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泻下药介绍ppt

泻下药介绍ppt


泻 下

小部分 肝脏代谢
大黄(结合型蒽苷)
注意
① 结合型蒽苷
加热(炮制) 久煎(>10 min)
小肠
苷元
分解
泻下
②鞣质有止泻作用 停药后便秘 ③不能长期用,可引起肠道神经病变
小结:
泻下作用 利胆作用 荡涤肠胃、攻积导滞 促进胰液分泌 大黄 止血 抗菌、抗病毒 泻火凉血 降低高氮质血症 调整免疫功能 活血化瘀 逐瘀通经 改善微循环
5.抗肿瘤作用
泻下药共同的药理作用
1.泻下作用
泻下药及其复方均能使肠蠕动增 加,具有不同程度的泻下作用,根 据作用特点可分为刺激性泻药、容 积性泻药及润滑性泻药。
分类及成分
(1)刺激性泻药 结合型蒽苷(大黄、番泻叶、芦荟)、 牵牛子苷(牵牛子)、巴豆油(巴豆)、芫花酯(芫 花)
(2)容积性泻药 硫酸钠(芒硝) (3)润滑性泻药 脂肪油(火麻仁、郁李仁)
用于→寒积,水饮停蓄。
泻下药
[分类]
根据其药性和功效不同可分为:
1、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常配养阴益血药合用; 2、攻下药:大黄、芒硝、番泻叶。常配行气药用; 3、峻下逐水药:甘遂、大戟、商陆、巴豆、牵牛子、
芫花
泻下药的药理作用 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1.泻下作用
2.利尿作用
3.抗病原体
4.抗炎作用
玄明粉化 水滴眼
外敷局部
歌括: 芒硝味咸,润燥软坚,性寒降火,泻积通便。
[成分]
芒硝
硫酸钠(Na2SO4 ·10H2O),约占96%~ 98%,尚含少量硫酸镁、硫酸钙和氯化钠等。
芒硝药理作用 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泻下作用
其他药理作用
芒硝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⑴泻下 有效成份:硫酸钠--硫酸根离子 作用特点:容积性泻下
[现代应用]
大黄
便秘、急腹症状、肾功能衰竭、 急性感染性疾病、出血性疾病
[不良反应]
大黄
生大黄服用过量有胃肠道反应、头昏,长 期使用有肝毒性。
芒硝
含硫酸钠的天然矿物芒硝的精 制结晶,又称玄明粉、元明粉
芒硝
[功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泻下
功 效
软坚
[主治]
实热积滞,大便燥结
清热
咽痛、口疮、目赤、痈疮肿痛
入散剂,吹喉 或涂患处
里实证
主要病因:胃肠道蠕动功能减弱,病原微生物 感染
病理过程:便秘、发热、腹痛、炎症等
泻下药
概述 [功效] 通利大便、排出积滞、攻逐水饮。
泻下药的应用,不仅只是单纯的通便,可概括为以 下三个方面:
1、通利大便:排除肠道内宿食积滞; 2、清导实热:导热下行,可清热、泻火、解毒。 3、逐水消肿:使湿邪从大、小便排出,消除水肿,
本类药物通便作用较强,适用于各种便秘 及湿热积、食积、虫积等多种胃肠积滞证。
本类药物兼有清热泻火作用,适用于 温热病,高热神昏,谵语发狂;火热上 炎所致的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牙龈 肿痛,及吐血、衄血、咯血等血热妄行 之上部出血证。
上述里热证,无论有无便秘,均可应用 本类药物以清除实热,或导热下行,起 到“釜底抽薪”作用。
泻下药介绍ppt
第七章 泻下药
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 泻下药
泻下药介绍ppt
第一节 概述
一. 含义
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
泻下通便 消除积滞 通腑泻热 祛除水饮
药物分类
里实证候
肠胃实热内结 阴亏津枯 水饮内停
多种急 腹症
体弱、术 后及产后
便秘
胸腹部 积水
常见疾病
1、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胆道感染、急 性囊性尾炎、急性肠梗阻 2、传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染性肝炎、 暴发性痢疾 3、内科疾病:肝硬化腹水、渗出性胸膜炎、 老人、幼儿及产后便秘等。
泻下药共同的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
某些泻下药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 大黄、商陆:作用明显
抑制炎性细胞因子; 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
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 统,可的松
泻下药共同的药理作用
抗肿瘤
◆ 大黄、芦荟、商陆、芫花、大戟均具有 抗肿瘤作用。 ◆ 抑制肿瘤细胞蛋白质合成
第一节 攻下药
凡泻下作用较强,能攻下通便,荡涤 积滞,以治疗便秘及胃肠积滞证为主的药 物,称为攻下药。
免疫调节
大黄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泻下
本草经称:大黄能“涤荡胃肠,推陈出新、通利水 谷”等。常用于大便燥结,热结便泌,功效确实,一 般在服药后6-10小时排出稀便。
泻下
大黄
致泻主要成分:结合型 蒽甙,其中番泻苷A
(sennoside A)作用最强, 苷元作用较弱。
部位:主要在大肠,能 提高中段和远段结肠的 张力,便其运动加强。
[成分]
结合型:蒽苷、双蒽酮苷、 包括蕃泻苷A、B、C、D、E
蒽醌衍生物 大黄酸
游离型:苷元 大黄素 芦荟大黄素
大黄鞣质 鞣质 没食子酸
儿茶精(d-儿茶素)
大黄药理作用 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泻下作用 保肝、利胆 抗急性胰腺炎
胃黏膜保护 利尿改善肾功能 对血液系统作用 抗氧化抗自由基
抗病原体 抗炎、抗肿瘤
泻下
作用机制
由于芒硝主要成分是硫酸钠,口服后 硫酸钠水解产生大量硫酸根离子,不易被 肠壁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升高,阻止肠腔 内水分吸收,致肠容积扩大,肠腔扩张, 刺激肠壁引起肠蠕动增加而致泻。
常用药物
大黄
芒硝
番泻叶
芦荟
大黄
药用来源:
北大黄,主产于青 海、甘肃等地
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
南大黄,主产于四川
干燥根及根茎
生用,或酒炒,酒蒸,炒炭用
别名:川军、锦纹、将军
气味重浊,直降下行,走而不守, 有斩关夺门之力,故号将军
[功效]
大黄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大黄
泻下
实验研究
① 生大黄:对整个结肠电活动匀有明显兴奋作用, 活动频率↑、幅度↑, 对小肠几乎无影响。
② 在小肠-大肠交界处结扎,将蒽苷注入小肠,药物 仍在大肠发挥作用,是大肠蠕动(小肠吸收后又作用 于大肠)。
泻下
作用机制
大黄(结合型蒽苷)
大部分 大肠细菌酶
直接刺激神经从,促进胃肠运动
苷兴元奋肠平滑肌M受体 蠕动↑ 抑制肠细胞膜Na-K-ATP酶 钠、水吸收↓
泻下药共同的药理作用
利尿作用
某些泻下药具有较强的利尿作用。 以峻下逐水药为主,尿量↑;大黄
泻下药共同的药理作用
抗病原体
某些泻下药及其有效成分,对多种致病 菌、真菌、病毒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大黄、芦荟 --- 细菌、真菌、病毒、阿米巴原虫 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
◆ 商陆、芫花、番泻叶、巴豆--G+球菌、G-杆菌、真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