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论文1
实验数据和过程见附录
第 3 页 共 13 页
大连大学环化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131 胡鹏 朱宁
由甲苯发出合4成苯甲酸甲酯
2.实验装置图
第 4 页 共 13 页
大连大学环化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131 胡鹏 朱宁
由甲苯发出合5成苯甲酸甲酯
3.结果与讨论
1 氧化反应
表 1. 氧化产率对比
项目
反应时间(h)
高锰酸钾溶于 100mL 水的溶液和 1 g 洗衣粉。加热回流 1 h,趁热抽滤,滤液加
入 NaHSO3 粉末至滤液澄清。用盐酸调节酸度至刚果红试纸变蓝,冷却抽滤的
粗品。热水重结晶,干燥后的苯甲酸晶体。
B 酯化反应
1 不除水
在 50mL 干燥的圆底烧瓶中放入 3g(0.05 mol)苯甲酸和 8 mL(0.525 mol) 甲
第 11 页 共 13 页
大连大学环化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131 胡鹏 朱宁
由甲苯发出合12成苯甲酸甲酯
第 12 页 共 13 页
大连大学环化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131 胡鹏 朱宁
实验感想
通过四次的实验,我们收获很多。这是我们第一次自己去研究一个实验。不 再像以前那样听着老师说的。而是自己查找文献、设计方案、研究实验的每个环 节,对于实验操作的各个方面也是相当有考验。就说在氧化反应中,高锰酸钾一 不小心就弄得满手都是,还有加入洗衣粉之后,一旦没有控制好温度,洗衣粉就 会全部冒出来。经验不足,只凭书本上的理论,想当然的觉得可行,但实际却发 现是不可行的。我相信对我们以后的实验是一次非常好的锻炼。
第 5 页 共 13 页
大连大学环化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131 胡鹏 朱宁
由甲苯发出合6成苯甲酸甲酯
产率还很低。而相转移催化剂可以在两相间转移负离子,一般存在相转移催化的 反应,都存在水溶液和有机溶剂两相,离子型反应物往往可溶于水相,不溶于有 机相,而有机底物则可溶于有机溶剂之中。相转移催化剂的存在,可以与水相中 的离子所结合,并利用自身对有机溶剂的亲和性,将水相中的反应物转移到有机 相中,促使反应发生。
由 甲 苯 出 发 合 成 苯 甲 酸 甲 酯
大连大学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131 班
胡鹏 朱宁
由甲苯发出合1成苯甲酸甲酯
由甲苯出发合成苯甲酸甲酯
胡鹏 朱宁 大连大学环化学院
环化学院 指导老师:姜岚
摘要:实验研究了甲苯氧化制备苯甲酸,再甲酯化合成苯甲酸甲酯的方法。苯甲 酸以甲苯为原料,高锰酸钾为氧化剂的氧化反应而得到。传统方法制苯甲酸的产 率仅 50.0%。而用廉价洗衣粉为相转移催化剂,操作简单易行,反应时间大大缩 短,可使苯甲酸的产率提高到 74.0%。而制苯甲酸甲酯时可利用带水剂和分水器, 省略蒸馏甲醇这一步,也操作简便,且提高了产率。在最后提纯方面采用常规蒸 馏和减压蒸馏方法,提高了产率。 关键词:苯甲酸甲酯;洗衣粉;分水器;相转移催化
高锰酸钾溶于 100mL 水的溶液。加热回流 1h,趁热抽滤,滤液加入 NaHSO3 粉
末至滤液澄清。用盐酸调节酸 0 度左右至石蕊试纸变红,冷却抽滤的粗品。热水
重结晶,干燥后的苯甲酸晶体。
2 加入洗衣粉相转移催化
向配有回流冷凝管的 250mL 烧瓶中,加入 6mL(0.07mol)甲苯、9 g(0.11mol)
苯甲酸甲酯又名安息酸甲酯、尼哦油,是一种重要的酯类化合物,具有果香 味。作为原料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可以用于配制菠萝、草莓、樱桃等香料,或 作为纤维素酯、纤维素醚、树胶、橡胶等的溶剂。实验室合成苯甲酸甲酯主要是 用浓硫酸作催化剂,通过苯甲酸与甲醇反应制得。但传统的操作方法麻烦,频繁 改变装置。对此,我们改进装置,利用分水器使操作简单易行。
在 50 mL 干燥的圆底烧瓶中放入 3g(0.05 mol)苯甲酸、8 mL(0.525 mol) 甲 醇和 10ml 甲苯(0.22mol),在摇动下加入 1 mL 浓硫酸,加入几粒沸石,装配上 加有分水器的回流冷凝管,用大火加热回流 2h,放出分水器中的水,继续加热, 期间不断减少分水器中的液体,直至蒸馏瓶中水性液体全部蒸出,停止加热。残 留液冷却后倒入分液漏斗中,用 20 mL 水洗涤 2 次、然后用 10%碳酸钠溶液每 次 10 mL 洗涤 2 次、再每次用 20 mL 水洗涤 2 次得到粗苯甲酸甲酯。将之用无 水硫酸镁干燥后,倒入 50 mL 圆底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减压蒸馏,收集 100 ℃的馏分。
3. 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方法通过由甲苯出发,先合成苯甲酸,再由苯甲酸合成苯甲酸甲酯。 苯甲酸通过以甲苯为原料,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反应得到。采用传统的方法,由于 甲苯与高锰酸钾互不相溶,反应很难进行,产率很低。而使用廉价的洗衣粉作为 相转移催化剂,既缩短了反应时间,产率又提高了 18%,而且成本又比其他相转 移催化剂低,一举多得。而在制苯甲酸甲酯时,有改进了传统方案由苯甲酸直接 与甲醇反应,在此反应中加入了带水剂甲苯,利用分水器,直接把反应生成的水 分离出来,而且还能蒸馏出多余的甲醇,使用蒸馏装置还使得产物更纯,所得的 产率也提高了 24%。
