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个不能与时俱进者的悲哀_高老头_父爱悲剧原因浅析

一个不能与时俱进者的悲哀_高老头_父爱悲剧原因浅析

二 女儿们变了,高老头没有与时俱进,没有意识到女儿的改
变;女儿的改变是因为社会的改变,高老头同样没有意识到。 从高里奥的发家史看,他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一个靠投
机大发横财的暴发户,但是社会变了,高老头悲剧发生的年代 虽然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然而新兴资产阶级已经成为时代 的主宰。高老头身在这样的社会,也唯利是图,但思想上还保 存着封建家庭观念,“因为他是暴发户,刚从劳动人民中分化 出来,小市民千百年来养成的温情脉脉的封建义务观念,还千 丝万缕地与他的灵魂联结着,来不及一切两断。”[3][p88]所以 我们看见高老头并没有把金钱关系带进家庭,对女儿的爱不 讲回报。但正因为如此,高老头无偿的爱,加之女儿们在社会 的“后天学习”,围绕金钱的生存法则已深深植根于她们的脑 海,这是高老头始料未及的。新时代的交替及高老头对社会 影响家庭的不察觉,“使他成为精明的商人和痴愚的父亲。”
三 那么高老头能不能做些什么来改变这一切呢?其实在与 社会争夺女儿过程中,高老头并没有尽力。在女儿们从小以 来的教育中,高老头没有教她们学会感恩。在女儿们长大嫁 后的荒唐行为,高老头没有加以制止,而愈加纵容。高老头的 自私,坚持做人孤独为伴,为世所不容。社会碰壁后,消极逃 避,不敢卷土重来。以上一系列的不尽力,又可归因于他没意 识到女儿的改变、社会的改变,他没与时俱进。 他的生意头脑是精明的,但没有帮女儿夺回财产;他恨女 婿,恨他们夺走了他的女儿们,但他终究斗不过女婿。 高老头父爱的悲剧来源于自己不能与时俱进,也来源于 社会,高老头所生活的环境,但更多高老头自身的原因,他的 悲剧对我们今天的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警世作用,当然也为 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材料。
பைடு நூலகம்242
9 2 0 0 9 年 第 期 安徽文学
高老头并不是一开始就想与隔绝的,他也想跻进上流社会 来抬高自己的地位。通过利用财产把两个女儿送进上流社 会,是他想乘机插进上流社会的表现,然而他跻身上流社会的 途径几乎不存在,处处碰壁。社会的新旧交替,也造成了“一 个精通资产阶级生意经而不通晓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资产者 的悲剧”。
一个“痴愚的父亲”,一个“不通晓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资 产者”,高老头的悲剧是一个不能与时俱进者的悲哀。
参考文献: [1][法]巴尔扎克著.傅雷译,傅敏编.傅雷译巴尔扎克作品.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 [2]杜肖楠.“父爱”的悲剧——《高老头》中关于父爱问题的争议及 再认识.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5. [3]叶成青.关于高老头父爱的再认识.外国文学研究,1995,3. [4]许明炎.也谈高老有的父爱.安庆师院学报,1984,4.
《高老头》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 一部出色小说,书中出色描写了高里奥老头作为一个父亲的 悲剧命运。他只有付出没有回报的爱备受瞩目,国内外许多 学者对其父爱悲剧原因已做出很多研究。高老头父爱的悲 剧,来源于他未能与社会发展好好融合:不能意识到女儿的改 变和社会的改变,他的悲剧是一个不能与时俱进者的悲哀。
历史回廊
一个不能与时俱进者的悲哀
——《高老头》父爱悲剧原因浅析
◎黄秀雯
(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广东·湛江 524048)
摘 要 在巴尔扎克作品中,《高老头》中高老头的“父爱”悲剧是人们经常讨论的话题。本文试从两个方面即高老头不能 意识到女儿的改变,以及不能意识到社会的改变,分析高老头“父爱”悲剧形成的原因,高老头为自己的悲剧负不可推卸的 责任。 关键词 高老头 父爱 与时俱进 悲哀 文章编号 1671-0703(2009)09-242-01
一 高里奥把疼爱女儿作为唯一的生活乐趣和精神乐趣。妻 子死后,他把爱集中到了女儿身上,并达到颠峰。从小给她们 请优秀的教师(虽然两个女儿并没有学到什么叫亲情),有自 备马车,生活过得像“一个有钱的老爵爷的情妇”。作者把高 里奥塑造成“父爱基督”的典型。但高老头的付出,对女儿的 溺爱是过分偏执、不计后果的,我们说“物极必反”,中国人的 这句老话,正好能用于高老头的父爱上,因为他的父爱正在造 成他的悲剧。 忘情的“爱”导致高老头的盲目,他并没有意识到,女儿们 面对父爱的真正的想法和反应。女儿们从小就习惯于从父亲 身上排山倒海而来的钱(对高老头自己来说这叫“爱”),只要 她们需要,就不假思索地向父亲索取,好像因为这是理所当然 的。但斐纳曾因她失败的婚姻责怪父亲:“我陷入泥坑,或许 也是你过失。我们出嫁的时候都没有头脑!”“做父亲的应该 代我们考虑。”但斐纳忘恩负义的一番话,在一定意义上是正 确的。因为“父爱是人类的一种崇高的情感,它不仅包括父辈 对子女们的无偿的给予(精神的与物质的),而且还包括父辈 对子女们施以正确的教育,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女儿们最奢侈的欲望都能得到满足,久而久之,父亲对她们的 无私的爱换来了她们无底洞似的索取,而不是温情的回报。 只是女儿们觉得高老头尚有些积蓄,还有油水可取,就在后门 偷偷摸摸地接待他,偶尔喊他一声“好爸爸”,他无力再购买女 儿们的爱后,女儿便把这个被挤干的“柠檬”扔掉了,甚至死后 也没有女儿送葬!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老头对孩子们的教育 是完全失败了。” 高老头以为女儿还是自己的女儿,女儿出嫁就等于给了 自己两个家,自己可以在女儿们和女婿们的关爱中乐享天年, 而现实是完全相反,甚至比相反更遭。一生溺爱女儿的高老 头,至死才明白自己犯的错误。他觉悟得太晚了,或者说尽管 早就觉悟了,但不敢相信,一直在自欺欺人,仍然按照他的“父 爱方式”对待女儿。高老头在临终前那段激愤又苦楚的呼号 中告诉我们一个讽刺又现实的道理:“倘若我有钱……她会来 伺候我。”“做父亲的应该永远有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