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公司战略管理概述案例

某公司战略管理概述案例


告总体策划。但是,它所做的种种变革只是落在纸面上,而不能 付诸行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王府井百货花费500万元请麦肯 锡所做的战略规划方案,洋洋洒洒,豪言壮语,但并没有最终贯 彻下去,成为“洋咨询”失败的典型案例。说与做的背离,使王 府井百货失去的不仅是金钱,还有一去不复返的市场。
3.假想肢综合症(典型病例:菲亚特、永久) 有些不幸失去一只手臂的人常常会感觉那只手臂依然在那儿,
大公司为什么会衰败?医生使用的“病理”这一术语来指 明患者身体中疾病的起源与特征,下面我们就尝试着对中外 大公司的衰败做一些病理分析。
1.市场近视症(典型病例:爱多)
市场近视症存在于那些特别成功的公司里,曾经的成功使 他们忘却了即将来临的失败。如果一家公司总是沉醉在过去 模式或者产品成功的回忆中,并且希望这些经验在已经变化 了的市场中发挥以往的作用,那么它就患了近视症,就如同 老年人津津乐道的是自己的过去却看不到现今的变化一样。 通过以下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企业的“近视”着实严重, 以至于只能看到自己而对外边情况一无所知或者视而不见。
2.分叉舌头综合症(典型案例:施乐、王府井百货)
公司在战略执行过程中说一套做一套,那么他们就得了分
叉综合症。如果公司里那些使战略发生变化的人不考虑工作 流程的变化,而因此不支持工作流程的改变或不支持那些努 力实施新战略的人们,这个综合症就已经出现了,而他们面 临的自然是马谡“纸上谈兵”的下场。
病例一:施乐
没有依托主业形成经营主线,尽管规模庞大,但并未建立起 产业优势和财务优势,进入的每一个领域也未能够实现充足 的现金流、低负债率、高效率团队和精细化管理。 四、战略发展定位不准
德隆的总体战略定位是以“产业整合,创造中国传统产业 新价值”为己任,致力于通过产业整合的手段改善产业结构, 增强产业竞争力以获取长期的利益回报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但实际运作中德隆全部都是围绕着“融资—并购新的融资平 台(增发、担保、抵押、质押、信用)—再融资—再并购 (产业整合)” 的模式螺旋式进行的,致使德隆过于倚重金 融一翼的发展,其实际战略定位就是“金融综合服务商”, 但当时的市场发育程度、金融体制、商业思维模式以及政策 法律等环境还不足以保证这种地位的成功。 五、对海外咨询公司过分依赖
病例:爱多
在短短的4年时间里,爱多一度成为中国家电业最成功的 品牌之一,其VCD产品的销量更是一度占据全国第二的位置, 但它轰然倒下的速度正如它的崛起,都让人感觉不可思议。 现在回过头来重新分析爱多,与其说它是一个企业,不如说
是一支“战斗突击队”,一路啸聚英豪,攻城掠寨,引得八 方诸侯无不侧目噤声。但是,爱多毕竟是一个依靠市场生存 的企业,而其主打产品VCD被认为是一种行将淘汰、处于过 渡期的技术和产业。当市场撇去炒作的泡沫、消费者的需求 发生变化后,爱多还停留在如何策划新点子、如何打败对手 的高谈阔论中,其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更为可悲的是,爱 多从来没有制定过任何形式的战略规划,而只是凭借决策者 的激情在打拼。
他们会继续想象自己的手臂并去感觉它。同样,当公司不能意识 到客户需求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竞争者,而仍然对老的信号做出 反应时,他们就是在对假想肢做反应,患上了假想肢综合症。
病例一:菲亚特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汽车生产商之一,意大利的菲亚特曾享有现 代企业管理楷模的美名,并曾经造出了世界上最快的汽车,第一 个推出了6缸汽车,第一个使用了铝制气缸,第一个开发了前轮 驱动、电子点火装置。但是近年来,菲亚特却在竞争对手面前落 伍了,新车型的研发能力尤其是各大汽车巨头比拼内力的关键, 而迟迟无法推出新车型的菲亚特,虽然有着光辉的历史和久负盛 名的品牌,但自己的裹足不前和过分沉醉于既有的眼前利益
当金融环境一旦出现变化,如金融机构停止贷款、紧逼 收贷,资金链的断裂就不可避免。如从2003年10月的“啤酒 花事件”和随之而来的宏观经济调控始至2004年4月30日止, 德隆再未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而且在此期间向银行还款 17.3亿元,发生了资金链的断裂。尤其是从2004年4月13日开 始,合金投资、新疆屯河和湘火炬相继跌停,数周之内流通 市值从最高峰时的206.8亿元降到2004年5月25日的50.06亿元。
进入21世纪的头几年,我们耳熟能详的《财富》500强中 的一大批巨无霸公司轰然坍塌,像安然、宝丽来、凯马特、 环球电讯、世界通信、施乐等传统巨头在经济领域中纷纷倒 下,给世人带来了不少震惊和遗憾。或许我们还存在些许侥 幸,毕竟这些公司和我们远隔重洋,但当我们将目光转移到 国内,却无独有偶地发现,无论是传统的国有大型企业,还 是充满激情的民营企业,同样数度经历了从深化到噩梦的轮 回,伴随着的是无数巨型企业的顷刻瓦解,“泰坦尼克现象” 此起彼伏。尤其值得回味的是代表中国新生代的民营企业, 在潮起潮落中存在两个十分突出的现象:一是企业寿命普遍 偏短,有抽样调查显示,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3.7年, 远远低于美国企业的8.2年和日本企业的12.5年;二是存在着 一种令人心悸的崩盘现象,所谓“成功三年,崩盘三天”企 业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次令人目眩的成功,随后则又 毫无预兆地以同样令人诧异的速度陨落,如爱多、三株、亚 细亚、仍然历历在目。
段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全球范围内运作海尔品
牌,从2006年开始,海尔集团继品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
