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老头的父爱悲剧[内容提要] 亲情源于血缘,血缘凝就亲情。
人世间,依赖血缘纽带,常常演绎出一个个可歌可泣亦喜亦悲的亲情故事。
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用他那锐利的笔端描写了一部家庭悲剧《高老头》,讲述一个被自己爱了一辈子的女儿无情抛弃的悲剧。
本文通过分析两个女儿对高老头的态度,认为高老头父爱悲剧来源于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不合理,说明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对子女健康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 高老头悲剧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作为一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巴尔扎克用他那锐利的笔端描写了许多经典的悲剧形象。
《高老头》是其代表作之一,讲述的是主人公高老头是一位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面粉商人,他顺应时代,瞄准机会盘下东家的面粉生意,囤积居奇,制造饥荒,在累累白骨上建立丰厚的家业,成为资产阶级暴发户。
因中年丧妻,他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两个女儿身上。
他把女儿当作天使,乐于牺牲自己来满足她们的种种奢望。
为了女儿的体面,他歇了生意,只身搬进伏盖公寓;为了替女儿还债,他当卖了金银器皿和亡妻的遗物,出让了养老金,弄得身无分文;最后,仍然是为了给女儿弄钱,他竟想去“偷”去“抢”去代替人家服兵役,去“卖命”、“杀人放火”。
最终他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两个女儿把父亲当成柠檬挤干后,就把皮扔到街角旮旯里。
高老头的父爱悲剧有社会因素,也有个人因素。
一、悲剧表现天伦之乐,人皆有之,父女之间的血脉亲情尤其珍贵。
妻子死后,高老头便把对娇妻无限的爱一下子全部转移到两个女儿身上,给她们请最好的家庭教师和陪读小姐,给她们配了骏马和花车,其生活之奢侈,“像阔老爷的情妇”。
父亲对女儿穷奢极欲有求必应,“只要她们给个撒娇的回报”,即使女儿做了坏事,他也一样高兴。
大女儿阿纳斯塔齐追求贵族气派,他便把她嫁给了德雷斯托伯爵;小女儿德尔菲娜贪图钱财,他便把她嫁给了银行家纽沁根。
他给每个女儿八十万法郎的陪嫁。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给予与付出,而这种表现在高老头的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新婚的两个女儿面对父亲八十万法郎的嫁妆,又不清楚父亲的财产,两姐妹对他既体贴周到,又奉承敬重,一点儿也不敢怠慢,高老头轮流在两家当座上宾,享受“父亲,这边请;父亲,那边请!”的高规格待遇,正如高老头说的,“她们家永远有我的一份刀叉”,“她们承认是我的女儿,承认我是她们的父亲”,这是在帝政时代。
但好景不长,到了拿破仑时期,两个女儿对父亲的态度还可以将就。
可是波旁王朝复辟之后,当父亲商人地位与贵族门槛发生冲突,让她们丢尽了面子,闹尽笑话以后,大女儿瞪他,二女儿对他发火。
不仅要求他放弃面粉生意,而且不再让他上她们家就餐,不随便与他见面。
这严重剥夺了高老头幻想中仅有的一点“天伦之乐”。
他怕女儿受气,便自动退出来,看到女儿们因此高兴,他觉得自己做得对。
两个女儿是开心了,但并没有为此觉得愧对父亲,依然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而高老头住进伏盖公寓一间破房间里:“窗上没有窗户,糊墙纸受了潮,有好几处已经剥落,卷缩,露出被烟熏黄的石灰墙面。
老人家躲在一张蹩脚的床上,只有一床薄薄的盖被,一条用伏盖太太的旧裙拼成的压脚被……连最穷酸的掮客住的阁楼,也要比高老头的房间布置得好些。
”两个女儿一次也没有想过父亲的处境,也没有去探望过父亲,即使有,也只是在她们需要金钱的时候才想起她们还有一位父亲。
