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蛋白质的测定使用凯氏定氮法解说
蛋白质的测定使用凯氏定氮法解说
甲基红和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绿色 灰色 甲基红和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绿色→灰色 甲基红和亚甲基蓝混合液:绿色→蓝紫色 甲基红和亚甲基蓝混合液:绿色 蓝紫色
(g/100g) )
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 蛋白质含量≥1 三位有效数字 蛋白质含量 g/100 g时,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时 结果保留三位 蛋白质含量< 两位有效数字 蛋白质含量<1 g/100 g时,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时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精密度: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 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
大火加热 保持瓶中液体微沸
冷却 加20mL水 水 冷却
同时做试剂 空白试验
至蓝绿色澄清透明 继续加热0.5~ 继续加热 ~1h
思考
1、玻璃珠的作用? 玻璃珠的作用? 小漏斗的作用? 2、小漏斗的作用? 消化过程为什么要不断转动凯氏瓶? 3、消化过程为什么要不断转动凯氏瓶? 开始消化时为什么用小火? 4、开始消化时为什么用小火? 消化液不易澄清透明时可采用的措施? 5、消化液不易澄清透明时可采用的措施? 消化完成时的产物? 6、消化完成时的产物? 20mL水的作用 水的作用? 7、加20mL水的作用? 空白试验的目的? 8、空白试验的目的?
注意: 注意: 是蛋白质区别其他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标志。 ①含N是蛋白质区别其他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标志。 是蛋白质区别其他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标志 不同种类食品的蛋白质系数有所不同,如玉米、荞麦、青豆、 ②不同种类食品的蛋白质系数有所不同,如玉米、荞麦、青豆、鸡蛋等 为6.25,花生为 ,花生为5.46,大米为 ,大米为5.95,大豆及其制品为 ,大豆及其制品为5.71,小麦粉为 , 5.70、全小麦、大麦、燕麦、裸麦和小米是 、全小麦、大麦、燕麦、裸麦和小米是5.83;硬果类为 ;硬果类为5.30;牛乳 ; 及其制品为6.38。 及其制品为 。
任务二:碱法蒸馏、 任务二:碱法蒸馏、硼酸吸收
子任务1: 子任务 :仪器及试剂的准备 仪器: 仪器:
10mL
100mL 3只 只
子任务1: 子任务 :仪器及试剂的准备
水蒸气发生器: 水蒸气发生器: 装水至2/3处 加入数粒玻璃珠, 装水至2/3处,加入数粒玻璃珠,加甲基橙指示剂 2/3 玻璃珠 数滴及硫酸 ml,使水呈微红色→ 硫酸数 数滴及硫酸数ml,使水呈微红色→按上图所示搭好 装置
②样液中的硫酸铵在碱性条件下释放出氨,为防止样液 样液中的硫酸铵在碱性条件下释放出氨 硫酸铵在碱性条件下释放出 中氨气逸出。一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要过量, 中氨气逸出。一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要过量,二是要水 封,三要夹紧废液蝴蝶夹后再通蒸汽,四要在蒸馏过程 三要夹紧废液蝴蝶夹后再通蒸汽, 中要注意接头处有无松漏现象 ③加热蒸馏出来的氨可以用硼酸进行吸收,因为硼酸只 加热蒸馏出来的氨可以用硼酸进行吸收, 硼酸进行吸收 呈微弱酸性,不影响指示剂的变色反应, 呈微弱酸性,不影响指示剂的变色反应,但是具有吸收 氨的作用,与氨形成强碱弱酸盐 氨的作用,与氨形成强碱弱酸盐 。 ④冷凝管下端先插入硼酸吸收液液面以下才能蒸馏。吸 冷凝管下端先插入硼酸吸收液液面以下才能蒸馏。 收液温度不应超过40℃,避免氨气逸出,若超过时可置 收液温度不应超过40℃,避免氨气逸出, 40℃ 于冷水浴中使用。 于冷水浴中使用。
