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交叉设计-匝道设计
四路互通式立交匝道的组合
E、左转匝道交织处理:
减少跨线构造物数量和
高度,减少占地面积,
但是影响通行能力。 F、左转匝道平面交叉处理:
在交通量小的道路上面 或者交通量小的两个匝 道上面进行平面交叉,仅允许少数情况下与一般道路 进行,不允许与主要道路进行交叉。适用交通量有差 距的道路相交或者立交分期修建的情况。
是影响通行能力。
F、左转匝道平面交叉处理:在交通量小的道路上面或者 交通量小的两个匝道上面进行平面交叉,仅允许少数情况
下与一般道路进行,不允许与主要道路进行交叉。
四路互通式立交匝道的组合
A、基本组合形式 a、4个左转匝道都相同的组合形式 共10×1×1×1=10种,苜蓿叶、 X形、涡轮式立交。 b、3个左转匝道相同的组合形式 共10×1×1×9=90种。1个左
转特别的情况。
四路互通式立交匝道的组合
A、基本组合形式
c、2个左转匝道相 同的组合形式:2个 相同10×1×9×1=
90种;2个同另2个
不同10×1×9×8=
720种;
四路互通式立交匝道的组合
A、基本组合形式 d、4个左转匝道都不相同的组合形式
共10×9×8×7=5040种,外观不美观,不建议使用。
优点:改正左出的问题,安全驶出。
缺点:依然左进,对向之间必须有足够间 距,设置桥型同左出右进式。 适用性:依照地形,地物等条件选用。
匝道的分类
B、半直接式——半定向式 c、右出右进式(板示)
优点:改正了左出左进的缺点,行车安全。
缺点:左转绕行过大,跨线构造物较多。 适用性:依照地形,地物等条件选用。
匝道的设计依据
1. 立交的等级
2. 计算行车速度
3. 设计交通量
4. 设计通行能力 立交等级——计算行车速度 计算行车速度和设计交通量——横断面 几何尺寸,线形指标。 设计通行能力——检验适应交通能力
匝道的设计依据
1. 立交的等级
道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高速公路 一 二(一)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二(一) 三(二) 三 三 三(二) (三) (三) (三)
(2)对称性:自身斜对称、相
互轴对称
(3)组合性:即各种基本形式
的左转匝道可以相互组合。
左转匝道的布置特点
(4)可达性:即可在所有象限内完成同一个左转运行
左转匝道的布置特点
(5)局域性:即都可在部分象限内完成所有方向左转运行
三路互通式立交匝道的组合
A、基本组合形 式:2个左传方 向,共9种基本 组合形式。
和投资费用等条件确定。
过低易造成驶入驶出危险,一般为主线50%~70%。
公路立交匝道计算行车速度(km/h)
1)右转匝道
无跨线构造物
形式简单、运行方便、 直接顺当,行车安全
匝道的分类
2)左转匝道
需要跨线构造物(除环圈式匝道外) 分为直接式、半直接式和间接式三种
匝道的分类
A、直接式——定向式或左出左进式。(板示) 优点:长度最短,无反向迂回,自然流畅,车 速高,通行能力大。 缺点:跨线构造物多,二层二座或三层一座; 足够的双向行驶间距,右侧重车或慢车左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三(一) 三 三
(三) (三) (三)
/ / /
/ / /
/ / /
注:括号内等级适用于建成后第10年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不小于10,000辆的情况,或交通量虽小于此值,但因特 殊需要而设置互通式立交时。城市立交没有分级规定。
匝道的设计依据
2. 计算行车速度
主要是根据立交的等级、转弯交通量的大小、用地
匝道设计
A B C D 匝道的组成与分类 匝道的布设 匝道的设计依据 匝道的线形设计标准
E
匝道的几何设计
匝道的组成与分类
车流轨迹线的交错形式 分流:同一方向向不同方向 合流:较小的角度汇合 交织:汇合-交错-分离
交叉:较大角度(≥90°)
汇合并分离
匝道的组成与分类
分、合流的组成形式
四路互通式立交匝道的组合
B、直行车道局部 改线处理:解决 左转车道间距过
小问题,减少占
地面积,减少跨
线构造物数量。
四路互通式立交匝道的组合
C、左转匝道交叉 口移动处理: 适应地形,改
变跨线构造物
数量和建筑高
度等。
四路互通式立交匝道的组合
D、左转匝道交 叉口避开处理: 左转匝道不直 接交叉,减少 跨线构造物层 数。
出困难,左进困难且不安全。
适用性:左转流量很大
匝道的分类
B、半直接式——半定向式
a、左出右进式(板示)
优点:改正左进的问题,安全驶入。 缺点:依然左出,略有绕行,设置二层单向和 双向桥各一座,或者三层双向桥一座,或 者二层单项桥一座。 适用性:依照地形,地物等条件选用。
匝道的分类
B、半直接式——半定向式 b、右出左进式(板示)
1)I 、II形式较
多应用,右出 右进。 2)左出和左进与 行驶规则不协 调。 3)分、合流点外 引优于置于主 线之上。
匝道的组成
1)驶出道口:减速车道、出口和楔形端。 2)中间段:土方路堤、路嵌或者高架桥。 3)驶入道口:入口端、入口和加速车道。
匝道的分类
(1)按匝道的功能及其
与相交道路的关系
匝道的分类
C、间接式——环圈式
优点:右进右出,行车安全,土方填筑时,不设 跨线桥,造价低廉。 缺点:线性指标差,车速低,通行能力小,左转 绕行过长。 组成了苜蓿叶式、喇叭式和子叶式。
匝道的分类
匝道的分类
(2) 按匝道横断面车道类型分类 A、单向单车道匝道:转弯交通量 < 单车道设计通行能力 B、单向双车道匝道:转弯交通量超过单车道设计通行能
力,中间划线分离。
C、对向双车道匝道:转弯量小于单车道设计通行能力,
且用地较紧,中间划线分离。
D、对向分离式双车道匝道:转弯量满足且用地允许。中
间中央分隔带分离。
匝道的分类
单向单车道匝道
对向分离式双车道匝道
左转匝道的布置特点
(1)独立性:全苜蓿叶式、涡
轮式及X形等
左 转 匝 道 的 10 种 形 式
三路互通式立交匝道的组合
B、直行车道局部改线处理:解决左转 车道间距过小问题。
三路互通式立交匝道的组合
C、左转匝道交叉口移动处理:适应
地形,降低标高等。
三路互通式立交匝道的组合
D、左转匝道交叉口避开处理:减少跨
线构造物层数。
三路互通式立交匝道的组合
E、左转匝道交织处理:减少跨线构造物数量和高度,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