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中成药的应用总论

常用中成药的应用总论

散剂系指一种或多种药材混合制成的干燥粉 末状药剂。散剂分内服、外用两种。
有效成分不溶或难溶于水,或不耐高温,或 剧毒不易掌握用量,或用量少而较贵重的药 物,宜制作散剂使用。
二、散 剂
内服散剂奏效迅速,一般用温开水冲服即可( 如乌贝散、十灰散);还有一些散剂要求用黄 酒调服(如七厘散);另有制成药物粗粉需要煎 煮服用的散剂称为煮散(如香苏散、银翘散)。
糊丸
浓缩丸
系指药材或部分药材提取的清膏或浸膏,与 适宜的辅料或药物细粉,以水、蜂蜜或蜂蜜 和水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根据所用粘合剂 的不同,分为浓缩水丸、浓缩蜜丸或浓缩水 蜜丸。
浓缩丸是在继承古代“煎膏丸”的基础上开发的 新品种,其优点是体积较其他丸剂为小,药 物有效成分含量高,剂量小,易于服用。浓 缩丸适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六味地黄丸等 。
二、中成药的分类
中成药分类,各有不同目的,归纳起来 ,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按成药功用分类 便于临床应用。如解表 类、止咳祛痰类、清热降火类、调肝理气类 、祛暑类、开窍类、补益类等。
2.按治疗病证分类 便于临床应用。如感冒 类、咳嗽类、头痛类、胃痛类、食滞类、便 秘类、腹泻类、眩晕类、失眠类等。
乌鸡白凤丸:明•龚云林在《寿世保元》中收载 ,距今 约500年
银翘散:清•吴鞠通在《温病条辨》创立,距今约200年
云南白药:1914年创制,距今90年
第二章
中成药的命名和分类
一、中成药的命名
中成药的品种繁多,名称各异,其名称各 有一定的意义和道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 下几方面:
1.按功用而命名 如补心丹、舒肝丸、大 补阴丸、止嗽定喘丸、补中益气丸等。
质,浓缩成稠胶状,经干燥后制成的固体块 状内服制剂。 其主要成分为动物水解蛋白类物质,并加入 了一定量的糖、油脂及酒等辅料,有些还加 入一些药材提取液共同制胶,以便增强疗效 。
七、胶 剂
凡含有蛋白质的动物皆可制备胶剂,常见的 有皮胶类(用驴皮制的阿胶,用牛皮制的黄明 胶)、角胶类(用鹿角制的鹿角胶)、骨胶类(如 豹骨胶、狗骨胶)、甲胶类(如龟甲胶、鳖甲胶 等),其他胶类(如用牛肉熬制的霞天胶等) 。
2.按病证而命名 如跌打丸、慢惊丸、牙 痛散、鹭鸶咳丸、感冒清热颗粒、冠心片、 腮腺炎片、神经衰弱丸等。
3.按主要组成药物而命名 如木香槟榔丸 、参苓白术丸、荷叶丸、橘红丸等。
4.按治疗对象而命名 如妇科十味片、妇女 痛经丸、女金丹、孕妇清火丸、儿童清肺丸 、小儿百寿丹、铁娃丹等。
5.按处方药物的味数而命名 如二妙丸 、四神丸、五子衍宗丸、六味地黄丸、 八珍丸、九味羌活丸、十全大补丸等。
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一、丸 剂 丸剂是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入适宜的
粘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固体 剂型,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 缩丸、微丸等类型。
蜜丸
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其中每丸 重量在0.5克以上(含0.5克)的称为大蜜丸,每丸重量在 0.5克以下的称为小蜜丸。蜜丸质地较柔软。
•5 本 草
•6 草 药
•7 中草 药
•8 道地药

