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探究

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探究

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探究
发表时间:2011-02-23T13:41:41.663Z 来源:《考试与评价》教师版2010年第6期供稿作者:陈晶[导读] 两极分化一直是广大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感到棘手并致力解决的问题。

陈晶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英才中学
两极分化一直是广大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感到棘手并致力解决的问题。

为什么一些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陆续掉队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材方面
新教材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扩充了大量的信息,内容涉及各个方面,包括天文地理历史人文环境等。

编排形式丰富多彩包括对话诗歌谜语幽默等内容;教材容量较大,要求逐渐提高,如词汇量的扩充,课文篇幅的增加,阅读量的加大,话题内容时代感较强,有的与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较远。

二、学生方面
部分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没意识到英语学习在当今改革开放时代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所以,如果不经过反复的口笔训练和天长日久的积累,就不能达到这一最终目标。

三、教学方面
作为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老师,如果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缺乏分析了解,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注意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只重视书本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单一知识的接受者,忽略了语言交际功能的训练。

甚至有的教师对成绩差的学生拒之于千里之外。

这无疑增加了差生胆怯自卑的心理,导致他们厌学、弃学。

针对两极分化现象,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如何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呢?
1. 关注情感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

” 兴趣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愿望。

而且新课程要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自始至终关注学生情感的培养,积极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努力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对班上的每一位学生要尽职尽责。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把英语教学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特别是对差生更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课堂上提一些简单的问题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2. 注重学法指导
正确的方法是学好英语的关键。

在起始阶段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前预习;根据英语的学科特点教给他们听课的方法,课堂上要边听边记,边看边说,多想多问;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每天坚持听录音,大声朗读,勤于背诵,坚持写英语日记;教给他们记忆单词的方法,如形象记忆法、归类记忆法、对比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

在学法指导的时候要注意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逐个解决。

学习困难的学生大多有厌学情绪,在学习上没有恒心和毅力,往往在困难面前停滞不前,这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帮助。

所以,老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促膝谈心,交流思想,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3. 创新教学方法
(1)分层次教学新课程要求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的个性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学生的特长;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喜欢什么,喜欢怎么做。

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促进所有学生稳步健康发展。

每个学生在学习上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各不相同。

表现在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各有迥异,如果老师一刀切,统一要求学生达到相同的标准,那么学生的个性特长就得不到满足或施展,就会导致部分学生感到压抑直至落伍。

因此,从学校来讲可以编排一些丰富的校本课程供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从教师来讲要及时调整进度和要求,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对于好中差学生可以准备不同的教学学案,给优等生一些较深较难的学习任务;给学习困难生一些基础的,简单的学习任务,力争每节课教学层次分明,难易程度适中,使每位同学找到自己的位置,使他们乐中学,乐于学。

(2)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顺应时代需要的三大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在新课改的今天,小组合作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组合作中教师不仅是倾听者,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者。

学生自主讨论、教师个别辅导时,要特别注意对学习困难生的及时疏导,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表扬。

使他们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

积极创设小组合作学习,人人参与讨论,参与表演,发挥想象能力,让学生互相帮助,以好带差,让每一位学生在合作中寻求快乐,在合作中不断进步。

4. 改革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往是仅凭一张试卷判定学生的好差优劣,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片面地以分数论英雄。

新课标提出,中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形式应多种多样和有选择性。

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要依据。

例如,从单词的默写、课文的背诵、作业的完成、课堂的表现等诸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以激励评价为主,注重培养每个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生的自信心,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让他们互相激励,共同进步。

公正合理、灵活多样的激励性评价机制能有效地消除学生学习中的焦虑感和挫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总而言之,两极分化是每个英语教师面对的现实问题。

但是只要我们把握住学生的脉搏,分析造成分化的原因,按照新课标要求,探索最佳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那么就会避免出现“初一朵朵红花,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的局面,最终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