际化战略之后,进入第四个发展战略创新阶段—全球化品牌
战略阶段,即要在每一个国家的市场上创造本土化的海尔品
牌。
一、业务的非正常快速发展
1986年,德隆前身—乌鲁木齐市新产品技术开发部和天山商贸 公司先后成立,从事彩相冲扩、服装批发、食品加工、计算 机销售等业务。
第一个阶段,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该阶段只
生产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
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第二个阶段,多元化阶段(1992-1998)。该阶段从一
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1984年只有冰箱,1998年已有几十
种产品),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以“吃休克鱼”
工具制造领域;受让湘火炬法人股,进入汽车零部件制造领 域。 1998年,新疆德隆国际实业总公司改制为新疆德隆(集团)有 限责任公司,成立中国民族旅行有限公司,进入旅游业。
1999年,成立北京喜洋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国武体育 交流限责任公司,进入文体产业。 2000年1月,在上海浦东注册成立德隆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控股新疆德隆集团和新疆屯河集团,同年8月,更名为德隆国 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 2002年12月,德隆大厦落成并投入使用。
病例二:王府井百货
作为建国后国家投资兴建的第一座百货零售商店,王府井
百货大楼获得了太多太多的奖项。可是如今,它虽然还在竞 争日趋激烈的零售市场中艰难地挣扎,但在国外零售巨头和 国内零售新贵的夹击下,它已渐渐褪去了“新中国第一店” 的光环。事实上,作为中国传统国有零售企业的代表,王府 井百货一直在谋求变革,力图突围。1994年公司股票在上海 证券交易所上市;1996年聘请麦肯锡设计集团公司的主业连 锁经营方案;同年请安达信咨询公司开发计算机管理信息系 统;1997年请麦肯光明广告有限公司进行市场营销及广
七、公司文化理念缺乏统一
德隆始终倡导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同行业 领头企业、领头人站在一起,为一流的职业经理人搭建事业 平台;融合不同文化、崇尚个性与创新。1999年,德隆业务 急剧扩张,高端人才匮乏,唐万新认为引入国际一流的职业 经理人就可以解决德隆人才短缺问题。可是以“海归”、从 党政机关下海公务员为主的职业经理人团队与德隆创业时期 的部分元老自然存在着磨合的问题,结果是“海归”觉得新 疆人路子、作风太野,元老们人为“海归派”盲目搬用国外 模式、过于理想化,很多时候双方走不到一起,甚至出现部 分元老无奈出走的现象。可见,德隆的企业远景、核心价值 观、使命感和企业精神缺乏灌输与统一。
施乐曾经是IT业创新精神的代表,计算机工业中许多最具 革命性的技术—包括鼠标、图形用户界面、以太网和激光打 印机等,都诞生于此。由此可见,施乐走向衰败的原因并非
缺乏创新或是战略决策失误所致,而是其庞大的官僚体制使 得公司内部业务流程繁杂,不能迅速地提供资源使其先进的 技术快速转换为现实,从而极大地阻碍了创意的产生和战略 的执行,最终导致产品开发始终落后于对手。因此,施乐不 能及时跟上办公设备数字化的趋势,从而在创新上输给了竞 争者。最具讽刺意味的是,该公司是因为无法适应由计算机 驱动的网络世界而最终走向灭亡,而这个网络世界却正是在 施乐公司的实验室的帮助下创造出来的。
三、经营业务主线缺乏
德隆从初期整合的水泥产业,转持“红色产业”大旗,南 插“湘火炬”,北铸“沈阳合金”,从大汽配到重型卡车, 从电动工具到园林工具、数控机床;从2003年以前整合的汽 配、水泥、食品、金融等产业,到转向农村流通服务、旅游、 金融服务和自然资源等。德隆投入产业资金过大,领域开拓 过宽,投资了太多的长期项目,而中短期项目投资太少,用2 年时间做10年业务,只能加剧资金链紧张,违背多元化结构 的基本原则—产业互补、分散风险、稳健经营。
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在最短的
时间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
第三个阶段,国际化阶段(1999-2005)。该阶段产品批 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有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 售后服务网络,海尔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和信誉度。
第四个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至今)。该阶
二、用于业务支撑的资金链断裂 在18年的时间里,德隆从一家小企业成长为控股6家上市
公司、跨越14个产业的大型民营企业,依赖的是以上市公司 为主体的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为主体的资金市场,以此构建 “资本市场—银行信贷—个人机构理财—实业股权投资”的 循环“资金链”。资金链断裂直接可以引发企业信用危机, 继而引发债务危机。2001年,德隆在股票市场的直接融资渠 道被截断后,持续的并购和后续管理费用都只能靠商业银行 或借助信托、证券、金融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融资来解 决,利率高达12%-23%,直接增加了管理成本和财务成本, 不得不以更大的资金融入来还本付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