植物药占中药的绝大多数(87%) ,因此成为“本草”。
• 一般指草医(民间医生)用于治 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物,绝大 多数历代本草无记载的药物。
•中药和草药的统称。
• 传统的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 、特定的产地、特定的生产工艺和加工 方法所生产的质量优良的生药。
丸剂一般用于治疗慢性、虚弱性疾病,如理 中丸、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亦有用 于急救的,如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为使 某些峻猛药缓慢发挥其作用,亦可制成丸剂 ,如大黄廑虫丸等。
另外,对于毒性大,难溶于水,或贵重、芳 香、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麝香、牛黄、苏合 香等,均宜制作丸剂,如苏合香丸等。
二、散 剂
浓缩丸
蜡丸
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蜡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 因为蜂蜡的主要成分软脂酸蜂酯的极性小, 不溶于水,制成蜡丸后在体内药物释放的速 度极其缓慢,可延长药效。调节用蜡量,可 以使丸剂在胃中不溶解而在肠中溶解,以防 止药物中毒或对胃起强烈的刺激作用。
若处方中含有较多的剧毒或强刺激性药物, 并要求在肠道吸收以达到治疗效果的,皆可 以制成蜡丸。例如传统中成药三黄宝蜡丸等 。但应注意切忌因其难化而擅自将蜡丸压碎 后服用。
中成药的历史:
桂附地黄丸(金匮肾气丸):东汉•张仲景创制,距今约 2000年。
六味地黄丸 :北宋•钱乙创制,距今约1000年。
藿香正气散:北宋•陈师文等编《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 载,距今约1000年。
归脾丸:南宋•严用和著《济生方》中所载,距今约800 年
补中益气丸:金元•李东垣创制,距今约800年
中成药剂型的分类
1.按物态分类 按剂型的物态,可以分为气 体、液体、半固体、固体剂型。气体剂型如 气雾剂等,液体剂型如酒剂、酊剂、注射剂 等,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剂、煎膏剂(膏滋)等, 固体剂型如丸剂、散剂、片剂、颗粒剂(冲剂) 等。
2.按制法分类 按剂型的制备工艺方法,可 以分为浸出制剂(酒剂、酊剂等)、无菌制剂( 如注射剂)等。
外用散剂一般多撒布或调敷患处使用(如生肌 散、金黄如意散),亦有点眼(如拨云散)、吹 喉(如冰硼散)、吹鼻取嚏(如通关散)使用的。
散剂具有制作简便,携带方便,节省药材等 优点。但也有一些散剂因服用量大不易吞服 ;还有一些散剂易挥发、潮解,为其不足。
散剂
三、颗粒剂(冲剂)
颗粒剂系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与药 材细粉制成的颗粒状制剂。有颗粒状和块状 两种,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性颗粒剂和 泡腾性颗粒剂。其中用水冲服的颗粒剂,以 前又叫冲剂,但含糖量较高,容易吸潮。
•大黄
•中药材
•何首乌•双黄连口服液
•饮片
•中成药
•2 中药材
• 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 料药,简称“药材”。
•红花 •何首乌
•冬虫夏草
•3 饮片
• 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炮制,制成符合临床医 疗需要的加工品。
•大黄
•黄芪
•附子
•鸡血藤
•4 中成 药
• 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按规定处方和标准制成一定剂型的现成药物。
胶剂中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具 有补益作用,可以单独服用,也可配伍在汤 剂或与其他药物合制成中成药使用。常用的 胶剂有龟鹿二仙胶等。
阿胶
八、糖 浆 剂
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和芳 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糖浆剂中加入了蔗糖和芳香物质,因此 可以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便于服用, 适用于小儿及虚弱病人服用,尤多见于 小儿用药,如小儿健胃糖浆。但由于含 糖量高,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
蜜丸常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 、人参养荣丸等。
水蜜丸
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和水为粘合剂制成 的丸剂。水蜜丸系用蜂蜜加水炼制为粘 合剂,采用泛制法成型,丸粒小而光滑 圆整,易于吞服,同时节省蜂蜜,便于 贮存。水蜜丸质地较硬。
许多补益药剂多制成水蜜丸,如补中益 气丸等。尤其南方气候较湿润的省份, 生产水蜜丸者更多。
根据组成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给药途径 和临床应用的需要,将原料药加工制成具有 一定质量标准的药品形态,可以最大限度地 发挥中成药的临床疗效,减少其毒副作用, 同时便于中成药的生产、运输、携带、贮藏 和使用。
中成药的剂型种类繁多,各有其特点和用途 。目前中成药不仅有丸、散、膏、丹、酒、 露,茶、锭等传统剂型,更有片剂、颗粒剂 、注射剂、气雾剂等现代剂型,现有剂型有 40多种。
片剂的缺点为儿童和昏迷病人不便于吞服系指药材细粉与适量黏合剂(蜂 蜜、糯米粉等,或利用药材本身的粘性) 制成规定形状的固体制剂。锭剂有长方 形、纺锤型或圆柱型等形状。
锭剂可供内服或外用。内服作用与糊丸 接近,外用多用水或醋磨汁后涂敷患处 ,如紫金锭、至宝锭等。
常用中成药的应用总论
前言
一、为什么开设这门课? 1.临床及生活需要:因中成药疗效显
著,副作用少而被大量地应用。 2.应用误差:临床及生活中误用的情
况很多。 二、达到的目标: 在临床及生活中能正确应用中成药。
第一章
中成药的发展简史
•1 中药
有 关 概念
指在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 下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蜡丸较难制作,释放药物过于缓慢,目前此 剂型品种已不常见,有的品种已经改为滴丸
微丸
系指直径小于2.5mm的各类丸剂。微丸 系采用现代技术将药物制成体积较小的 丸粒,药物分散性好,释放均匀,吸收 平稳,尤其适宜有刺激性的药物,以免 刺激肠胃,如葛根芩连微丸。
微丸
丸剂一般吸收缓慢,药效持久,且体积小, 服用、携带、贮藏都较方便,是一种常用的 中成药剂型。
3.按成药剂型分类 便于经营保管。如蜜丸 类、水丸类、糊丸类、散剂类、膏滋类、膏 药类、药酒类、片剂类等。
4.按成药名称笔画顺序分类,便于查阅。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第三章
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剂型
剂型是指中成药的形态,即中成药的客观存 在形式和临床应用形式,并与中成药的制法 和服法密切相关。
锭剂
六、煎膏剂(膏滋)
煎膏剂系指药材用水煎煮、去渣浓缩后 ,加炼蜜或糖制成的半固体制剂。又称 “蜜膏’’或“膏滋”。
煎膏剂可备较长时间服用,其特点是吸 收快,服用方便,较易贮存,益于滋补 ,适用于慢性病和久病体虚者,如当归 养血膏、参芪膏等。在服用时注意控制 用量。
煎膏剂
七、胶 剂
胶剂系指动物皮、骨、甲或角等用水煎取胶
蜜丸为传统中成药中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蜂 蜜性质柔润,味甜能矫味,并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分 ,具有补益作用。
蜂蜜还含有大量的还原糖,能防止药材有效成分的氧 化变质。
作为粘合剂的蜂蜜为炼蜜,蜂蜜炼制后粘合力强,与 药粉混合后有较大的可塑性,制成的蜜丸圆整、光洁 、滋润、含水量少、崩解缓慢、作用持久、便于贮存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