为了在上流社交圈站稳脚跟,阿娜斯塔齐搞排场,养情人,在舞会上出尽风头,欠下了大批债务;为了讨好新情人拉斯蒂涅,过上神仙眷侣般的幸福生活,但裴纳总向父亲吐露烦恼……正如那个精通世故的伏脱冷所说,“昨天在爵府的高堂上,今儿早晨在债主的脚底下,这便是巴黎女人的本相。
丈夫要是供给不起她们的挥霍,她们就出卖自己。
要是你在巴黎妇女的心窝里掏一下,包你先看见债主,后看见情夫。
要不她们会剖开母亲的肚子,搜搜刮刮地拿去摆架子。
总而言之,她们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做得出。
”而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就是这样千方百计地搜刮父亲,来满足自己各种各样的需要。
高老头对女儿的无私父爱,作家美其名曰“最美的天性”,他的爱实际上已经发展为变态的心理。
为了讨好女儿欢心,他可以当牛做狗,甚至想去抢去杀人。
而两个女儿把父亲当成柠檬:“柠檬榨干了,那些女儿把剩下的皮扔在街上”,高老头病情恶化,撕胆裂肝地呼叫女儿时,她们却在为参加鲍赛昂子爵夫人的舞会忙得不可交加,以各种借口推托不来;当高老头命悬一线时,阿娜斯塔齐只想到与丈夫之间的较量,德尔菲娜却因舞会着凉了而在床上补眠。
高老头直到快死才大彻大悟,向悉心照料的邻居拉斯蒂涅发表了“临终宣言”,他控告女儿女婿不孝:“她们不爱我,从来就没有爱过我!”,“您把他们带进这个世界,他们却把您赶出这个世界。
”,“他们恩将仇报,像刽子手一样折磨我”。
他找到了为人父亲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出在“钱”上:“钱能买到一切,甚至是女儿。
”过去女儿、女婿之所以对他很殷勤,“一切都是冲着钱来的。
”“如果我还留着财产,没有给她们,她们就会到这儿来的,还会来吻我的脸。
”他向社会提出了抗议和警告:“如果天下父爱受虐待,国将不国。
只有父道正常,社会、世界才能车轮滚滚;如果子女不爱父亲,必然天崩地裂,乌云滚滚。
”他最后才承认自己的过错:“她们作践我,也是我惯出来的。
”“我罪有应得。
”高老头过世时,没有一个女儿前来照料,没有一个亲友前来吊唁,没有一个亲属前来送葬。
他的后事全靠两个在读的穷学生帮助草草操办。
高老头会赚钱,但他不会用钱,钱花光了,父女之情也彻底地断了。
二、悲剧原因一个视女儿为命的高老头,他无私地付出和给予,为什么到头来死得不如一条狗?其两个女儿为什么如此残酷地对待全心全意爱护她们的父亲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失败的家庭教育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基本单位,是影响子女发展的最初也是最主要的因素。
子女的成才与否很大程度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
高老头是个依靠大饥荒成为暴发户的商人,资本阶级的本性使他只会用卑劣的手段去掠夺,因此他的发迹史充满了血腥与肮脏。
在他的人生哲学中,没有了金钱就等于到了世界末日,所以他对金钱盲目崇拜,认为金钱是万能的,是一个粗鄙的拜金主义者。
高老头的这种思想、行为,也直接体现他对两个女儿的教育上,他对两个女儿的爱是用金钱去诠释的,对女儿们的物质要求有求必应。
“高里奥的乐事只在于满足女儿们的幻想”:请最优秀的教师来培养她们高等教育应有的各种才艺;给她们请作伴的小姐;十五岁就让她们有备车辆;到了出嫁的年龄让她们随心所欲地挑选丈夫,并且以一半的财产充当她们的嫁妆。
高老头在家庭教育上的放任自流,无形之中告诉女儿们:父亲与女儿之间的关系是以金钱为纽带的,父亲对她们的爱,就是让她们在利欲上得到满足。
“只要开声口,最奢侈的欲望,父亲也会满足她们”;“如果有一个男人能使我的小德尔菲娜幸福,成为一个受宠爱的女人,那我甘愿替他擦靴子,为他跑腿。
”如此溺爱,甚至爱到变态了。
为了讨女儿欢心,他可以抛弃自尊道德原则和法律法规:“我喜欢给她拉车的马,我宁愿当她们膝下的小狗。
她们快乐我才活得下去”,“谁肯救你,我就替他卖命,纳齐!为他杀人。
像伏脱冷那样犯法,进考役营!我……”就是他一味的给予和宠爱,满足女儿的一切物质条件,却忽略了一点就是培养女儿立身处世的能力,培养女儿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人格。
