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学生:施妍学号:2010221109120006专业:新闻学指导老师:杨翠芳【摘要】梁启超是近代中国声名远播的学者和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新闻工作者。
他的新闻传播思想主要是通过报刊传播,在办报过程中梁启超形成了他自己的报刊理论和新闻思想。
他提出了“去塞求通”的办报思想,认为报馆有两大天职:监督政府、向导国民。
且有办报的四原则,并提出强调舆论之母、舆论之仆与造舆论的重要。
最后还提出了党报的观念。
【关键词】去塞求通监督政府向导国民办报四原则舆论党报作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报人,梁启超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和影响,其新闻思想“是半个世纪国人探索新闻传播规律的最高成就,因其标志着资产阶级报刊思想萌芽期的结束”。
一、梁启超及其办报活动梁启超(公元1873~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别号饮冰、沧江,又号饮冰室主人,人称“梁任公”。
广东新会县茶坑存人。
生于1873年2月23日,殁于1929年1月19日,终年57岁。
他从小熟读经、史,"八岁(1880)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梁启超《三十自述》,1902年)。
12岁考中秀才。
15岁进广州学海堂就学。
17岁考中举人。
次年入京会试,但未考中。
南归途中,经过上海,“够得《瀛环志略》读之,始知有五大洲各国”(见《三十自述》),并见到上海制造局译出的若干中西书。
梁启超接触西学自此始。
回到广州后,由同学陈通甫的介绍,得见康有为,并拜康氏为师。
对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当时的梁启超异常倾倒,他在《三十自述》中回忆说:“先生乃以大海潮音,做狮子吼,取其所挟持之数百年无用旧书更端驳诘,悉举而摧陷廓清之。
自辰入见,及戌始退。
冷水浇背,当头一棒,一旦尽失其故垒,惘惘然不知所从事,且惊且喜,且怨且艾,且疑且惧,与通甫联床竟夕不能寐。
明日再谒,请为学方针。
先生乃教以陆王心学,而并及史学西学之梗概。
自是决然舍去旧学,自退出学海堂而间日请业南海之门。
生平知有学子兹始。
”从1892~1894年,梁启超就学于广州府内长兴里的万木草堂三年。
1895年后,梁启超和康有为一道,参加并组织了资产阶级的正直改良运动,在当时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成为维新变法运动中的领袖人物。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组织保皇会(1899年3月),鼓吹“保皇”。
后又组织宪政会(1906年冬)、政闻社(1907年10月)等政治团体,鼓吹“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在“仓皇去国”14年后,于1912年10月间从日本神户启程回国。
民国初期,他倚靠袁世凯又组织进步党(1913年5月),1914年曾任熊希龄内阁司法总长职数月。
1915年初,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梁特撰《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予以痛击,积极参加“倒袁”运动。
1917年,梁启超一度出任段祺瑞内阁的财政总长。
1920年3月,梁启超从欧洲游历归国后,即脱离政界,也结束其报馆生涯,转而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从事文史方面的学术研究,直至逝世。
梁启超的一生,他从23岁(1895)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起,一直到48岁(1920年)办《解放与改造》杂志止,在长达25年的办报生涯中,他先后亲自主编了10多个报刊。
其中民国前7哥,民国后3个。
它们是:1、《中外纪闻》,除名《万国公报》,于1895年8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七日)创刊。
出至45期后,改名《中外纪闻》。
该刊系两日刊。
出刊地点:北京。
2、《时务报》,1896年8月9日(光绪二十二年七月初一)创刊,旬刊。
出版地点:上海。
直至1898年8月8日出至第69期停刊。
3、《清议报》,1898年12月23日(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创刊,旬刊。
出版地点:日本横滨。
至1901年12月21日(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十一日)因火灾而停刊。
计历3年,共出100期。
4、《新民丛报》,1902年2月8日(光绪二十八年正月初一)创刊,半月刊。
出版地点:日本横滨。
到1907年11月20日(光绪三十三年十月十五日)停刊。
计历5年9个多月,共出96期。
5、《新小说》,1902年11月14日(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十五日)创刊,与《新民丛报》同时出版发行。
月刊。
出版地点:日本横滨。
该刊强调小说为政治宣传服务。
梁启超有关小说理论的名作《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最早即载《新小说》创刊号。
这是我国近代最早出现的重要的小说理论著述。
该刊于次年改在上海出版,由广智书局发行。
1906年1月停刊,共出24号,《新小说》的创刊,标志着晚清小说发展的新阶段。
该刊以发表小说为主,兼及诗歌、戏曲、笔记和文艺理论等。
阿迎曾评曰:“《新小说》可称为‘开山祖’,小说地位之提高有赖乎此。
”(《小说闲谈.清末小说杂志略》)6、《政论》,1907年10月7日(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初一)创刊于日本东京,月刊,第二期后迁到上海发行。
该刊是“政闻社”的机关报。