试剂 硫酸铜 作用
a催化作用:加速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催化作用:加速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催化作用 b消化完全的指示剂:蓝绿色,澄清,透明; 消化完全的指示剂: 消化完全的指示剂 蓝绿色,澄清,透明; c蒸馏时碱性反应的指示剂:变深蓝色或产生黑 蒸馏时碱性反应的指示剂: 蒸馏时碱性反应的指示剂 色沉淀 提高溶液沸点, 提高溶液沸点,从而加快有机物分解 氧化作用: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 氧化作用: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H2O和CO2 和
2、原理 、
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食品与硫酸和硫酸铜、 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食品与硫酸和硫酸铜、硫酸钾 硫酸 一同加热消化 使蛋白质分解, 加热消化, 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 碱化蒸馏使氨游离 后以硫酸或盐酸 酸胺。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 硼酸吸收后以硫酸或 酸胺。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以硫酸或盐酸 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 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 滴定 的含量。 的含量。
蛋白质由两性氨基酸通过肽键结合在一起的大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由两性氨基酸通过肽键结合在一起的大分子化合物, 它主要含的元素是C、 、 、 。 它主要含的元素是 、H、O、N。 一般来说,pro的平均含氮量为16/100,既一份氮相当于 一般来说, 的平均含氮量为 , 6.25份蛋白质,此数值称为蛋白质系数。 份蛋白质, 份蛋白质 此数值称为蛋白质系数。 所以在用凯氏定氮法定量pro时,将测得的总氮%乘上 时 将测得的总氮 乘上 乘上pro的 所以在用凯氏定氮法定量 的 换算系数K=6.25即为该物质的 即为该物质的pro含量。 含量。 换算系数 即为该物质的 含量
〖注意〗 ①加入NaOH一定要过量,判断NaOH是否过量的方法,看反应 室内液体颜色
加碱足量的判断: 加碱足量的判断: 足量的判断
溶液会变成深蓝色或 溶液会变成深蓝色或产生黑色沉淀 会变成深蓝色 原理:过量的氢氧化钠会跟硫酸铜反应生成 的氢氧化钠会跟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 原理:过量的氢氧化钠会跟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 铜蓝色沉淀,蓝色沉淀在加热的情况下会分解成黑 铜蓝色沉淀,蓝色沉淀在加热的情况下会分解成黑 色的氧化铜沉淀。 色的氧化铜沉淀。 如果没有上述现象,说明氢氧化钠加的量不足, 如果没有上述现象,说明氢氧化钠加的量不足,需 要继续加入氢氧化纳,直到产生上述现象为止。 要继续加入氢氧化纳,直到产生上述现象为止。
任务三: 任务三:盐酸滴定
子任务1: 子任务 :仪器及试剂的准备 仪器: 仪器: 25mL酸式滴定管 酸式滴定管1 25mL酸式滴定管1套 试剂 HCL标准溶液 0.0500mol/L HCL标准溶液
子任务2: 子任务 :盐酸滴定
接收瓶 以HCL标准滴定液滴定 标准滴定液滴定 灰色终点 记录V 记录 Hcl
