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凝胶法制备Ni_ZrO2催化剂及催化CO2加氢甲烷化性能

水凝胶法制备Ni_ZrO2催化剂及催化CO2加氢甲烷化性能

收稿日期:2013-03-27. 基金项目:国家“九七三”计划项目(批准号:2012CB723105)、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2010011014-5)、山西省科技攻关项 目(批准号:20120313005-1)和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科带头人支持计划项目[晋教科(2010)4号]资助. 联系人简介:任军,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一碳化学和多相催化研究.E—mail:renjun@tyut.edu.cn
CO:的大量排放导致非常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CO:的收集、捕获、储存、转化已成为人与 自然长久平衡发展的重要工作.其中,CO:加氢合成甲烷是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一方面 可以实现CO:减排,另一方面,其产品也可作为重要的天然气补充来源. 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甲烷化催化剂主要为Ⅷ族金属,其中以钌和镍活性最为突出¨一0|,钌催化剂 活性极高,但由于价格昂贵很难实现工业化应用.非贵金属镍的价格低廉,成为目前甲烷化催化剂的 首要选择.目前,对于甲烷化反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镍基催化剂载体和负载方式的选择方面.镍基甲 烷化催化剂采用的载体种类较多‘7'9。5|,主要有A1:0。和SiO:等,其中ZrO:用作助剂M,16 J.由于ZrO: 同时具有氧化、还原、酸性和碱性以及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和热稳定性ⅢJ,因此直接采用ZrO:作为载 体制备的负载Ni催化剂稳定性良好¨8|.由于Ni/ZrO:催化剂具有突出的甲烷化性能,近年来引起了 研究者极大的关注¨9-22].Takenaka旧纠制备了不同载体的镍基催化剂,并进行了cO:加氢甲烷化反应, 发现Ni/ZrO:具有高催化活性.Kr{imer等旧。认为在镍基催化剂中添加Zr能增加Ni的分散,提高催化 活性,ZrO,与Ni的界面效应对催化活性位起显著作用.Liu等H’9’2u认为无定形、四方相、斜立方相的 ZrO,担载Ni催化剂对加氢甲烷化反应具有不同的促进作用,其中以四方相担载Ni催化剂对该反应最 有利;在制备Ni/ZrO:催化剂过程中,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对ZrO:的晶型起决定性作用,焙烧温度在 200~350℃时,ZrO:由无定形结构转变为亚稳态的四方晶相;高于500℃焙烧时,ZrO:由四方相转变 为单斜相.Habazaki等Ⅲ1认为Ni/ZrO:催化剂中活性组分的四方晶相是决定催化活性高的主要原因, 并且认为ZrO:晶型的变化也是催化活性的一项重要参数.Yamasaki等怛2’玩261认为不稳定的四方晶相 ZrO,有利于镍纳米粒子的形成并且能增加镍含量,且能与镍更好地结合从而使镍的分散纳米化,增加 稳定的镍活性表面,无定形ZrO:有利于镍的分散,因此能提高甲烷化催化活性.
万方数据

泉等:水凝胶法制备Ni/Zr02催化剂及催化CO:加氢甲烷化性能
Fig.1
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Ni/Zr02 catalysts
n(Ni)/n(Zr):口0.291;・0.412;△0.550;T
mA,Cu
Ka射线,扫描速度8。/min.Brunauer-Emmett-Teller(BET)比表面积测试采用北京精微高博
jw—DA动态氮吸附仪检测,样品在300℃真空预处理30 min后进行比对检测.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采用FEI公司Teenai G2 F20型场发射电子显微镜表征催化剂的形貌、粒径及分散性.氢气程序升温还 原(H2-TPR)采用浙江FINETEC公司Finsore-3010型多功能吸附仪检测,催化剂装填量50 mg,在 300℃采用Ar气吹扫30 min,然后降温至50℃时通入10%H:-90%Ar的混合气以10。C/min速度从
实验部分
分别称取一定量的Zr(NO,):・2H:O和Ni(NO,):・6H:O溶于去离子水中,在65℃下搅拌约
1.1催化剂的制备
20
450
h,直至形成胶状物质,取出后放入烘箱中在90℃陈化干燥5 d,然后移入管式炉内在N:气流中于 oC焙烧2 h,最后在20 mL/min的H:气流中于400℃还原2 h,得到不同负载量的Ni/ZrO:催化
V01.34 2013年9月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CHEMICAL
No.9
217l~2177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doi:10.7503/cjcu20130285
水凝胶法制备Ni/Zr02催化剂及 催化C02加氢甲烷化性能