1907年10月17日(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十一日),政闻社正式成立于日本东京。
1908年2月,政闻社迁回上海,8月即被清廷封禁。
《政论》出至第7期后亦随之停刊。
7、《国风报》,1910年2月20日(宣统二年元月十一日)创刊于上海,旬刊。
到1911年7月16日(宣统三年六月二十一日)止。
共计52期。
该刊是《新民丛报》之后,君主立宪派最主要的舆论阵地。
8、《庸言》,1912年12月1日创刊于天津日租界旭街17号,半月刊,每月初一、十六发行。
创刊号首载梁启超《庸言》发刊词云:“‘庸’之义有三:一训‘常’,言其无奇也;一训‘恒’,其言不易也;一训‘用’,言其适应也。
”1914年元月以后有黄远庸(远生)主持编务,改为月刊。
1914年6月5日出版第2卷第6号后停刊。
共出30期。
9、《大中华》杂志,1915年1月20日创刊于上海,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月刊。
1915年8月20号出版的该杂志第1卷第8期发表梁启超名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抨击袁世凯帝制阴谋。
1916年12月出至第24期停刊。
10、《解放与改造》,1919年9月创刊于北京,半月刊,是研究系的政论刊物。
主编张东荪、俞颂华。
该刊创刊号问世时,梁启超正远游欧洲。
1920年3月梁启超从欧洲游历回来后,便对创刊实行改组。
从1920年9月15日出版的第3卷第1期起更名为《改造》。
直到1922年9月出至第4卷第10期后停刊。
除以上直接主编的报刊外,梁启超参与创办的报纸不少,如澳门的《知新报》,湖南的《湘报》,上海的《时报》、《时事新报》、《中华新报》等。
为这些报纸的创办,他都曾投入大量的心力。
以《时报》为例:《时报》创办于1904年6月12日由梁启超亲自筹办。
它的命名、发刊词与体例,皆由梁氏亲撰。
初办时的“论说”也都由梁式从日本横滨寄回上海发表。
据罗孝高回忆:“甲辰春,任公自澳洲返,至沪时,尚在名捕中,未便露头角,乃改名姓,匿居虹口rib让你旅之家三楼上。
时罗孝高、狄楚青方奉南海先生命,在上海筹办《时报》馆,任公实亦暗中主持,乃日夕集商,其命名曰时报及发刊词与体例,皆任公所撰定。
旋即赴东,而时报初办时所登论说,亦多系任公从横滨寄来者。
”梁启超报刊活动影响最大的时期,是他主持《中外纪闻》、《时务报》和《清议报》、《新民丛报》时期。
梁启超的报刊活动是从1895年8月间主编《中外纪闻》开始的。
当时他年仅23岁,英年能文,富有朝气,“日日执笔为一数百字之短文”(梁启超:《鄙人对于言论界之过去及将来》)。
1896年元月下旬,北京强学会被封禁后,《中外纪闻》也随之停刊。
1898年戊戌政变后,梁启超逃亡日本,先后在横滨创办并主编《清议报》、《新民丛报》和《新小说》杂志。
从1898年冬到1903年初,梁启超在《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上发表了大量文章,介绍西方学术文化。
批判封建思想,抨击当政的守旧派势力,推动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启蒙运动。
这一时期,梁启超认为是他一生中办报最得意的时期。
他后来回忆云:“启超既亡居日……自是启超复专以宣传为业,为《新民丛报》《新小说》等诸杂志,畅其旨意,国人竟喜读之。
清廷虽严禁,不能遏,每一册出,内地翻刻本辄十数。
二十年来学子之思想,颇蒙其影响。
”二、梁启超的传播学论著梁启超虽无传播学的专著。
但有关传播学方面特别是新闻传播方面的文章不少,主要有:(1)《报馆考略》,1895年9月北京《万国公报》第18期。
(2)《论报馆益于国事》,1896年8月9日,《时务报》第一册。
(3)《本馆第一百册纪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本馆经历》,1901年12月21日。
《清议报》第100期。
(4)《创办时务报原委》,1898年8月11日,《知新报》第66册。
(5)《舆论之母与舆论之仆》,1902年2月8日,《新民丛报》第17期。
(6)《蒙学报演义报合叙》,1897年11月24日,《蒙学报》第1册。
(7)《中国各报存佚表序》,1902年12月21日,《清议报》第100期。
(8)《敬告我同业诸君》,1902年10月2日,《新民丛报》第17期。
(9)《时报发刊辞》,1904年6月12日《时报》创刊号。
附:《时报发刊例》。
(10)《国风报叙例》,19102年2月20日,《国风报》第1期。
(11)《鄙人对于言论界之过去及将来》,1912年10月24日《大公报》。
(12)《与上海某某等报馆主笔书》(1922年)《饮冰室合集》。
(13)《京报增刊国文祝词》,《饮冰室合集》文集第12册。
(14)《时事新报五千号纪念辞》(1912年),《饮冰室合集》文集第13册,第36卷。
(15)《读十月初三日上谕感言》(1910年),《饮冰室合集》文集第9册,第25卷。
(16)《清代学术概论》(第25节,1920年),《饮冰室合集》专集第9册,第34卷。
(17)《自由书.放弃自由之罪》,《饮冰室合集》专集第2册,第2卷。
(18)《清议报叙例》,《饮冰室合集》文集第2册,第3卷。
(19)《敬告政党及政党员》,《饮冰室合集》专集第11册,第31卷。
(20)《新民报·论自由》,《饮冰室合集》专集第3册,第4卷。
(21)《十种德性相反想成议》,《饮冰室合集》文集第2册,第5卷。
(22)《政治基础与言论家之指针》,《饮冰室合集》文集第12册,第33卷。
三、梁启超的新闻传播思想梁启超在其漫长的办报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形成他自己的报刊理论和新闻思想。
在梁式的大量著述中,能充分反映其报刊理论及新闻思想的主要文章有:《论报馆有益于国事》(载《时务报》第1期。
1896年8月9日出版)《<清议报>叙例》(载《清议报》第1号,1898年12月23日出版)《<清议报>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以下简称《《清议报》第一百册祝辞》,载《清议报》第100期,1901年12月21日出版)。
《舆论之母与舆论之仆》(载《新民丛报》第1号“饮冰室自由书”栏内,1902年2月8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