样品(2N) H 2SO 4 + 催化剂 NaOH H BO 2HCL (NH 4 ) 2 SO 4 2NH 3 ↑ 3 3 NH 4 ) 2 B 4 O 7 ( → 结果处理 消化 蒸馏 吸收 滴定
氨基酸~ 氨基酸~HCl~N ~ 注意〗 〖注意〗
此法测定得到的蛋白质含量,实际上包括核酸、生物碱、含氮类脂、 此法测定得到的蛋白质含量,实际上包括核酸、生物碱、含氮类脂、叶 啉和含氮色素等非蛋白质氮化合物,故称为粗 啉和含氮色素等非蛋白质氮化合物,故称为粗pro。 。
量筒取10.0mLNaOH溶液 量筒取10.0mLNaOH溶液 10.0mLNaOH 通蒸汽
提起玻塞使其缓慢流入反应室 加水于小玻杯防漏气 再蒸馏1min 再蒸馏1min 取下接收瓶
颜色变化时开始计时蒸馏5min 颜色变化时开始计时蒸馏5min 面离开冷凝管下端 冷凝管下端外部
移动接受瓶使液 用少量水冲洗
(1)硼酸吸收 液的颜色
(2)吸收氨气 (3)盐酸滴定 后的硼酸吸收液 终点的颜色 的颜色
〖注意〗 注意〗
①混合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呈绿色,在中性溶液中 混合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呈绿色, 中性溶液中 碱性溶液中呈绿色 灰色, 酸性溶液中呈红色。 中呈红色 呈灰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 ②酸式滴定管的正确使用
子任务2:碱化蒸馏、 子任务 :碱化蒸馏、硼酸吸收
10.0mL硼酸溶液 100mL三角瓶 10.0mL硼酸溶液 100mL三角瓶 示剂 漏斗 10mL试样 10mL试样 入小玻杯 塞紧玻璃塞 由小玻杯流入反应室 加1~2滴混合指 准确吸取 倒 立即 少量水洗涤小 冷凝管下端插入三角瓶液面下 盖紧玻璃塞
子任务1: 子任务 :仪器及试剂的准备
试剂: 试剂: 40%氢氧化钠 40%氢氧化钠 20%硼酸溶液 20%硼酸溶液 混合指示剂
1、1份甲基红乙醇溶液(1g/L)与5份溴甲酚绿乙醇溶液 甲基红乙醇溶液(1g/L) 溴甲酚绿乙醇溶液 1g/L) 酒红色→ (1g/L)临用时混合 酒红色→绿色 2、2份甲基红乙醇溶液(1g/L)与1份亚甲基蓝乙醇溶液 甲基红乙醇溶液(1g/L) 亚甲基蓝乙醇溶液 1g/L) 紫红色→ (1g/L)临用时混合 紫红色→绿色
〖注意〗 注意〗 ①装置搭建好了之后要先进行捡漏,利用虹吸原理。 装置搭建好了之后要先进行捡漏,利用虹吸原理。 ②在蒸汽发生瓶中要加甲基橙指示剂数滴及硫酸数ml以使其 在蒸汽发生瓶中要加甲基橙指示剂数滴及硫酸数ml以使其 甲基橙指示剂数滴及硫酸 始终保持酸性,以防水中氨蒸出。 始终保持酸性,以防水中氨蒸出。
任务四、 任务四、数据记录与计算
项目名称 样品名称 内容 样品质量m/g 样品质量m/g V初 V终 /mL / mL /mL 检测日期 检验依据 1 2 3 空白
消耗的体积V1 /mL 消耗的体积V 吸取消化液体积V 吸取消化液体积V3 平均值(g/100g) 平均值(g/100g) 两次测定之差/ 两次测定之差/平均值 精密度Cy 精密度Cy g/100g) (g/100g) F:牛乳及其制品的蛋白质换算系数 6.38 蛋白质含量(g/100g) 蛋白质含量(g/100g)
3、适用范围 、
国家标准第一法 适用于各种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4、任务分解 、
任务一: 任务一:湿法消化 任务二: 任务二:碱法蒸馏 硼酸吸收 任务三: 任务三:盐酸滴定 任务四: 任务四:数据记录与计算
任务一: 任务一:湿法消化
子任务1: 子任务 :仪器及试剂的准备
仪器: 仪器:
子任务1: 子任务 :仪器及试剂的准备
项目七 食品中蛋白质及氨基 酸态氮的测定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掌握食品中氮含量与蛋白质含量之间的换 、 算。 2、掌握凯氏定氮装置的搭建技术。 、掌握凯氏定氮装置的搭建技术。 3、掌握蛋白质的测定技术。 、掌握蛋白质的测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