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营管理

运营管理

运营管理第一章、运营管理概论1、运营管理的定义:运营管理是指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系统进行设计、运作与维护过程的管理系统。

它包括对企业的生产或服务进行组织、计划和控制。

2、运营管理对企业以及个人的作用:(1)生产与运营管理是一切企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三个主要职能之一; (2)企业的生产与运营方面的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最高。

(见课本P016)(3)运营管理水平时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3、运营管理是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1)通过运营管理提高生产率(惠尔浦公司)(2)通过运营管理增加盈利(Landrum技术公司)(3)通过运营管理获得竞争优势(沃尔玛)4、企业的基本活动/职能有哪些?(填空)运营、营销、财务第二章、生产过程与生产类型1、运营管理的对象?(填空)运营管理是对生产系统投入产出转换的过程---生产过程进行管理。

2、生产过程先进性的5个标志?(填空)连续性、平行性、比例性、节奏性、适应性3、生产过程中两种专业化的组织方式?特点?区别?(简答)(1)工艺专业化和对象专业化。

(2)工艺专业化的概念:是指按照相同工艺特征建立生产单位的原则;优点:1、产品的制造顺序有一定的弹性,比较灵活,能较好地适应产品品种变化的要求;2、便于充分利用生产设备和生产面积,个别设备一时出现故障或进行维修,对整个生产的进程影响较小。

由于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所以相应地减少了设备的投资费用;3 、便于进行专业化的技术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有利于培养技术力量,提高同工种工人的技术水平。

缺点:1、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运输路线较长,消耗于运送原材料、半成品的劳动量较大,增加了运输费用;2、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停放、等待时间增多,延长了生产周期,增加了在制品,多占用了流动资金;3、各生产单位之间的协作、往来频繁,使计划管理、在制品管理、质量管理,以及产品的成套性等工作比较复杂。

(3)对象专业化的概念:按相同加工对象建立生产单位的原则;优点:1、可以大大缩短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运输路线,节省运输的人力、设备和费用,减少仓库和生产面积的占用;2、可以减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停放、等待时间,提高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缩短生产周期,减少生产中的在制品占用量,节约流动资金;3、有利于按期、按质、按量、成套地完成生产任务。

4、便于采用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如流水生产、生产线、成组加工等)。

5、减少了车间之间的协作联系,从而可以简化计划管理、生产控制、质量管理、经济核算等工作。

缺点:适应产品品种变化的能力差,需要较多的生产设备,投资费用大,又由于分散使用,设备的利用率较低,有时一台设备出了故障,会影响整个生产线的工作不便于对工艺进行专业化管理和指导。

(4)区别:4、生产类型分类:制造业运营管理按工艺特征分类和产品通用性分类;(1)工艺特征分类:1.加工装配型(离散型)2.流程式的连续型生产(2)产品的通用性/使用性能分类:1.生产通用产品—存/备货型生产2. 生产专用产品—订货型生产5、备货生产和订货生产的区别?5、重复性和稳定性的分类?(填空、选择)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生产,第三章、运营系统战略决策1、制定运营战略的影响因素?p45(pest,swot)(1)外在环境:竞争、客户、供应商、经济环境、政策、技术设施及水平;(2)内在环境:企业文化、员工素质、现存设备、及使用年限、工艺方案、管理水平和企业的资金(3)pest分析:(4)swot分析(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1.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是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一般表现在企业的资金、技术设备、职工素质、产品、市场成就、管理技能等方面。

2.企业外部的机会是指环境中对企业有利的因素,如政府支持、有吸引力的市场上进入障碍正在降低、市场需求增长势头强劲等。

企业外部的威胁是指环境中对企业不利的因素,如新竞争对手的出现、市场增长率缓慢、购买者和供应者讨价还价能力增强、不利的人口特征的变动等2、什么是核心竞争力?------企业成功的关键p53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

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

3、战略决策定位工具,简要说明?p54(1)横坐标表示产品的特征,从左到右表示生产系统生产的品种数逐渐减少、每个品种的产量逐渐增多、标准化程度逐步提高。

纵坐标表示产品的工艺特征,从上到下表示物流的连续程度逐渐提高。

(2)矩阵图中左下角,右上角不可行的原因?1.左下角意味着系统的品种多,产量少,但却采用了物流连续程度很高的工艺方式,由于产品的数量很少,实际上无法获得连续性,丧失了流水线你、本应具有的高效率,使得实际成本很高;2.右上角是对产量高的标准化产品采用了柔性强的工艺专业化方式进行生产,丧失了这些产品本应获得的规模效益。

4、运营战略的内容?p60(1)外包: 企业把不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业务让别人去做,而自己则聚焦在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上;(2)纵向一体化的决策: 纵向一体化是指运营系统沿着纵向集成的一种方式,传统上纵向集成常采用的策略是,纵向扩大自身规模,或参股上、下游企业。

(3)虚拟企业: 虚拟企业是为了特定的商业目标而组织起来的临时网络。

(4)业务流程再造: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5)从产品导向转向服务导向:随着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目前许多企业在进行战略规划和决策时,关注点逐渐从产品转向服务;这中转向,是企业比以往更关注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第四章、设施的选址与布置1、选址决策的一般程序(1)明确选址的优化目标(2)列出选址应考虑的因素及相应的要求(3)按照先选择国家,再选择地区、社区,最后选择具体地点的顺序,找出几个可供选择的可行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

