而且已在使用毒计。
致使奥士高纳大爷忧郁而死的第三方面力量是众人的嘲笑和稀落。他们是一些像奥士高纳大爷一样贫苦的普通农民,是农村小客店的小老板或是小商人,都是一些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诚然,他们绝没有想到要害死一个诚实的普通农民,可是他们的行为无意中却帮了马具商,这是其阴谋得逞,并致使奥士高纳大爷郁而死。这是这种“无意”的行动,说明下层人们中毒之深。思想麻木,善恶不分,是非不明;是荒唐的社会道德的社会基础。奥士高纳的死不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的纠葛的结果,而是整个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我们看到,他们对奥士高纳大爷被传审,不但不表示同情,愤慨,反而处于“好奇”或者“嘲弄癖”去奚落大爷。莫泊桑是—位冷静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作品中从不正面表露自己的感情,在这里却用了“都没有任何愤慨”这样的话来农观他的深切痛恨。随着情节的发展,作者进一步写出,这些老百姓人仍然没有觉醒,虽然事实真相已经大白,但是他们还是不相信大爷的诚实,甚至对大爷的一再解释渐渐产生反感、厌烦,以至直言不讳的道出他们反感的真实原因:他们头脑里同样认为,人总是欺诈的,奥士高纳大爷的解释不过是“骗子”变出来的“歪理”。蒙迪维利埃村的一位马贩子说:“有人捡着了,又有人送还了。俗话说,没人见,没人晓,骗你你也不知道。”多么偏见的社会道德观,多么可怕的习惯势力!
39课 课 堂 教 学 实 施 方 案
第10次课
授课时间:100
教学时间分配:
复习旧课10分钟 讲授新课80分钟
讨论/答疑/小结10分钟 :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课□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示教√□ 指导□□
教学手段(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