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关键语句的含义及作用
甲: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老 人渴望向人炫耀自己子孙众多的心理 (或: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 老人达到预期目的时的高兴心情)。 (答出比喻手法和生动形象,句子意 思理解正确即可) 乙: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宝石的晶莹 剔透来衬托老人的苍老。(答出对比 或衬托,句子意思理解正确即可)
例3: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 看着他笑……他不回答,对柜里说, “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鲁迅《孔乙己》) 请分析“排”的含义和作用。
答案:“排”是孔乙己的动作描写,生 动形象地表现出孔乙己在那些短衣帮 面前显示阔气,炫耀自己有钱的样子, 表现出他在有了酒资之后的迂腐之气。
阅读《宝石项圈》,回答问题。 1. 第⑾段中,“期待和自豪的泡沫”怎 样理解?(3分) 2. 从第⑹段第⑺段画线的甲、乙两处 句子中任选一处,具体分析其在表达上 的好处。(3分)
①老人期待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期 待和别人谈论自己的子孙 。 ②为自己有这么多的子孙而自豪 。 ③这些子孙并没有把老人放在心上。 ④老人非常孤独、失望。 ⑤她对子孙的期待如同泡沫一般不可 实现 。
例2: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 (丰子恺《白鹅》)请分析“厉声呵 斥”的含义和作用。 答案:“厉声喝斥”是大声斥责,是鹅 的大声叫喊,这里使用拟人手法,生动 形象地表现出白鹅傲慢的特点,把白鹅 写得富有灵性,表现了对白鹅的喜爱。
答题角度二:修辞手法
词语使用了某种修辞,常见的是比喻 和拟人。
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一、例题回放,明确题型
例1:揣摩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说说它的表 达效果.(2008年重庆中考《别踩疼了雪》) 例2:请你分析选文第1段中加点词语“慢腾 腾”的表达效果.(2009年沈阳中考《迷雾灯塔之光》) 例3:联系上下文,如何理解第16段中加点 词“断层”的含义.(2010年锦州中考《六床病人》)
【常见题型】
1.怎样理解(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析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表达效 果或表达上的好处)。
一、例题回放,明确题型
例1:画线句运用了___的修辞手法,表达 效果是_____。08年上海中考《年轻的国旗》) 例2:如何理解“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 也是最后的声音”。09年重庆中考《为我唱首歌吧》 例3:说说第16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10年
(2010内江《雅舍》)
例2:第六段画线句子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2010盐城《去远方》)
例3:文章第3段画横线句子在描写上很 有特点,试作赏析。
(2010连云港《母亲石》)
【辨析易混淆概念】 表达作用——联系文章内容和 中心。 语言赏析——品味语言的外在 形式。
三、综合练习,能力提升 2005年河南省中考阅读
答题角度三:人物描写
Hale Waihona Puke 联系人物描写的五种方法(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心 理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 和品质。
例4:这类地主家看也不看的饭食, 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 滋有味。(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答案:“看也不看”写出地主对这类饭 食的厌恶,“有滋有味”写出我们的喜 爱,使用对比,突出表现出了母亲的 勤劳、聪慧能干,善持家务的性格特点, 表达了对母亲巧于持家的敬佩之情。
例1: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 明了!(朱自清《背影》)请分析“聪 明”的含义和作用。
答案:这里的“聪明”就是笨,愚蠢,是形 容词的褒词贬用,突出地表现出因未能真 正理解父亲爱心的产生的自责和愧疚之情。
答题角度一: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褒词 贬用、贬词褒用或词语的感情色彩 减弱。
答题角度四: 写作手法
联系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
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答题思路】
感情色彩 修辞手法 人物描写 写作手法
+ 表达的情感
表现的内容
例:结合上下文,解读画线的两句话。 1. 这个世界实在太渺小了。 答案:当自己达到了一个顶峰,失去了 前进的目标和方向,人生忽然变得狭窄 而又孤单,世界上仿佛只剩下了自己。 因此显得渺小无依。 2. 这个世界也越发高大了。 答案:当突破了自己的瓶颈,看到了一 片新的天地,超越了自我的界限,心有 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分析关键句子的含义
【答题思路】
在明确文章中心的基础上,先答出 该句写了什么,再联系中心答出该 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分析关键句子的作用
【答题思路】
联系中心,指出句子通过何种 手段(修辞或写法)表现了人、 景、物的什么特点或表达了何种 情感。
【语言赏析】
例1:诙谐幽默是渗透于全篇的语言特色, 请找出两处加以赏析。
河南中考《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常见题型】
1.怎样理解(解读)这句话的含义。 2.分析句子在表达上的作用(表达效果或 表达上的好处)。
【学习目标】
1.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2.分析关键句子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二、例题引领,总结方法
1. 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 和表达作用。
二、例题引领,总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