泉,任军,秦志峰,苗茂谦,李

(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24)
万方数据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V01.34
采用浸渍法∞'11’12,23,2刊可以使Ni活性组分均匀地分散于ZrO:表面,但通常由于ZrO:的比表面积 较低,当Ni负载量较高时会在ZrO:表面发生积聚,难以实现均Ni的均匀分散,限制了催化剂活性. 共沉淀法M’1 9’2副可用于制备高负载量的Ni/ZrO:催化剂,但由于在沉淀过程中pH值无法及时调节以 及催化剂各物质滴入后无法保证均匀沉淀等不确定条件的影响,活性物种与载体之间经常出现分散不 均匀及各自团聚等现象.此外,采用熔融法Ⅲ以6|、溶液燃烧法¨纠和声波降解水溶液法旧1等也可以制 备高负载量Ni/ZrO:催化剂,但在催化剂结构和性能控制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开发简单高效 的制备方法并获得高性能催化剂成为研究者追求的首要目标. 溶胶凝胶法旧・101可以保证活性物种的均匀分散,使活性组分与载体的键合均匀稳定,提高催化剂 的活性和稳定性.本文采用Zr(NO,):・2H:O和Ni(NO,):・6H:O为原料,在加热搅拌条件下溶于去 离子水,硝酸盐发生部分水解产生定量的氢氧化盐类并与硝酸盐逐渐混合形成稳定的水凝胶,经过老 化,干燥,焙烧,还原得到Ni/ZrO: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CO:加氢甲烷化性能. 1
万方数据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活性物种Ni的特征衍射峰,而且在29为30.484。,35.164。,50.643。,60.28。,63.154。,74.677。和
1:4,GHSV=lxl04 h~,P=0.5
0.707;☆1.100;◆1.650.Reaction of
conditions:V(C02)/V(H2)=
MPa.(A)Conversion
C02;(B)selectivity
of CH4.
高转化率的反应温度降低约20℃. 图2为n(Ni)/n(Zr)=0.707的 Ni/ZrO:催化剂的co:转化率和CH。选择 性随反应空速的变化曲线.图2表明,当 气体空速从1×104 h。1逐渐增加到3×
n(Ni)/n(Zr):a.0.291;b.0.412;c.0.550; d.0.707;e.1.100;,1.650.
n(Ni)/n(Zr):a.0.291;b.0.412;c.0.550; d.0.707;e.1.100;,1.650.
图4为H:还原后的不同负载量Ni/ZrO:催化剂样品的XRD谱图.可以看出,所有样品中均出现
活性起决定性作用,当Ni/Zr摩尔比为0.707时,催化剂活性最高.在H:/CO:体积比为4,空速为1×104
h~,压力为0.5 MPa,反应温度为200 oC时,CO:转化率达到27%以上,当反应温度上升至280—320 oC时, CO:转化率达到99%以上,CH。选择性大于92%. 关键词Ni/Zr02催化剂;二氧化碳;甲烷化;水凝胶法 中图分类号0643.3 文献标志码A
104
§




Z U


三l ; ’皇 奄 ∽
h一时,co:转化率始终保持在99%以 h‘1时CH。选择性达到95%.表明增大


上,而CH。选择性缓慢升高,在空速为3×
104
空速能够减少反应物及产物分子在Ni活 性中心的停留时间,有利于产物分子CH。 的快速脱附,导致C:以上烃类副产物减
少,因此CH。选择性上升.
剂.NiO相对ZrO: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5%,20%,25%,30%,40%和50%,对应的Ni/Zr摩尔比 [n(Ni)/n(Zr)]分别为0.291,0.412,0.550,0.707,1.100和1.650.
1.2催化剂性能评价Fra bibliotekCO:加氢甲烷化活性评价在高压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反应管规格为西8 950型气相色谱仪在线检测反应后气体成分,TCD色谱柱规格为西2
2.2 。喵“
Effect of reaction GHSV
Reaction P=0.5
on
activity of Ni/Zr02 catalysts
oC;
conditions:V(C02)/V(H2)=1:4;t=320 MPa;n(Ni)/n(Zr)=0.707.
XRD表征
图3为不同Ni含量的Ni/ZrO:催化剂的XRD谱图.可以看出,所有催化剂样品中,ZrO:载体以 无定形结构存在,当n(Ni)/n(Zr)=0.291时,XRD谱图中未出现NiO的衍射峰,表明NiO高度均匀 分散在载体表面;当n(Ni)/n(Zr)=0.412时,2p为37.280。,43.253。和62.726。处出现立方相NiO的 特征衍射峰,对应于Ni0(111),(200)和(220)晶面(JCPDS No.02.1216),随着镍含量的增加,NiO 的衍射峰逐渐增强,说明分散在载体表面上的NiO逐渐积聚,导致晶粒尺寸逐渐增大.
mmx200
mmx50
mm.采用GC.
mm,填充料为碳分子筛
TDX一1.催化剂装填量为0.50 mL(0.78—0.80 g),反应气氛CO:/H:体积比为1:4,反应温度200~ 320℃,反应压力0.5 MPa,采用碳平衡法计算CO:转化率和CO:对CH。产物的选择性.
1.3催化剂的表征 催化剂晶相结构采用日本Rigaku D/max-2500型x射线衍射仪分析,管电压40 kV,管电流1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