最终导致女儿只会一味地索取,挥霍无度,骄纵任性,只会被爱,却不懂得去爱高老头。
女儿物质生活的富足,精神生活的闭塞,为高老头的父爱悲剧埋下了伏笔。
因为溺爱,高老头把女儿当作“小太阳”,自己变成围着孩子转的月亮、侍从,丧失了作为父亲的威严,丧失去正确教育女儿的权力,他像只狗一样卑微地讨好女儿们。
每次女儿们任性发脾气或者做错事,他从不会板起父亲的威严正确教导她们,反而低眉顺目,千方百计地讨好女儿,他甚至卑微地“愿意做她们膝上的小狗”,一点父亲的样子也没有。
这种错误的家庭教育,为孩子形成以我为中心性格提供了土壤,导致了高老头的悲剧,“我的悲伤,我的痛苦,我的需要,她们从来没体会到一星半点,连我的死也没有想到;我的爱,我的温情,她们全并不了解。
”可高老头临死才明白“我不会做人,是我糊涂,自己放弃了权利”,所以“我把一辈子的生命给了她们,她们今天连一小时都不给我”。
因为溺爱,高老头凡事自己一个人扛,从不让女儿知道自己的苦,为了女儿开心住进了伏盖公寓,过着清贫的生活却从不跟女儿诉苦,女儿们从来不知道高老头为她们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只知道向他要钱,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谈何感激和敬重呢?(二)病态的社会教育如果说阿娜斯塔齐和德尔菲娜任性骄横,穷奢极欲的性格是家庭教育的结果,那么,婚后走进社会这个大熔炉,有形无形的社会教育则是她们变得自私自利、冷酷无情的黑手。
教育学表明,影响个人性格的发展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群体和社会道德。
而就个人而言,加入群体能够满足人的社会交往需要,满足自尊的需要,增加自信感。
可社会环境本身是复杂的,意志不坚的人最容易受到没落道德意识和社会风气的侵蚀。
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就是病态社会教育的产物。
现在社会流行这么一句话:人什么都可以有,千万别有病;人什么都可以没有,千万别没钱,没钱的日子会很难过。
在商品社会里,在市场经济中,没有钱什么事也不成。
有了钱,可以买套好房子,然后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装修;有了钱,出门打个的,多方便;有了钱,可以请朋友上高级餐馆,叙旧聊天,出出现代风光,觉得高人一等;有了钱,可以坐飞机外出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多精彩……这是谁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但真是如高里奥所说的那样“金钱可以买到一切,买到女儿吗”?他以他的“金钱万能”的思想给女儿们上了人生的第一节课,而金钱主宰的资本主义社会则腐朽毒化了其女儿的思想,摧毁了他与女儿们的之间的关系,使她们丧尽天良,灭绝人伦。
金钱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社会:“巴黎仿佛新大陆上的森林,有无数的野蛮民族在活动,什么伊林诺人,许龙人,都在社会上打猎生活。
打猎的种类很多:有的猎取陪嫁;有的猎取破产后的清算;有的出卖良心;有的出卖无法抵抗的订户。
凡是满载而归的人都被敬重,庆贺,受上流社会的、招待”。
有财便是德的资本主义法则,伏脱冷用赤裸裸的语言道破了资产阶级的道德准则:“要弄大钱,就该大刀阔斧地干,要不就完事大吉……人生就这么回事,跟厨房一样腥臭。
要捞油水不能怕弄脏水。
只要事后洗干净,今日所谓道德,不过是这一点,世界一向就是这样的。
”“法律与道德对有钱的人完全无效力,财产才是金科玉律”。
资产阶级法律的本质:“凡是浑身污泥而坐车上的都是正人君子,浑身污泥而搬着两条腿走的都是小人流氓。
扒窃一件随便什么东西,你就给牵到法院广场上去展览,大家拿你当把戏看。
偷上一百万,交际场中就说你大贤大德,你们花了3000万养着宪兵和司法人员来维持这种道德……”伏脱冷看透了资本主义法律道德的极端虚伪,公开指出资产者与强盗没有本质差别:“我要成功了,就没有人盘问我的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