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室内设计教学大纲

室内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设计素描 (08)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基础课三、课程教学目的:通过设计素描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设计素描的基本概念、特点,基本的观察、分析和表现手法,并通过具体的分析和观察客观物象的结构、形态、明暗、质感等因素,学习透视、构图等造型艺术规律,研究和揭示视觉表达客观物象内部的力、场、空间、结构、功能图形以及审美文化内涵等潜在规律,并将其应用在创意构思和表达的过程中,为专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动手实践;2、系统性原则,由浅入深、突出重点、循序渐进;3、因材施教原则,发现特点,因人而易,不同画面,分别对待;4、多媒体教学进行讲解、图例分析和教师示范的直观性教学方法;5、分阶段进行小结,结合具体画面的欣赏、分析、讨论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五、课程总学时:128学时8学分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1、设计素描概述⑴设计素描的概念及其特点⑵设计素描的目的和任务2、形体结构分析(认识与观察方法)3、透视规律及其应用4、明暗研究(明暗变化及其规律)5、质感表达与纹理研究⑴不同物体质感纹理的归纳表现⑵相应空间环境的主题性创意表达与设计6、立体形态变化分析⑴立体成型分析研究;⑵立体成型过程的飘移、削减及叠加原理。

7、精微细致表达⑴刻画表达:收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小型物体、深入研究观察其精细构造并放大表现;⑵非常态构想:利用其形态特点和构造特点进行创意应用表达(草图构想)。

8、形态联想观察了解自然界物体的形态和构造特点,进行联想和改造,把异象画面和现实的形态串联组合,使画面显现奇思妙想并又在创意的情理之中。

⑴不同物质属性的转换;⑵不合理空间的创造;⑶形态寓意延伸表达。

9、解构与重构⑴观察了解自然界物体的形态和构造特点进行剖析(原形收集结构分析);⑵把自然界物体的剖析结构结果或元素进行概括和重新组合产生一个全新的形态(解构重组);⑶立体构造;⑷平面意象。

建议学时分配:1、理论讲述、结合示范作品分析,12课时;2、作业练习、辅导,112课时;3、观摹小结,分析讨论时间,4课时;4、期末总结评分时间另外安排。

七、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1、课程讲述及作品分析部分在多媒体教室完成;2、作业辅导过程全部在专业教室完成;3、学生课前根据课程要求准备绘画工具材料等;4、作业练习内容和要求。

内容:1、形体构造研究A、石膏几何体静物组合1张4开纸8课时B、不同形态的静物组合1张4开纸8课时2、明暗研究A、不同明度质感的静物组合1张4开纸16课时B、相应空间环境的主题性创意表达与设计1张2开纸20 课时(背景部分要求学生根据个人对静物的不同理解,进行物象的相应空间构成组合及明暗设计的创意应用表达)3、立体形态变化分析几何体形态变化分析(成型削减变化、飘移变化)1张4开纸8课时4、精细放大(刻画表面)训练:1张4开纸12课时收集生活中造型及质感纹理有特点的小物品,进行放大观察分析,并选取局部或全部进行表面质感纹理或空间构造研究的放大表达。

(附创意应用草图一组或一幅)5、联想创意表达: 2张4开纸2×12课时(完成形的联想和形态构想方案)6、解构与重构: 1张4开纸16课时(完成平面重组或立体重构方案,任选其中之一)要求:1、构图完整、形体比例结构关系准确2、明暗关系、节奏变化规律表达合理生动3、质感肌理表达概括、充分,特点鲜明4、画面创意与艺术表达,创意构思生动、巧妙,方法运用合理,理解准确5、创意表达手法丰富、充分、画面富有创意。

八、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教材自编(课程详细教案、多媒体课件讲稿)《设计素描》田敬、韩凤元河北美术出版社《从素描走向设计》王中义、许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现代素描技法》[美]斯各瓦特·珀塞湖南美术出版社《设计素描》宫六朝花山文艺出版社《新概念素描-艺术设计基础》中国轻工出版社九、课程考试与评估:1、考试内容:平时作业、组合期末考试作业、学生自我评价总结2、考试办法:期末观摹总结评分A、主讲教师简述课程总结内容要求;B、学生自评、互评C、教研室教师总评D、主讲教师解答、分析与总结E、教研室教师集体给学生评分F、教研室教师各自填写听课笔记及评估课程印象G、主讲教师填写课程期末观摹总结表和学生成绩单十、适用专业:环境设计艺术专业十一、编写人:梁瑞审核人:海建华一、课程名称:设计色彩(08)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基础课三、课程教学目的:通过对设计色彩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色彩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目的一:提高学生对色彩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二:对色彩的认识(从初步感性认识上升到深入的理性认识)理解,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通过一定数量的作业练习实践,并培养学生对理性色彩,装饰色彩和创意色彩三方面综合设计方面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专业设计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课堂讲授与课堂写生相结合;2、以写生为主,写生、临摹、默写相结合,长短期作业相结合的方法;3、因材施教原则,因人而易,不同画面,分别对待;4、多媒体教学进行讲解、图例分析和教师示范的直观性教学方法;5、分阶段进行小结,结合具体画面的欣赏分析,组织讨论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五、课程总学时:128学时8学分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1、基础色彩写生⑴绘画工具、材料的性能与表现技法的关系⑵色彩的基本理论知识a 色彩的形成规律b 色彩变化的基本规律c 色彩的要素d 观察色彩⑶写生技法a 干、湿画法及结合b 用笔方法c 空间层次的处理d 光感与质量感的表现⑷写生步骤写生三个阶段:a 构图阶段b 着色阶段c 整理阶段2、色彩归纳写生⑴概述a 色彩归纳写生的概念b 学习色彩归纳写生的目的和意义⑵静物归纳写生a 归纳色彩的表现方法b 写实归纳写生要点c 归纳写生造型的表现特征d 归纳写生色彩构成法则e 范画讲解分析3、色彩装饰写生⑴概论a 装饰色彩的意义b 装饰色彩的规律c 装饰造型的表现特征⑵装饰写生a 客观性装饰写生b 主观性装饰写生c 解构性装饰色彩写生d 意象性装饰色彩写生建议学时分配:1、理论讲述、结合示范作品分析,12课时2、作业练习、辅导,112课时3、观摹小结,分析讨论时间,4课时4、期末总结评分时间另外安排七、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1、课程讲述及作品分析部分在多媒体教室完成。

