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集团有限公司养殖事业部LH/ZY-QM-XXXX版本/更改:XXXX/0生效日期:XXXX.12.18受控状态:受控编号:编制:XXX审核:XXX批准:XXX目录颁布令 (5)1 范围 (6)2 引用标准 (6)3 术语和定义 (6)4 管理职责 (6)4.1体系概述 (6)4.2组织机构 (6)4.3文件控制程序 (8)4.3.1文件的分类 (8)4.3.2文件的审批发放程序 (8)4.3.3文件更改程序 (9)4.3.4文件标识规则 (9)4.4.5外来文件管理 (9)4.4记录控制程序 (10)4.4.1记录设计和标识 (10)4.4.2记录的填写和保存程序 (10)4.5人员能力和培训 (10)4.5.1人员能力要求 (10)4.5.2人员招聘程序 (12)4.5.3人员培训程序 (12)4.6信息交流程序 (12)4.7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14)5 生物安全控制规范 (15)5.1种源的安全控制 (15)5.2环境的安全控制 (15)5.2.1养殖场环境安全控制 (15)5.2.2养殖场隔离消毒制度 (16)5.2.3外来车辆消毒程序 (16)5.3员工个人卫生防护规范 (16)5.4家禽饲料安全控制规范 (17)5.5家禽饮水安全控制规范 (17)5.6家禽健康安全控制规范 (17)5.6.1家禽健康计划 (17)5.6.2家禽健康观察报告制度 (18)5.7家禽用药安全控制规范 (18)5.7.2兽药贮存控制规范 (18)5.7.3兽药使用控制规范 (19)5.8病死畜的无害化处理 (19)5.9卫生和害虫害鼠控制规范 (20)5.10生产区隔离消毒程序 (20)5.10.1生产区隔离规定 (20)5.10.2进生产区车辆消毒程序 (21)5.10.3进入生产区物品消毒程序 (21)5.10.4进入生产区人员消毒程序 (21)5.10.5物品交接间的卫生管理 (21)5.10.6育雏鸭舍清洗消毒程序 (22)5.10.7启用鸭舍时消毒和准备程序 (22)5.10.8鸭舍隔离消毒规定 (23)5.10.9带鸭消毒操作程序 (23)5.10.10饲料消毒操作程序 (24)5.10.11垫料消毒操作程序 (24)5.10.12饲养设备卫生及消毒程序 (24)5.10.13防护服消毒管理程序 (25)5.10.14生产区种蛋消毒运送程序 (25)5.11孵化区隔离消毒程序 (25)5.11.1孵化场隔离管理规定 (25)5.11.2进入孵化区人员及物品消毒程序 (26)5.11.3孵化室种蛋消毒程序 (26)5.11.4孵化器清洗消毒程序 (26)5.11.5出雏器清洗消毒程序 (27)5.11.6出雏筐清洗消毒程序 (27)5.11.7蛋盘清洗消毒程序 (27)5.11.8雏鸭盒消毒程序 (28)5.11.9运雏车辆消毒程序 (28)5.12产品可追溯性操作规范 (28)6重要环境因素及控制方案 (29)6.1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程序 (29)6.2环境法规识别程序 (29)6.3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30)6.4环境目标、指标和控制方案 (31)6.5污染物排放控制程序 (32)6.5.2固体废物的控制 (32)6.5.3液体污染物控制 (32)6.5.4噪声控制 (33)6.5.5外购物资污染物控制 (33)7育雏、育成期饲养操作规程 (33)7.1种鸭接雏程序 (33)7.2育雏期和育成期饮水操作规程 (34)7.3育雏鸭和育成鸭喂料管理规范 (36)7.4育雏鸭舍和育成鸭舍温度控制规程 (39)7.5育雏鸭和育成鸭饲养面积的规定 (40)7.6照明设备管理规程 (40)7.7育雏鸭和育成鸭光照时间规定 (40)7.8育雏期和育成期的日管理工作程序 (41)7.9育成鸭分群操作规程 (42)7.10鸭舍垫料的卫生管理 (44)8 产蛋前期饲养操作规程 (44)8.1预产期第十八周龄管理规程 (44)8.2公母混群操作规程序 (45)8.3产蛋窝管理规范 (45)8.4换料操作规程 (46)8.5产蛋期免疫规定 (46)8.6产蛋期饮水的供应规程 (46)8.7料箱管理规程 (46)8.8产蛋期的日工作程序 (47)9 孵化操作规程 (47)9.1种蛋交接与码蛋操作规程 (47)9.2洗蛋操作规程 (48)9.3入孵操作规程 (48)9.4照蛋技术规程 (49)9.5转箱(落盘)操作规程 (50)9.6晾蛋技术规程 (50)9.7出雏操作规程 (51)9.8雏鸭安全贮存规程 (51)9.9雏鸭发放操作规程 (51)9.10雏鸭运输安全规程 (52)9.11跟踪服务管理办法 (52)10管理体系的验证、分析与改进 (52)10.1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 (52)10.2内部审核/检查程序 (53)10.3合规性评价程序 (54)10.4纠正和纠正措施程序 (54)10.5顾客抱怨的处理程序 (55)10.6认证产品的召回程序 (56)10.7认证标志的使用控制规范 (56)附录:相关记录清单 (57)颁布令为建立健康、安全的养殖管理体系,实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
依据GB/T 20014—2005良好农业规范和GB/T14001环境管理体的要求、及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实施规则的相关要求,建立了本手册。
本次确立了公司动物健康安全的指导方针,对本公司种畜、鸭养殖的质量卫生安全相关方面作出书面规定,对影响种鸭质量安全的危害因素制定了控制措施。
本手册与其它各类支持性文件、及各分公司制定的具体操作制度,共同组成了种鸭养殖的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文件。
望各养殖场认真实施本手册。
持续改进管理,不断提高种鸭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我公司公司的质量安全方针:保证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就是保证我们自己的健康安全!我公司的环境指导方针是:`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发展与保护同步!在此,我任命:王胜为家禽养殖线路的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管理者代表。
XXX为养猪线路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管理者代表。
分别负责各自线路管理体系的推动实施。
同时,要求各分公司养殖场确定本场的体系负责人,任命其为本场的的管理者代表。
