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计与选型马家宇(河南省新开元路桥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一. 互通式立交简介1 •路线交叉的分类[―►加铺转角式渠化 平面交丸 环形交叉(俗称转盘)交通信号灯管制—► 分码式立体交叉立体交叉- 互通式立体交叉公路与公路交叉设计时,应采取措施尽可能消灭冲突点或减少改善冲突点。
(1)实行交通管制 在交叉口设置交通信号灯或由交通警察指挥,使发生冲突的车流从通行时间上错开。
(2)采用渠化交通 在交叉口内合理布置交通岛、交通标志和标线,或增设车逍等,引导各 方向车流沿固定路径行驶,以减少车辆之间的相互干扰,改善冲突点和分合流点的位程及角度。
(3) 变冲突点为分合流点 环形平面交叉可以变冲突点为分合流点,进行交织,消灭了冲突点。
(4)修建立体交叉 将相互冲突的车流从空间上分开,使其互不干扰。
这是解决交叉口交通问题最彻底的办法a2 •互通式立交发展概况1928年美国在新泽西州修建了世界上第一座苜蓿叶型互通式立交。
由于英社会、经济效益良好, 发展十分迅速,到1936年,美国修建了 125座互通式立交。
我国互通式立交发展较晚且发展缓慢。
1955年武汉滨江路修建了我国第一座部分苜蓿叶型互通 式立交:1956年北京市郊京密引水滨河路修建了三座部分互通式立交:1964年广州大北路修建了一 座双层环型立交。
从1988年10月沪嘉高速公路通车至今,中国大陆髙速公路上过了 18年的快速发 展历程,公路互通式立交也随着高速公路得到快速的发展。
3•互通式立交分类 公路与铁路交叉 公路与管线交叉 路线交址一► 公路与公路咬潢3.1按跨越方式分:上跨式、下穿式、半上跨半下穿式3.2按交通功能分:全互通式、部分互通式3.3按行车轨迹相互关系分:完全立交型、部分平交型、交织型3.4按相交道路数分:两路相交、三路相交、四路相交、多路相交3.5按立交层数分:两层式、三层式、四层式、多层式3.6按收费与否分:收费立交、不收费立交3.7按相交道路等级分: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4.互通式立交组成主线、被交线、立交桥、匝道、变速车道、渐变段(过渡段)、出入口、集散车道、辅助车道。
5.公路互通式立交的几个概念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分为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和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
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主要指髙速公路与髙速公路相互交叉的互通式立体交叉。
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则主要指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与双车道公路相交叉的互通式立体交叉。
髙速公路与一级公路、一级公路与一级公路之间相交叉时,一般亦为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但当匝道合并设置收费站时为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
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主要特点是交叉范用内的交通流无交叉冲突,并不得设置收费站,而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则在除主线以外的其它部位可以设置收费站和平面交叉。
6.公路立交与城市立交的主要区别61高等级公路一般通过互通式立交来实现收费:城市立交一般不考虑收费问题。
6.2城市立交必须处理非机动车流和行人问题:高等级公路限制非机动车和行人进入,故公路立交一般仅处理机动车问题。
6. 3公路立交的间距较大,地物障碍少,多采用地上明沟排水系统。
