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告专业读书笔记

广告专业读书笔记

广告专业读书笔记【篇一:广告学读书笔记焦森】世界品牌应该是每个民族品牌的发展目标,只有体现出民族品牌的世界性,才能突出品牌当中的民族性。

这是看完《国际4a广告公司品牌策划方法》后给的最大启发.朱海松,一个当代广告人的领军人物,做为当代杰出的广告人,中国无线营销理论的开创者,手机媒体专家。

第五媒体、无线营销和无线广告应用学说创始人。

中国本土广告营销实践经验的总结者,长期致力于中国本土广告的实用理论创新与研究,创造性地把中国本土广告实践与国际4a广告的理论相结合,创作的国际4a广告丛书在行业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正如我们所期望的一样《国际4a广告公司品牌策划方法》也给后世的广告人带来了用之不尽的可取之材品牌策划是指是通过品牌上对竞争对手的否定、差异、距离来引导目标群体的选择。

是在与外部市场对应的内部市场(心理市场)上的竞争。

品牌策划更注重的是意识形态和心理描述,即对消费者的心理市场进行规划、引导和激发。

品牌策划本身并非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而是把人们对品牌的模糊认识清晰化的过程。

而本书就是对品牌策划方法策略的最佳解读,开遍就是谈及有关品牌的话题,深刻阐述了品牌的本质、象征、形式、对应关系等一些热点问题,第二章主要讲到了品牌的核心内容-品牌印迹,第三章则主要对销售策略做了一些简要的分析。

高潮部分出现在第四五章,作者浓墨重彩的讲述了有关品牌整合的一些方法策略以及个中的一些精彩案例。

品牌首先做为一个名称、名词、符号或设计,或者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竞争对手,从而赚取更多的回报,实现价值利润的最大化。

品牌固然是重要的,但是要怎样成功的策划一个品牌同样也是不容小视的。

首先要把握好品牌的核心意义也就是所谓的品牌印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品牌和产品类别结合也就是说,当我们向消费者提到一个品牌时,他们首先会联想到是什么样的产品。

二、品牌和产品属性结合一个品牌的产品属性,往往是激发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意愿的一个重要条件,而这些产品属性通常也能为消费者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同时让消费者对这一产品产生感情,要让消费者觉得买的不只是产品,而是产品的独特利益点。

三、品牌和产品价值结合当某一产品的某一项属性显得特别突出时,这项属性也就是形成品质的基本因素。

四、品牌和产品用途结合消费者在需要某类产品的时候,会直接联想到心目中熟悉的品牌。

五、品牌和产品使用者结合建立强势品牌认同的另一个途径,是将品牌和产品使用者结合。

作者在讲解关品牌策划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也是相当的显山露水,兵者有言:知已知彼方能百点不贻,同样的道理做广告也是如此,中有深刻了解到广告策划行业里的各项事仪才能使自己的品牌标新立异,从而达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应。

其一,品牌传播违背社会公德的现象越来越多,从全球闻名的“跨国大碗”到隐藏街脚的“无名小卒”,都能找到很多“不听话的”“坏孩子”,所以品牌策划人首先要有严格的道德自律,肩负自己的责任,不要助纣为虐。

其二,品牌策划人不仅需要帮助企业制定品牌战略,还要帮助企业把战略细化,协助企业执行,以一步一步的带领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换句话说,品牌策划人不是简简单单“卖方案”的人,而是会做冷板凳,能够将品牌理想变为现实的人。

其三,有很多企业嘴上说自己做品牌不是为了短期利益,但在实际合作过程中,依然是为了追求快速的短期利益,刚开始投入,就马上想着要收益,殊不知做品牌实质就是做投资,获取收益肯定需要一定时间,就像开花结果总需要一定的时日一样。

因此,品牌策划人要帮助企业建立正确的品牌观,不能急于求成,老盘算“今天投入,明天就要产出”。

其四,品牌策划人要有足够的“防范”意识。

品牌策划人的利润是建立在企业利润增长基础上的,只有企业的利润增加了,品牌策划人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利润。

所以,很多品牌策划人都喜欢说自己是在帮别人带孩子,孩子大了,却很有可能就不认这个“娘”了。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兔死狗烹的现象的确很多,“兔没死,狗已烹”的现象也不少见。

