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定义新闻采访的定义是什么?新闻采访就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第二节:新闻采访的特点新闻采访有哪些特点?一是目的的差异性,新闻采访的目的是采集信息,传播信息。
二是时间的限制性,新闻采访有一定的时间要求,要满足新闻报道时效性的特点。
三是项目的突发性,即新闻采访的事件存在突发性状况。
四是需要的广泛性,新闻采访所搜集到的信息,整理成稿件信息,属于大众传播,受众广泛。
五是知识的全面性,新闻采访的范围广各色素材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六是活动的艰辛性,根据报纸、电台、电视的每日播出刊印特点,新闻采访需日日进行。
有女莫嫁新闻郎,一年四季守空房,有朝一日回家转,一袋破烂脏衣裳。
第三节:新闻采访的活动方式新闻采访从形式上分,共分哪几种?一是个别访问,二是开座谈会,三是现场观察,四是参加会议五是蹲点六是查阅资料七是改写八是问卷九是电话采访十是网络采访,网络采访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邮箱,博客等交流,查阅手机资料。
新闻从性质上分,共分哪几种?一是常驻采访。
二是突击采访。
三是交叉采访。
四是巡回采访。
五是隐形采访。
六是易地采访。
易地采访的好处有:①开阔记者眼界;②帮助本地记者有效地发现新闻;③促进各地记者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易地采访的注意事项有:①不要自视高明,指手画脚,要谦虚谨慎,甘当小学生。
②要利用易地采访的机会,熟悉各地的情况,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增强全局观念,与外地记者真诚合作,提高相互间的报道水平。
第四节:新闻体裁什么是新闻体裁?新闻体裁就是指新闻媒介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统称。
什么是消息?消息就是以叙述为主的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体裁。
分动态信息和综合信息两类。
狭义的新闻解释,即消息。
什么是通讯?所谓通讯,就是以叙述与描写相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法,较详尽报道事件的新闻常用体裁。
我国最早的通讯是出自王韬之手1872年,《普法观战纪》。
第一部以通讯为主的文集是《远生遗著》,黄远生在通讯上自成风格,对后世产生影响。
通讯体裁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人物专访,新闻小故事,特写等。
消息与通讯有何不同?一是表现对象不同。
消息的一般对象是事,而通讯涉及的题材主要是人。
二是表现手法不同。
消息以叙述为主,而通讯在叙述的基础上,结合描写,议论,抒情写法。
三是人称不同。
消息一般用第三人称,而通讯则是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混用。
四是结构布局不同。
消息一般采用倒金字塔结构,通讯结构则多变。
五是篇幅长短不同。
消息短,通讯长。
第五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一流的采访者必定是一流的撰稿人,两者的关系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
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一是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一般先有采访后才有写作二是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事实第一性,报道第二性。
三是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四是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
第二章:新闻报道策划新闻界明确的改革总目标是什么?即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按照新闻规律和特点,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信息服务的功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新闻策划有什么样的作用?一是新闻报道策划是使新闻不断出新的重大举措。
二是新闻传播实务理论和实践新的增长点。
三是我国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新闻报道的又一次成熟。
一是标志着新闻工作者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又一次增长。
二是标志着新闻报道方式和记者编辑思维方式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适应。
一是有利于调动,选择最佳信息资源。
二是有利于促进记者采访作风深入。
三是有利于新闻导向正确。
第三节:新闻报道策划的分类什么是策划?策划是一种程序,在本质上是一种运用脑力的理性行为。
基本上所有的策划都是关于未来的事物的,也就是说,策划是针对未来要发生的事情作出当前的决策。
换言之,策划是找出事物的因果关系,衡度未来可采取的措施,作为目前决策之依据。
策划有三层含义?一是它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二是它是针对事物的未来发展所采取的先期性决策措施。
三是它是一项综合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的系统工程。
什么是新闻报道策划?即新闻传播工作者对新闻传播活动及最佳效益的谋划。
新闻报道策划是一项有层次的系统工程?一是从报道客体的性质来看,重大新闻要有部门领导牵头相关人员共同策划,小新闻则由个人或几个部门进行策划。
二是从报道主体来看。
常用的报道方式有集中报道,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组合报道,讨论式报道。
三是从报道表现形式来看,一般采用消息,通讯,评论,调查报告,读者来信,图片,专栏,广播,电视的现场报道等体裁。
新闻报道策划主要针对的体裁有哪些?一是战役性,阶段性的报道。
二是重大新闻的报道。
三是人物典型报道。
新闻报道策划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一是选题应准,选位应低,切口应小,者是策划成功的前提,二是采访的时间,报道的密集度,时段的分布务必有度,三是慎防过度介入。
四是策划非万能药,它只是一种手段,不能滥用到新闻报道活动的一切方面。
新闻策划有哪些的运作流程?一是目标锁定。
二是制定方案。
三是落实措施。
四是目标校正。
第三章:新闻采访前期活动要使新闻采访这一社会活动有效率,记者就必须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个性与气质,熟练的活动技能与技巧,同时,必须使自己处于感觉,知觉,想象,记忆,思维,语言,兴趣及情感等正常心理活动状态之中。