立交形式简单,以二层式为主,但因匝道计算行车速度相对较高,立交占地较大。
城市立交相邻间距较小,需要合理解决庞大的自行车流和行人交通,且用地较紧张,受地上和地下各种管线及建筑物的影响大,多采用地下暗管排水并与城市排水系统连接;同时,要考虑施工时便于维持原交通和快速施工等问题,比公路立交更多地重视美观的要求,常作为一种城市景观来设计。
城市立交形式复杂、多样,往往做成多层式。
二、互通式立交匝道的基本型式匝道的形式多种多样,按匝道与相交道路的关系,分为右转匝道和左转匝道两大类。
1•右转匝道右转匝道如图2-1所示,从右侧驶出后直接右转约90°,到相交道路的右侧驶入,一般不设跨线构造物。
其特形式简单,车辆运行方便,直接顺当,行车安全。
12^1 O— 1 R 八绘匕IW 斗旨三亡音* 同图2-1右转匝道示意图2.左转匝道左转匝道车辆需转约270。
越过对向车道,至少需要一座跨线构造物。
按匝道与相交道路的关系, 左转匝道又可分为以下几种基本形式。
(1)直连式(又称直接式、定向式或左出左进式)如图2-2所示,左转车辆直接从左侧驶岀,左转弯,到相交道路从左侧驶入。
优点是匝道长度最短,可降低营运费用,没有反向迂回运行,自然顺畅,可适应较高车速。
缺点是跨线构造物较多,单行跨线桥二层式二座,或三层式一座,一般车辆左侧高速驶入驶出困难,对重型车和慢速车左侧髙速驶入也困难且不安全。
因宜连式左转匝道存在左出和左进的不利问题,与我国右侧行驶规则不相适应,所以除左转交通量很大外,一般不采用。
(2)半直连式(半直接式又称半立向式匝道)按车辆由相交道路的进出方式可分为三种基本形式。
①左出右进式如图2-3所示,左转车辆从左侧直接驶岀后左转弯,到相交道路时由右侧驶入。
与左向式匝道相比,右进改变了左进的缺点,但仍然存在左出的问题;匝道略绕行。
对应图式三种情况,需设二层式单行跨线桥和双向跨线桥各一座,或三层式双向跨线桥一座,或二层式单行跨线桥一座。
②右岀左进式如图2 — 4所示,左转车辆从右侧右转驶出,在匝道上左转,到相交道路后直接由左侧驶入。
改善了左岀的缺点,但左进仍然存在。
图9-16 右山左进图2-4半直连式左转匝道(右出左进式)③右出右进式如图2-5所示,左转车辆都是右转弯驶出和驶入,在匝道上左转改变方向。
完全消除了左出、左进的缺点,行车安全。
但匝道绕行最长,构造物最多。
图中五种形式应视地形、地物及线形等条件确定。
图2-5半宜连式左转匝道(右出右进式)(3)间接式(又称环形式、环圈式)如图2-6所示,左转车辆先驶过正线跨线构造物,然后向右回转约270°达到左转的目的。
苴特点是右岀右进,行车安全;不需设构造物;造价最低。
但最低线形指标差;占地较大:车速和通行能力低:左转绕行较长。
环圈式匝道为苜蓿叶式和喇叭式立交的标准组成部分。
图中a)为常用的基本形式。
1^9-18 代冋逍图2-6间接式左转匝道(环圈式)三、公路互通式立交常用型式及适用条件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基本型式按交叉的岔路数目分为T形、Y形和十字形三种。
T形交叉:包括喇叭形、直连式T形。
Y形交叉:包括全部直连式匝逍的Y形和有半直连式匝道的Y形。
十字形交叉:包括独象限式、菱形、苜蓿叶形、半苜蓿叶形、喇叭形、环形、和直连式。
1•喇叭形立交:喇叭形立交是国内外髙等级公路最广泛采用的互通立交形式,按主要公路的左转弯出口在跨线构造物之前和之后而分为A型和B型两种,经环圈式左转匝道驶入主线的为A式,驶出时为B式,如图3-1中a和b所示。
一般情况下宜采用A型,因地形、地物的限制或左转进入主线的交通量远大于左转驶码主线的交通量时,宜采用B型。
但双车道匝道不应布登为环形匝道。
由于这种立交的环圈式匝道车速较低,布设时应将环圈式匝道设在交通量小的方向上。
主线可上跨或下穿,主线下穿对转弯交通出入口加减速有利,主线上跨时视野开阔,能够看到出入口情况。
宜斜交或弯穿。
一、a、A型b>b、B型C、双喇叭图34喇叭形立交喇叭形立交适用于T形交叉或收费公路的十字交叉。
双喇叭互通式立体交叉(图3-1 c)适用于匝道上设有收费站的髙等级公路之间的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
特点:各转弯方向有独立匝道,完全互通,无冲突点和交织段,行车干扰小,安全度大,线形简单而造型优美。