2、选址需考虑的因素(1)接近顾客或市场(2)原料、动力、资源的供应及位置(3)劳动力条件(4)自然条件与基础设施条件(5)总成本(6)社区因素(7)当地政府的政策(8)供应商(9)环境保护(10)可扩展的条件(11)其他3、选址定量分析方法(填空)(1)因素评分法。

具体步骤如下:1、列出选址决策所需考虑的具体因素;2、对每一因素赋予一个权重以反映这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3、确定每个因素打分的取值范围;4、请有关专家对每一个备选地址的所有因素,按设定范围打分;5、用各个因素的得分与权重相乘,并将所有积相加,得到每一个方案的总分;6、选择具有最高总得分的地址作为最佳的选址。

(2)线性规划法(3)重心法。

是一种定量方法,一般用于单个设施的最优位置决策。

使用该方法的前提是现有设施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要运输的货物量能够定量表达。

(4)盈亏平衡分析法4、企业部门相对位置的布置方法(1)流量法步骤:1、根据一段时间内企业的生产计划以及产品加工工艺方案统计出各部门之间的物流量往来关系。

2、统计流量级别。

3、具体布置4、评估(2)接近性评级法5、部门内部基本布置形式(1)产品布置(2)工艺布置(3)定位布置。

特点:产品的数量少,且由于某种原因,加工对象由于重量、体积或其他一些因素而移动比较困难,所以布置时它的位置是固定的。

(4)混合布置第五章能力规划与设计1、生产能力:一般是指企业生产系统能够完成的规定产品的最大产出率2、生产能力的决定因素:(1)资源(固定资产)的质量和数量。

资源数量:生产面积、设备数量。

资源质量:生产设备的工作效率,生产面积可利用系数等。

(2)计划期内的有效工作时间。

生产能力一般以年度为计算单位。

所以,一年内可以利用工作时间是影响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

(3)产品的技术工艺特征。

产品的技术工艺特征决定加工一件产品的消耗时间,对应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加工方法,时间消耗是不同的(4)劳动组织与生产组织条件。

这包括劳动者的技术及熟练程度,它主要会影响加工单位产品的时间,即影响单件定额时间;生产组织方式的合理性,它会影响系统各环节的平衡、流程的结构和时间,以及系统中的存储、瓶颈等。

3、生产能力的核算原理(1)工艺专业化工作中心能力核算原理(2)产品专业化工作中心生产能力核算4、生产能力规划的步骤(1)预测、计算未来的能力需求。

(2)确定未来需求量与现有能力之间的差额。

(3)制定后选方案。

(4)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5、了解生产能力需求的计算方法(小题)P1346、决策树(计算题)P136例:某企业准备在一个选定的新地区开设一个工厂,产品主要供应该地区的市场。

现有两个关于新建工厂规模的方案--大规模方案和小规模方案;根据预测分析该地区的市场需求也有两种可能--需求很大和需求较小,概率分别为0.6和0.4。

因此,可能的结果有以下四种。

(1)小规模方案,需求很大:①维持规模,利润22.3万元;②扩大规模,利润27万元。

(2)小规模方案,需求也很小。

预计经营结果20万元。

(3)大规模方案,需求很小。

不促销,经营结果为14万元; 促销的结果为16万元。

(4) 大规模方案,需求也很大。

经营结果为50万元7、学习效应:指当一个人或一个组织重复地完成某一项产品生产(任务)时,完成单位产品所需的时间,会随着产品生产数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然后会趋于稳定。

8、学习曲线:它所表示的是单位产品的直接劳动时间和积累产量之间的关系。

9、学习曲线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作用)?(1)在生产运作能力管理中,学习曲线可以用来帮助企业较精确地估计对生产能力的需求,制定相应的生产能力计划。

(2)学习曲线可以用来帮助企业制定产品的成本计划。

因为根据学习效应,可估计出随着累积产量的增加成本降低的可能性。

(3)根据学习效应理论,当一个企业竞争策略的重点放在低成本时,为了维持一定的利润,必须有足够的产量。

因此,企业通常总是尽快增加产量,以使得成本降至学习曲线的低点。

(4)学习曲线对于防止竞争对手进入自己的市场也是很有用的。

第六章、供应链管理1、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

2、供应链类型-----产品相匹配?p159 (填空)效率型供应链------功能型产品反应型供应链------创新型产品3、采购(自制和外购)的原因?p164 (大题)(1)选择自制的原因:1.缺乏合格的供应商2 .避免对供应商的依赖、保证供应3. 控制质量4.保护专有技术5控制成本6.使用剩余的生产能力7.控制提前期、运输和仓储成本(2)选择采购的原因:1.缺乏管理或技术经验,无法自制2.资源有限,集中主要资源开发核心资源3.精简结构,改进管理,提高效率4.灵活选择供应商与替代产品5.缩短产品开发与生产周期6.外购成本低于自制成本4、准时制采购的基本思想?p169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提供恰当的物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