第一节:新闻敏感的培养什么是新闻敏感?即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
也就是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
新闻敏感真实存在?一是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
二是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受众。
三是迅速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四是迅速判断在同一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五是迅速在对事件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
培养良好的新闻敏感有哪些途径?一是要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
二是要立足全局看问题。
三是要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
四是要不断增强知识修养,什么是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指事实构成新闻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
新闻价值的五要素是什么?一是时新性,二是重要性,三是显著性,四是趣味性,五是接近性第三节:新闻政策的遵循什么是新闻政策?新闻政策指的是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新闻政策具体包括了,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着重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注意些什么等等。
一个事实看是否能报道,成为新闻。
一要看其是否具备新闻价值,二要看其是否符合新闻政策。
缺一不可。
第四节:报道思想的明确何为报道思想?指新闻报道的目的以及实现这一目的的范围,内容和方法。
一是新闻采访的目的受报道思想的制约并服务于报道思想。
二是报道思想要符合客观实际。
第五节:新闻线索的获取何为新闻线索?新闻线索,就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
对于记者来说,新闻线索不断,则采访活动源源不断。
获取新闻线索有哪些渠道?一是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
二是通过会议和简报。
三是通过记者的耳闻目睹。
四是通过对日常情况的积累。
五是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
六是通过互联网的搜索。
运用新闻线索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一是注重验证,切不可硬藤摸瓜。
二是尊重规律,不要拔苗助长。
三是讲究时宜,不要大材小用。
四是合理安排,不要齐头并进。
第六节:采访准备的周到采访前需要做哪些准备?一是理论的准备,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
二是政策的准备,要提前掌握政策信息。
三是情况的准备,要提前掌握采取的相关情况。
四是知识的准备,要提前掌握被采访对象的专业知识临时准备有哪些方面?一是收集新闻事件和人物的相关资料。
二是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异。
三是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
四是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
何为采访计划?指大体的活动方式,确定要访问的部门,人员及其先后顺序,设想一下写什么样的体裁,多少字,采写周期等。
第七节:对方心理的明晰世界上有专门的采访机构,却没有专门的采访对象。
记者的采访行为属于闯入行为,有的人主动配合,有的人却逃避,或敷衍,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记者,要对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心理作一番研究,以达到最佳的采访效果。
第八节:网络传播的借力怎么借力网络传播?一是有效强化从网上获取新闻线索的意识。
二是积极注入网络元素,比如借用一些网络流行词,让新闻更接地气。
三是善于用网络内容。
第四章:新闻采访中期活动第一节:访问条件的创造开展好采访工作,需要创造良好的访问条件,具体有哪些?一是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机。
二是设计较得体的仪表风度。
三是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
四是调节较融洽的访问气氛。
五是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
六是穿插较丰富的形态语言。
七是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
第二节:提问技能的掌握有哪些提问形式?一是正面提,二是侧面探,三是反面激,分激问和错问。
提问注意哪些事项?一是提问宜简洁。
二是提问宜具体。
三是提问宜间接。
四是提问宜深刻。
五是提问宜自然。
六是提问宜节制。
第三节:调查座谈的主持调查座谈会的效果有哪些?一是节省时间,二是互相启发,三是及时验证。
调查座谈会有哪些技巧?一是事先通知对方,二是精心选择参与座谈人员。
三是控制参加座谈会的人数。
四是不要轻易下结论。
五要做深入采访捕捉线索的有心人。
第四节:现场观察的注重何为新闻采访的现场观察?是指记者的大脑及眼耳鼻舌身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
现场观察在采访中的具体功能?一是能核实新闻事实的真伪,增强新闻的可信性。
二是能激发鲜明,生动地表达事物的灵感,增强思维的敏捷性。
三是能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增强新闻的深刻性。
四是能为通俗地解释事物提供前提,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五是能使采访对象触景生情,增强认知的可能性。
现场观察时有哪些注意事项?一是明目的,二是多请教,三是抓特点,四是选地点,五是善用脑。
第五节:听觉功能的协调。
听觉功能的正常发挥,要注意几个事项?一是悉心闻取线索。
二是适时调节音强,三是着力训练听力。
第六节:当初笔录的强调记录内容的主要范围有哪些?一是记要点,二是记易忘点,三是记疑问点,四是记采访对象的思想和有个性的语言,五是记观察多得,六是记记者的联想。
记录注意事项?一是行与行之间的空白要留的宽些。
二是字迹尽量工整。
第五章:新闻采访后期活动第一节:深入采访的细致如何悉心抓重点?一是看准形势抓特点,二是通过比较抓特点,三是选择角色抓特点。
如何悉心抓本质?一是对问题要想得宽一点,远一点。
二是对问题要钻的透一点,深一点。
如何自觉克服有碍深入采访的思想障碍?一是盲目自满,二是忽略质量,三是怕苦畏难,四是先入为主,五是轻视理论。
第二节:验证材料的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