2、作业辅导过程在专业教室完成。

3、学生课前自备绘图工具材料等。

4、作业内容与要求。

作业内容:a、基础色系写生三张四开3×8课时b、色彩归纳写生三张四开3×10课时(归纳变调练习:两张四开2×12课时)c、客观性装饰归纳写生一张四开8课时d、主观性装饰归纳写生一张四开10课时e、解构性装饰归纳色彩写生一张四开8课时f、意象性装饰归纳色彩写生一张四开8课时4、作业要求:1、构图完整2、色彩关系表达准确3、形体质感的表达,画面结构与空间关系4、色彩与来源统一,有创新意识八、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教材自编(课程详细教案、多媒体课件讲稿)《写生色彩》李玉祥、赵友萍《色彩归纳写生教程》辽宁美术出版社《色彩设计》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色彩艺术》伊顿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装饰色彩》尹定邦《工艺美术教程-创意色彩》辽宁美术出版社《设计的色彩》刘观庆、惠军九、课程考试与评估:1、考试内容:平时作业观摹2、考试办法:期末观摹总结评分A、主讲教师简述课程总结内容要求;B、学生自评、互评;C、教研室教师总评;D、主讲教师解答、分析与总结;E、教研室教师集体给学生评分;F、教研室教师各自填写听课笔记及评估课程印象;G、主讲教师填写课程期末观摹总结表和学生成绩单。

十、适用专业:环境设计艺术专业十一、编写人:梁瑞审核人:海建华一、课程名称:建筑素描(08)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基础课三、课程教学目的:通过对建筑素描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素描的基本原理,变化规律及关系,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艺术的概括能力以及对形体、空间、光、质、量的把握与表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形体、空间的想象力及表现力,体验并掌握处理形态的方法。

为学生今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动手实践;2、系统性原则,由浅入深、突出重点、循序渐进;3、因材施教原则,发现特点,因人而易,不同画面,分别对待;4、多媒体教学进行讲解、图例分析和教师示范的直观性教学方法;5、分阶段进行小结,结合具体画面的欣赏分析,组织讨论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五、课程总学时:80学时4学分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一)建筑素描教学内容简述(二)建筑空间素描1、建筑内部空间、建筑外观素描临摹(形体比例尺度概念、形态的组合及过渡规律)2、建筑内部空间素描写生(三维空间概念、透视原理、形态的分析与认识)3、建筑外观素描写生(建筑比例关系、透视原理、建筑体块的外在与内在结构特点)4、建筑内部空间、建筑外观素描默写(记忆理解形态体块,研究素描形式语言及技法,结合重构分析的内容探索个人语言)5、室内外空间、建筑外观素描重构分析手法综合默写最后,把握各种材料的视觉现象,围绕材料表面肌理特征,通过光在形体上的调子层次的变化,来理解并完成材料特征及质感的真实表达。

建议学时分配:1、理论讲述、结合示范作品分析,4课时;2、作业练习、辅导,72课时;3、观摹小结,分析讨论时间,4课时;4、期末总结评分时间另外安排。

七、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1、课程讲述及作品分析部分在多媒体教室完成;2、作业辅导过程全部在专业教室完成;3、学生课前根据课程要求准备绘画工具材料等;4、作业练习内容和要求。

1、室内空间写生室内一角:静物与室内空间组合写生: 2张4开纸8 课时2开纸16 课时2、建筑内部空间写生: 1张4开纸12课时3、建筑外观空间写生⑴古建筑写生1张4开纸12课时⑵寺庙建筑写生1张4开纸12课时⑶现代建筑写生1张4开纸12课时要求:1、构图完整,形态分析构造关系准确;2、三维空间概念、透视原理、建筑比例关系、形态的分析与认识准确;3、以具象造型手法,表现物体形态在画面所处的空间位置中的真实感八、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教材自编(课程详细教案、多媒体课件讲稿)《从素描走向设计》王中义、许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现代素描技法》[美]斯各瓦特·珀塞湖南美术出版社《设计素描》宫六朝中国花山文艺出版社《新概念素描-艺术设计基础》中国轻工出版社《美术之路》李福来辽宁美术出版社《设计与视知觉》顾大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九、课程考试与评估:1、考试内容:平时作业2、考试办法:期末观摹总结评分A、主讲教师简述课程总结内容要求B、学生自评、互评C、教研室教师总评D、主讲教师解答、分析与总结E、教研室教师集体给学生评分F、教研室教师各自填写听课笔记及评估课程印象G、主讲教师填写课程期末观摹总结表和学生成绩单十、适用专业环境设计艺术专业十一、编写人:梁瑞审核人:海建华一、课程名称:建筑色彩(08)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基础课三、课程教学目的:通过对建筑色彩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变化规律及关系,分析、研究色彩的使用功能及色彩的心理特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