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摘要 (1)Abstract (1)一、高老头悲剧的客观原因 (2)二、高老头悲剧的主观原因 (3)(一)真挚的父爱 (4)(二)盲目的父爱 (4)(三)偏执的父爱 (5)三、高老头悲剧的现代启示 (5)(一)选择良好的教育环境 (6)(二)选择合理的教育方式 (7)(三)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9)注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11)致谢 (12)摘要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中高老头为女儿们付出一切,却惨遭抛弃,最后凄凉死于伏盖公寓的父爱悲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主要从主观与客观的角度即当时“金钱至上”的社会环境和高老头矛盾、偏执的性格特征来探究高老头悲剧的原因,同时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社会现实,解读这悲剧的现实意义,通过社会多方的共同努力,让更多孩子远离溺爱的环境,接受正确的教育,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让高老头的悲剧不再重演。
关键词:巴尔扎克;《高老头》;悲剧;启示AbstractLe Pere Goriot is a masterpiece written by the famous French realistic author Balzac. In this novel, Old Goriot devotes everything to his daughters but is abandoned and finally dies miserably in vauquer's boarding house. Such a tragedy of paternal love is overwhelming and impressiv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auses of Old Goriot’s tragedy from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persp ectives, that is to sa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Old Goriot’s contradictory and paranoid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oney-first” social environment at that time. Meanwhile, this paper tries to interpret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is tragedy combined with the social reality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The thesis also aims to help children grow up healthily without excessive indulgence and receive proper education to form a healthy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under the common efforts. Thus the tragedy of Old Goriot won’t recur. Keywords:Balzac, Le Pere Goriot, tragedy, revelation高老头悲剧探析及其现代启示巴尔扎克是19世纪著名的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也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他创作的《人间喜剧》记录了法国当时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被后人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的《高老头》则是巴尔扎克从私人生活场景角度,以小见大的一部作品,作品成功塑造了高老头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高里奥老头曾是个有钱的面粉商人,妻子去世后没有再娶,他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两个女儿身上,为了满足女儿的要求,他把自己的产业卖了,搬到伏盖公寓,把自己的资产都分给两个女儿,想方设法让她们爬上上流社会,可是高老头的两个女儿除了不断压榨父亲之外,对父亲没有任何爱意,甚至在高老头死前都没有去看一眼,她们抛弃了高老头,如同抛弃了一个榨干的柠檬。
故事并不复杂,但其中高老头所表现出来的“父爱”一直是一个值得人深思的问题,他倾尽所有来满足女儿们的一切物质需求,但最后却落得一个如此凄惨的下场,高老头作为一个仍保留封建宗法制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他的“父爱”一直颇有争议,引起众人的探讨,大家对高老头“父爱”悲剧的成因也有不同的看法。
我站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对高老头的的父爱进行解读,分析其悲剧的原因并联系实际谈谈高老头的父爱悲剧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高老头悲剧的客观原因恩格斯认为巴尔扎克的作品是“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1]这一评价放在《高老头》这部作品上也是完全合适的。
巴尔扎克借着书中人物的眼,口,描述了当时法国社会的腐烂的现状。
高老头的悲剧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是分不开的,也可以说是因为当时黑暗的社会现状促使了高老头悲剧的产生,高老头作为一个典型被巴尔扎克描绘出来,当然在那个时代法国还有千千万万高老头的悲剧在不知名的地方上演。