加上一些寻求咨询公司合作是假,骗取方案是真的无耻企业,可以说,许多品牌策划人在没见到“兔子”时就被企业给“烹”了,委实“悲壮”,也的确卑鄙。

其五,品牌策划人要具有企业家精神,也就是说,要具有“诚信、创新、合作、敬业”四种精神元素。

具体阐释可以参考拙作《品牌策划人必须具有企业家精神》。

其六,不仅企业在决定打造品牌之前要精心选择品牌策划人(或者说选择品牌策划公司),品牌策划人更要精心选择企业。

对于“不可救药”的企业,不能为了赚取策划费而盲目承诺,盲目合作。

例如,远卓品牌策划公司始终坚持“双向选择”,对于“感觉不适”的企业,公司坚决不与其合作。

至于“不可救药”的具体表现,限于篇幅,笔者在此就不赘述了。

其七,品牌策划人也要懂得“售后服务”。

服务合同到期后,不能代表服务完全结束。

品牌策划人需要定期关注曾经服务的品牌,给予其适当的提醒和建议,以帮助其健康成长。

其八,品牌策划人要注意天天“练内功”。

品牌策划是一种需要广博知识作为基础的职业,加之面对的客户“五花八门”,对知识“补充”速度要求近乎苛刻。

所以,品牌策划人必须养成天天学习的良好习惯,以提高学习能力,扩大知识视野,适应不同类型的客户,更好的为客户服务。

最后也就是全书的结尾部分,作者花了浓墨重彩的功夫来介绍了有关的品牌策划方面的一些精彩案例,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我觉的要属于广东太阳神多补钙品牌推广策略了.广东太阳神集团作为上世纪一个不了眼的地方品牌,在八九十年代还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地方企业,年产值也不过几十万元,经过几年的品牌策划过程,其中主要包括了品牌印迹的确立、目标消费群体的定位,以及各种社会公关活动的开展等等,在短短几年内的时间里使的太阳神集团从当初岭神一个普普通通的一个小企业立马跃变成为了一个驰名中外的品牌读完本书,我觉的作者带给我的感想不仅仅局限于品牌的策划推广上,我觉的更多的是思考问题的方向和角度.【篇二:广告学读书笔记】读书报告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013级2班张骥01311310322015.4广告小白的三观颠覆之旅——读《科学的广告+我的广告生涯》有感在写这个读书报告之前,本来是打算读完整本书之后写一篇特别系统完整的报告的,但是看了两节之后,我发现我的想法很容易受到作者观点的影响,经常性地冒出一两个很杂的点子,越看想法越多也越没有条理,简直没办法把这些观点系统地表达出来。

后来一想也对,我本来就缺乏在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是我读一本广告学方面的书就可以很有逻辑性地写一份很完整的报告了,那我为什么不自己去出一本书呢。

所以,在此我就只是很随性地一边看一边记录我的感想。

作为一名广告学小白,其实看这本书并不会觉得很吃力,反而有一种被点醒的感觉。

举个例子,我一直以来确实觉得广告就是为了卖东西,为了更好的销量(至于公益广告,那就是在“卖”或者说宣扬一种正确的价值观),但是我却没有把广告和推销员联系起来过,在我的印象中是完全没有这个概念的。

所以当我在看到把广告看做多元化的推销时,在我看来,与那种很专业的学术性定义相比,这才是很简单粗暴明确的定义。

不过现在想起来我觉得自己有点蠢,广告和推销的关系显而易见,虽然平时潜意识里有觉得两者之间确实有联系,但是没有真正的点穿过。

还有一点,我很感慨。

作者说很多人以为创意就是广告的全部,但实际上,文字的水平对广告的重要性与口才对推销书的重要程度是同样的。

在我的三观里,创意很明显就是广告的灵魂,什么都比不上创意的重要性。

从很早之前我就有在关注各种各样的广告,特别是创意类的。

在微博上我关注了很多这样的公共号,有的创意广告我反反复复看了好多遍,每一次都会觉得很震撼。

而我个人又比较偏爱那种不通过文字表达的广告,可能就是这种广告看多了才会觉得没有文字的广告才是最好的。

仔细思考了一下,其实这些没有文字的广告是通过别的形式来表达出了文字要表达的效果。

如果功底不到家的话,文字确实还是很重要的。

说到文字,作者又提到“我们必须简短、清楚,有说服力地表达,就像一个推销员必须这样做一样。

但是过于精美的文案显然是不利的,就像独特的文风不一定更吸引人一样”。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走进一家服装店,店员很热情向你推荐各种衣服。

然后你每试一件衣服,店员都会用华丽的辞藻告诉你你穿上这件衣服有多好看。

其实每个人对自己穿上什么服装效果如何还是比较清楚的,就好像我自己明明不高,穿上长裙就像短腿小柯基一样,但是店员还是会告诉我特别适合我,一个劲儿地劝我买买买。

反正我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非常反感以及极度抵触,并且瞬间失去购买的欲望,最终的结果就是我翻店员一个白眼然后离开。

这种时候就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所说的“分散了对主题的关注,他们暴露了鱼钩。

所有精心策划过的推销企图,如果暴露于表面,都会引起相应的抵触”。

成功的推销员几乎都不是出众的演说家,他们并没有什么口才。

他们只是些朴实、诚恳的人,了解自己的顾客和产品。

广告创意也是如此。

可能是我看广告更多的是单纯地看创意,并不太会考虑到作为消费者的角度,所以我对广告的标准很简单,就是取乐。

但是对于做广告的商家来说,他们更看重的是推销效果和收益。

因此他们会用推销员的标准而不是娱乐的标准来衡量广告。

广告不是用来取乐的,如果你想让广告成为这样的东西,它们就只能吸引那些想找乐子的人,比如说像我这样没事喜欢找乐子的人,而不是吸引来你想要诉求的人。

广告创意人最大的失误就是放弃了自己的职责,忘记了自己是推销员,而是把自己当做了一个演员,想得到掌声而不是销售额。

如果我是一个广告创意者的话我可能会想出好的创意,而不会创造出可观的收益。

看完了这本书,我原本持有的观点有的有了改变,有的我还是继续坚持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广告的创作很大程度上要依据消费者的心理。

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很多观点其实都和心理学有关。

除了前面提到的推销术,下面我再自己简单总结一下书中提到的其他的有关心理学的方面,当然这些都是我自己读了书之后觉得比较有收获的点,并不全面,也不一定是对的。

1.人都是自私的,广告要注意利他性,无论消费者做什么都是为了自己高兴,抓住这个心理,才能实现双赢。

2.好奇心是最强的刺激因素之一,要牢牢抓住消费者的好奇心。

3.消费者希望自己吃穿用都是最好的,如果把他们当做没钱支付这种生活的人,那么他们就会讨厌你。

消费者喜欢的事讨价还价而不是廉价。

4.不要让你的消费者轻而易举地得到你的试用品,让他们自己索取反而会使消费者更重视你的产品。

5.只针对某一个群体的承诺反而比泛泛而谈的承诺更有效,因为人们会尽力保持这种特殊的优势。

6.宣传要具体明确地表达出来,说“全球都在用”不如说“52个国家的人在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