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演替》单元测试
班级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一个气候和环境多变的生态系统中,一般说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种群是
A.个体差异最小的B.个体差异最大的C.个体差异最少的D.个体差异最多的
()2.在分析种群年龄特点时,也可将种群分为生殖前期(甲)、生殖期(乙)及生殖后期(丙)等三个年龄层,比较这三个年龄层成员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可推测这种群未来的成长情形。
下列可能是濒危物种的种群A.甲>乙>丙 B.甲>乙=丙C.甲=乙=丙 D.甲<乙<丙
()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4.在一块方形的样地中,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下列不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的一项是
A.从样地中选取样方的多少;从样地中选取的样方里蒲公英数目的多少
B.从样地中选取的样方里蒲公英数目的多少;样地中群落的丰富度
C.所选样地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从样地中选取样方的多少
D.样地中群落的丰富度;从样地中选取样方的方法是否具有随机性
()5.运用标记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假设不符合这一方面的调查的是
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B.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C.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明显的群聚
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
( )6.关于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呈现“J”型曲线的种群中无种群密度的改变 B.“S”型曲线的增长率最终变为0时,种群达到其环境容纳量
C.如果种群数量的年增长率为0,则种群中无繁殖现象D.种群增长曲线同数学方程式一样,能精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7.在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中,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下列条件会使种群K值增加的是
A.地面进行硬化后的家鼠B.干旱环境中的东亚飞蝗 C.引入北极狐后的旅鼠 D.干旱环境中的大熊猫
( )8
编号生态系统采收对象现有生物量年增长率/%年采收量
①马尾松林马尾松200000
m3
2 1 000 m3
②淡水湖泊鲫鱼10000kg 35 3 600 kg
③山地甘草1000kg 20 300 kg
④滩涂沙蚕10000 kg 30 500kg
()9.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情况,某研究性学习
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
分别绘制出的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为a、b、c,如图所示。
关于此图的分
析,不正确的是
A.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
B.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
C.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
D.三组的营养物质初始供给量可能不同,C组的营养物质初始供给量最少
( )10.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有空间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
B.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
C.种群密度能准确反应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11.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ﻩ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ﻩC .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 .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
( )12.垂钓是一项很好的休闲娱乐活动,但垂钓时常有钓上一条鲤鱼后钓
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的现象。
经分析知,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被钓上钩的鲤
鱼释放了一种化学物质留在钓钩上。
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属于 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 C.竞争 ﻩ D.互利共生
( )13.下图为某一区域M 、N 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
(纵横坐标分别表示
被M、N 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A .曲线不重叠时,M 与N不存在竞争 B.b 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C.d<b 时,M 与N 种间竞争激烈 D.M、N 将呈现“J”型增长
( )14.在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且乳酸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的繁殖,这些现象在生态学上可以解释为
A.种内互助、种间斗争和种内斗争
B.种间斗争和种内斗争
C.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C.种间斗争、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 )15.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农田管理中的除草是为了
A.增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斗争
B.促进种内互助 C .加强种内斗争 D .减轻种间竞争
( )16.某草原上啮齿类以植物为食,右图表示啮齿类的密度与植物种类数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叙述
中错误的是
A.啮齿类的存在影响植物多样性
B.植物的多样性取决于啮齿类的密度
C.啮齿类能对植物进行选择 D .啮齿类的密度依赖于植物的多样性
( )17.下列有关生物物种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
B.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一定越高
C .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生物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D.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要对取样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个体逐个计数
( )18.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大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
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 cm×50 cm×30 cm )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 招潮蟹类
厚蟹类 沙蚕类 泥螺类 蛤类 裸露泥滩 5 18
1 14
2 12 1 10 2 14 米草群落 3
12 2 9 0 0 1 10 0 0 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低于米草群落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 )19.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下图中给出了
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
击时,不易受到影响的群落是
A .群落甲 B.群落乙 C .群落丙 D.群落丁
( )20.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B .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C.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
D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总数开始是逐渐增多而后趋于稳定
( )21.下列因素中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对人类最有益的一项是 物种数 个体总数 物种数 个体总数 物种数 个体总数 物种数 个体总数 物种数 个体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