转弯车流一律从主线右侧出入,方向明确。
只有一座跨线桥,工程较小。
缺点:左转弯匝道绕行路程较长。
2.直连式T形立交直连式T形立交(图3・2)适用出入交通量相对较少或左转弯速度较低的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
bs两处跨线桥图3—2直连式T形立交3. Y形立交Y形立交(图3-3)适用于右转弯速度髙,且交通量大的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
从交通运行角度考虑,图3-3 b的布置比图3・3a的为优。
图3-3 Y形立交特点:线形组合紧凑,占地相对较少,直接转向,方向明确,有利驾驶。
左转弯车辆从左侧出入,右转弯车辆从右侧出入。
缺点:桥梁结构物多,特别是三层桥方案,高程相差大.引桥较长,路线纵坡较陡,造价髙。
4•子叶式立交特点:匝道对称,形成叶状.造型优美,仅一座跨线桥,工程较小。
缺点:有两个内环匝道,且半径较小,左转弯车辆需旋转270度,绕行较长;有一交织段, 且靠近主线,于行车不利。
图3・4菱形立交5•菱形立交菱形立交(图3-5):形式简单且运行路程短捷,适合于岀入交通量较小,匝道上无收费站的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
立交能保证主线直行车辆快速畅通:转弯车辆绕行距离较短;主线上具有高标准的单一进岀口,交通标志简单;主线下穿时匝道坡度便于驶出车辆的减速和驶入车辆的加速:菱形立交形式简单,仅需一座桥,用地和工程费用小。
但次线与匝道连接处为平面交叉,影响了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只适用于髙速公路与次要道路相交的场合。
特点:结构简单,只有一座跨线桥,占地较少,工程费用省:左转弯匝道直捷,车辆绕行路程短。
缺点:有两个平交口。
6•半苜蓿叶形立交半苜蓿叶形立交:按匝道布置方式可分为三类,即主要公路的出口在跨线构造物之前的A型(图3-6 a)和岀口在跨线构造物后的B型(3・6 b),以及以主要公路为对称轴布置匝道的A-B型(图3-6 c)。
它们适用于岀入交通疑较小的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
A 、B 两种型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转弯交通的特点和用地条件。
转弯交通量不平衡时,应以平而 交叉中的冲突最少作为匝道布设象限选择的原则。
A-B 型只适用于被交路傍依铁路或密集建筑群,或滨河的情况。
立交的主线直行车快速通畅:仅需一座桥,用地和工程费用较小;远期可扩建为全苜蓿叶式立 交。
但次线上存在平而交叉,有停车等待和错路运行的可能。
半苜蓿叶形立交中,在不设环形匝道的象限内增加右转弯匝逍(图3-6 d ),适用于不设收费站的 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
ck 附加右转弯匝道图3・6半苜蓿叶形立交7.苜蓿叶形立交苜蓿叶形立交(图3-7 a ):适用于左转交通咼较小的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
在苜蓿叶形立交 中的直行车道旁增辟集散道(图3-7 b ),可避免转弯车流的交织对直行车流的干扰,但交织依然 存在,因而枢纽互通式立交应尽量避免采用这种类型。
a. A 型b. B 型c 、A-B 型a b图3・7苜蓿叶形立交特点:各转弯方向有独立匝道,完全互通,转弯车流一律从主线右侧岀入,方向明确,无冲突点和交织段,安全度大,线形对称,造型优美。
只有一座跨线桥,工程较小。
缺点:左转弯匝道绕行路程较长:四个内环匝道的岀入口之间构成两个交织段:整体占地面积较大:左转弯匝道限速较低也不便管理。
8.环形立交环形立交:分两层式和三层式两种(图3-8),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因匝道数不足而共同使用,且有交织路段的交叉,它们的特点是用地较省,但承担的转弯交通量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