由其全权负责本场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推动实施、及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相关事宜。
本手册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实施。
此令总经理:XXXXXXX年十二月十八日1 范围本管理手册是依据GB/T20014—2005中的家禽相关模块及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规定了XX集团有限公司养殖事业部下属各养殖场,质量、安全、环境方面的管理要求。
本手册适用于对养殖场的的质量、安全、环境的控制;本手册适用于各养殖场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的外部审核;本手册适用于客户对本公司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评估;2 引用文件GB/T 20014—2005 良好农业规范;GB/T2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农业部公告第193号《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农业部公告第176号《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农业部公告第193号《食品动物禁用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农业部公告第168号《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农业部公告第220号《<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公告的补充说明》3 术语和定义本手册引用GB/T20014—2005第1部分术语和定义中的术语本手册引用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中的术语和定义本手册引用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4 管理职责4.1体系概述为提高种鸭产品的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类健康。
依据GB/T20014—2005良好农业规范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实施、并持续改进养殖场质量安环境全管理体系。
本公司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确立了以下方面的控制要求:a)成立了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分别任命了管理者代表;b)识别出了控制动物质量、安全、及环境所必须的过程,并分别制定了控制措施;c)制定了实施种鸭质量安全及环境管理所必须的书面程序文件;d)建立了与饲养相关的所有过程的操作规范或操作要求;e)分析了种鸭养殖的安全危害因素,确定了关键控制点,确定了控制措施;f)通过有效沟通,与本公司的上游原料供方、下游的用户保持信息沟通;g)通过内部审核、体系验证、管理评审等,不断更新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h)通过管理评审、外部审核,定期评价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以确保持续适宜性。
4.2组织机构为确保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有效运行,集团总部确定了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领导组织机构及其职责权限:4.3文件控制程序4.3.1文件的分类1)第一层:《质量安全环境管理手册》。
描述公司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适用范围、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规定控制程序、操作规范和要求;2)第二层:支持性文件。
各个操作岗位上的具体操作规范、家禽养殖的法律法规、及由危害分析、体系更新、信息沟通等产生的书面文件;3)第三层:记录。
体系实施过程中,执行结果的记录。
包括:实施记录、检查记录、监控记录、验认记录、检验结果、报告、申请、通知、会议记录等。
4.3.2文件的审批发放程序1)《质量安全环境管理手册》由总部管理者代表统一组织编写,各分公司养殖参与讨论,经各场负责人审核确认后定稿;2)确认定稿的《质量安全环境管理手册》,由养殖事业部总经理审核确认,并签字批准后生效实施;3)《质量安全环境管理手册》经养殖事业部总经理批准后,签字原稿保存于总部,作为批准的依据。
由管理者代表负责管理体系文件印制、标识和发放;4)各场根据《质量安全环境管理手册》的规定,可编制各岗位具体的操作文件或操作程序,由各场的场长签字批准后、由养殖场办公室发放实施;5)受控发放的文件,发放前由发放部门在文件的首页标识“受控发放“印章以及各部门的受控编号;4.3.3文件更改程序1)体系运行中发现文件不适用时,由发现部门提出更改申请,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报原文件的批准人审批;2)《质量安全环境管理手册》的修改,须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更改。
其它体系文件的更改由各场场长签字批准后实施更改;3)文件更改一般采用换页方式,由更改人编写更改页,并重新标识生效日期、修订状态等内容换掉需更改部分;4)管理者代表负责保存体系文件最新版本的电子版,并标识最近的修订日期,以便能在需要文件文本时打印文件最新版本;5)每本体系文件的末页建立《文件更改记录》,标识出所作的修改条款,以引起文件使用人的注意与以前版本的不同;6)收回的失效文件即为作废文件,由办公室逐页加盖蓝色“失效版本”印章后拆散销毁,以防误用;4.3.4文件标识规则1)各类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首页必须标识:文件名称、文件编号、版本和更改次数、受控编号以及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公司的名称代号/线路代号+文件类别代号-版本年代号”,例如,XXXX 2)文件的编号规则:年版的种猪线路作业文件,编号为:LH/ZZ-ZY-XXXX;3)文件的类别代号规定如下:QM 质量安全环境管理手册;CX 程序文件;ZY 作业文件;FG 法规类文件;其它根据需要确定的类别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