1.实验部分
第 1 页பைடு நூலகம்共 13 页
大连大学环化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131 胡鹏 朱宁
由甲苯发出合2成苯甲酸甲酯
实验药品与仪器
甲苯(AR),高锰酸钾(AR),NaHSO3,盐酸(AR),苯甲酸(AR),
甲醇(AR),浓硫酸(AR),无水硫酸镁(AR),10%碳酸钠溶液,洗衣粉,
石蕊试纸
加热器(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公司),铁架台(天津市东丽教学仪器厂),
球形冷凝管、分水器、直形冷凝管、烧瓶、分液漏斗(天波仪器厂)
实验原理
甲苯先氧化成苯甲酸 (催化剂)
苯甲酸酰化生成苯甲酰氯
苯甲酰氯和甲醇反应得到苯甲酸甲酯(是否分水)
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生成的水可能使反应逆向移动。
实验步骤
A 氧化反应
1 一般氧化
向配有回流冷凝管的 250mL 烧瓶中,加入 6mL(0.07mol)甲苯、9g(0.11mol)
第 8 页 共 13 页
大连大学环化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131 胡鹏 朱宁
由甲苯发出合9成苯甲酸甲酯
附录
第 9 页 共 13 页
大连大学环化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131 胡鹏 朱宁
由甲苯发出合10成苯甲酸甲酯
第 10 页 共 13 页
大连大学环化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131 胡鹏 朱宁
由甲苯发出合11成苯甲酸甲酯
第 7 页 共 13 页
大连大学环化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131 胡鹏 朱宁
由甲苯发出合8成苯甲酸甲酯
参考文献:
[1]/Read/Read.aspx?id=9314149 [2]/Read/Read.aspx?id=31170193 [3] /view/2f5ace29915f804d2b16c19f.html [4]/view/cb52773710661ed9ad51f37b.html [5]/view/1730380.htm [6]/Read/Read.aspx?id=6607220
醇,在摇动下加入 1mL 浓硫酸,加入几粒沸石,装配上回流冷凝管,用小火加
第 2 页 共 13 页
大连大学环化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131 胡鹏 朱宁
由甲苯发出合3成苯甲酸甲酯
热回流 1 h。将回流装置改为蒸馏装置,加热,蒸馏出尽可能多的甲醇。残留液 冷却后倒入分液漏斗中,用 20 mL 水洗涤 2 次、然后用 10%碳酸钠溶液每次 10 mL 洗涤 2 次、再每次用 20 mL 水洗涤 2 次得到粗苯甲酸甲酯。将之用无水硫酸 镁干燥后,倒入 50 mL 圆底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正常蒸馏。 2 使用分水器
苯甲酸俗名安息香酸,是一种无色针状结晶,微溶于水,易升华,其钠盐是一种 温和的防腐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现已禁用)。甲苯的高锰酸钾氧化,是合 成苯甲酸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此方法往往需要小心分批加入高锰酸钾,接着反 应长达 3 个小时以上。为了解决反应过程中时间长、操作不便、产率低等问题, 我们加入了廉价的洗衣粉,使反应时间缩短,产率提高。
第 6 页 共 13 页
大连大学环化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131 胡鹏 朱宁
由甲苯发出合7成苯甲酸甲酯
反应向正向移动。而带水剂能与水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物将水及时带出反应体 系,打破了反应的热力学平衡,使反应向有利于生成酯的方向进行;按化学动力 学理论,及时将生成的水量减少,使反应物浓度提高,从而加快了反应速度,而 且加入带水剂降低了酯化反应体系的温度,抑制副反应的发生,提高原料的利用 率。
一般情况下,相转移催化剂的价格都比较昂贵,难以购得。所以我们选择了 用洗衣粉来代替,这样既提高了产率,有降低了成本。 2 酯化反应
表 2. 酯化产率比较
项目
反应时间(h)
不分水
1
分水
2
产量(g) 2.07 3.7
产率(%) 30.46 54.45
图 2. 是否分水产率对比
在第二步改进方案中,我们加入了甲苯作为带水剂,产率提高了 24%。 原因在于酯化反应中,可逆反应生成水,为了提高转化率,要把水分离出去,使
一般氧化
1
洗衣粉催化
1
产量(g) 2.07 2.8
产率(%) 51.75 70.00
图 1. 氧化产率对比
在氧化反应中加入了洗衣粉,所得的产率提高了 18%。原因在于洗衣粉中的
烷基苯磺酸钠是一种相转移催化剂。由于甲苯不溶于水,在和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时,只是在两个液面层接触的地方反应,所以通常反应速度很慢,花费时间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