1815年,拿破仑的资产阶级帝国被推翻后,波旁帝国复辟,恢复了对法国的统治,在这七余年间,波旁王朝的统治者们是如何生活的呢?当时的社会现状又如何?这些我们都能在《高老头》中找到答案,细细研读,那么高老头悲剧的原因就在我们面前缓缓铺开。
巴尔扎克借拉斯蒂涅克的口告诉读者:“不管别人说上流社会怎样坏,你相信就是,没有一个讽刺家能写尽金银珠宝掩盖下的丑恶。
”[2]作者直接的点明了在当时波旁王朝统治下的法国是多么物欲横流,多么令人生厌。
巴尔扎克作为一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他敏锐的察觉到在那些炫目珠宝遮盖下的波旁王朝充满着无法言说,无法写尽的丑恶,他决定用自己的笔如实的把它们写出来。
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期,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资产阶级渐渐取代贵族阶级成为国家的统治者。
由于资产阶级的地位不断的提高,金钱对于人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金钱成了社会的主宰,一切问题都能用钱解决。
文中伏脱冷曾说过:他想以贩卖黑人发家,如若他成功了,十年之内可以挣到三四百万,“我要成功了,就没有人盘问我出身,我就是四百万先生,合众国公民。
那时我才五十岁,不至于发霉,我爱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
”[3]多么现实啊,只要你够有钱,便不问出身,什么都不问,由此也可以看出,封建主义已经逐渐崩盘了,金钱上升到衡量社会权利,地位的第一地位。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的故事发生在法国大革命,波旁王朝复辟和拿破仑帝政这三者的交替时期,社会动荡,封建主义逐渐崩毁,资本主义逐渐发展,在这个社会交替时期,人们受资本主义的影响,思想发生巨大转变,渐渐产生了“金钱至上”的想法,这样的客观现实也注定了高老头悲剧的形成。
高老头作为一个与社会脱节的人,他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高老头虽然靠买卖面粉发了家,步入小资产阶级行列,但他的思想依然是封建宗法制思想,他希望与女儿们住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可是他不曾想到,他的两个女儿早早适应了这种“金钱至上”的观念,早把亲情抛之脑后,在她们看来父亲也许只是一个提款机罢了。
这种思想上的落差为悲剧的结局埋下了根。
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它使任何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4]高老头给予女儿的爱就是通过金钱的方式,钱给的越多便是爱的越深,金钱与父爱紧紧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人性关系,脆弱却又坚固。
当所有的人性关系都与“金钱”挂钩时,那么他们都失去了原来的样子,在金钱下扭曲的人性只能导致悲剧的产生。
文中高老头病的神志不清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交际场上有些人便凑近我两个女婿耳朵问:‘那位先生是谁?’——‘是财神爷,可有钱啦。
’对方就说:‘哦,是这样!’于是就恭敬的看着我,正像恭敬的看着钱一样。
有事我碍他们的事,他们也能原谅。
”[5]这句话将当时社会这种扭曲的人际关系直接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标准在于他是否有钱,若是有钱那么犯错也是可以原谅的。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当时的所谓上流社会,就是这样的黑暗,腐烂,当着他人的面,如同讨论货物般,只思考可以从他身上压榨到多少钱,丝毫没有人情,人性可言。
当这种建立在金钱上的人际关系赤裸裸暴露在读者面前时,让人不禁觉得恶心。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高老头的悲剧结局似乎是理所当然的。
二、高老头悲剧的主观原因当然,除了社会的影响,高老头本身也是造成自己悲剧的原因。
高老头中年丧妻后没有再娶,他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注在了两个女儿身上,这种过于热烈毫不理智的爱导致了他对女儿教育的失败,也导致了自己的悲剧。
(一)真挚的父爱晁兆行认为:“父爱虽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感情,但是细细想来,属于不同阶级的人,他们的父爱又带有不同的阶级色彩。
”[6]我并不赞同这种观点。
从古至今父母之爱都是不求回报,最真挚感人的爱,《高老头》中高里奥的爱当然也是真挚的。
这种情感并无阶级之分,所谓的阶级色彩掩盖下的本质依然是那份浓厚的爱。
由于处在不同时代,背景不同,表达方式不同,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各式各样的父爱,但这些都不是否认这种爱真挚的理由。
爱是没有阶级的。
而叶成青在《关于高老头的‘父爱’的再认识》中认为,“高老头的父爱本质上是以金钱为基础,以自我为中心的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 [7]“而其父爱的基石是封建宗法的道德观念。
”[8]他甚至认为“高老头的父爱是不值得称道的人类情感。
”[9]这话也过于绝对。
如若不是因为高老头对女儿们怀有最真挚的爱,他又怎么会把自己的全部财产分为二给女儿做嫁妆,自己甘心蜗居在伏盖公寓?所以说“以自我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拜金主义”是无从说起的,在高老头眼中,家庭亲情更胜于金钱。
并且,及时高老头表达父爱的方式不值得称道,但必须肯定的是他这颗爱女之心,这种深沉的父爱是让人感动而非不值得称道,个人认为叶成青的观点过于武断,并没有看透高老头复杂父爱的本质。
高老头丧妻后没有再娶,把自己所有的爱投入到两个女儿身上。
“他请了最优秀的教师教导她们,使她们具备良好教育所给予的各种才能,还雇了一位小姐当伴娘。
”[10]作为父母自然希望给儿女最好的教育和生活,高老头也不例外,可以说了,因为妻子的早逝,让高老头给了女儿们双份的爱,他也渴望享受一种天伦之乐,书中高老头一提到自己的女儿就满是自豪与快乐,所以说高老头的父爱是一种真挚的爱。
(二)盲目的父爱高老头对于两个女儿的爱是盲目的,或者说是一种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