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校2014级高一新生入学素质测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总分100分,答题时长120分钟,请掌握好时间。
2.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3.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注意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一、基础知识(14分)1.名句填写(5分)(1)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2)安得广厦千万间,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4)东风不与周郎便, 。
(杜牧《赤壁》)(5) ,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解剖.(pōu) 邂.逅(xiè) 饮鸩.止渴(zhèn)B.肥硕.(shuò) 栈.桥(jiàn) 怒不可遏.(è)C.发酵.(jiào) 角.色(jiǎo) 尽态极妍.(yán)D.荣膺.(yīng) 媲.(pì)美 相形见绌.(zhuō)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云南鲁甸地震牵动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心。
当记者采访时,相关负责人如数家珍....地介绍了当地的受灾情况。
B.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运筹帷幄....,全国上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腐运动,让腐败官员无处可逃。
C.他刚到台湾一天,就耳濡目染....了很多良好的中国传统礼仪与习惯。
D.他白手起家,经过多年的风风雨雨,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本地商人中的明星人物,终于实现了衣锦还乡....的梦想。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如今,很多用人单位不管自己的实际情况,一味要求应聘人员具有硕士学历。
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一个合理的办法去改善呢?B.随着郭美美事件的发酵,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社会中的道德危机,但谁又能否认高尚与纯洁依然不是社会的主流呢?C.周永康案可能是中国最严重的丑闻。
他的落马真是大快人心,既贯彻执行了从严治党,又彰显了中央反腐的决心。
D.从初中到高中,知识跨度很大,要想保持自己的优异成绩,对于高一新生来说,转变态度、思想、方法是关键。
二、阅读(46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5分)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5.第一句中“和”的意思是 ,第四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2分) 6.诗人借咏洞庭山水表达了怎样的情怀?(3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9分)移动阅读《2011年中国人移动阅读报告》显示,过去的一年中,国人共进行了9亿分钟(相当于17个世纪)、6亿次移动阅读。
上下班路上成为移动阅读的高峰,此外,人们也喜欢在床上、沙发上、洗手间等处阅读。
谈到移动阅读,不得不提手机报。
自从2004年7月中国首份“手机报”诞生以来,手机作为“装在口袋里的媒体”开始步入人们的生活。
它的移动性、便携性、互动性、贴身性等优势,满足了信息时代受众在“碎片化时间”中阅读的习惯,用手机进行移动阅读得到认可和追捧。
但是,基于2.5G网络的手机报只能看作是移动阅读的“前世”。
随着3G无线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阅读朝着丰富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人们不再满足于阅读内容单一的手机报,在电纸书、智能平板、PSP等具有通信功能的移动终端上阅读成为潮流所向。
这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使得随时随地可读、海量信息聚集、声像图文并茂等设想成为可能。
移动阅读时代到来了。
移动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目前,移动阅读可以分为电子阅读器(电纸书)和阅读客户端两大类。
电纸书可以阅读PDF、TXT等大部分格式的电子书,一些电子阅读器的电子墨水技术使得辐射能耗低、不伤眼睛、效果逼真,阅读时好像玻璃下压着一本纸质书一样。
而阅读客户端是通过阅读应用软件向读者推送电子书,用户可以下载或在线阅读。
历史上,人们常用汗牛充栋来形容藏书多,存放时可堆至屋顶,运书时让牛也出汗。
然而在移动阅读时代,书房将不再“汗牛充栋”,一部普通的电子阅读器就可以存储成千上万本书籍,并把他们放入口袋中随身携带,这种方式使得阅读“飘”了起来。
同时,阅读器或阅读软件的书签、笔记、分享功能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深度。
读到精彩处,兴起时,轻点按钮,用微博等移动社交工具和他人分享阅读心得。
这样,通过小小的阅读终端,便能以书会友。
《新民晚报》总编辑、上海市记协副主席陈保平在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演讲时说:“移动阅读将成为未来一种主要的生活方式”。
CNNIC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
另据易观国际报告,手机阅读已成为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高频率使用的应用之一,每天阅读一次及以上的用户占比45%。
摩尔定律预示着移动阅读将汇入这样的科技潮流:阅读器更便携,性价比更高,阅读体验更好,阅读量更大。
可见,未来移动阅读将在手机上大有作为,“飘”起来阅读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然而,海量信息是把双刃剑,带来丰富选择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移动阅读让人们读的书越来越多,加上阅读器上从一本书切换到另一本书的功能很方便,使得读者更难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
并且,在公交、地铁等嘈杂的环境中阅读,知识的吸收难免会大打折扣。
因此陈保平也提出:这种碎片化的“浅阅读”是否会对人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有负面影响,这也是人类每次拥抱新技术的同时,值得警醒的地方。
7.根据文章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移动阅读特点的一项是( )(3分) A.移动阅读所采用的工具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码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
B.移动阅读将成为未来一种主要的生活方式。
C.移动阅读所阅读的对象是数字化的书籍、博客微博、视频等。
D.移动阅读所具有的移动性、便携性、互动性等优势赢得大众的认可与追捧。
8.下列关于文中“碎片化阅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用手机进行移动阅读满足了信息时代受众的碎片化阅读习惯。
B.碎片化阅读可能会由于环境的嘈杂使知识的吸收大打折扣。
C.碎片化的“浅阅读”对人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有负面影响。
D.碎片化阅读使人们的阅读在时间、空间上更为自由。
9.移动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有哪些不同?请简要概括。
(3分)(三)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20分)隐身衣杨绛我们夫妇有时候说废话玩儿。
“给你一件仙家法宝,你要什么?”我们都要隐身衣;各披一件,同出遨游。
我们只求摆脱羁束,到处阅历,并不想为非作歹。
可是玩得高兴,不免放肆淘气,于是惊动了人,隐身不住,得赶紧逃跑。
“啊呀!还得有缩地法!”“还要护身法!”想得越周到,要求也越多,干脆连隐身衣也不要了。
其实,如果不想干人世间所不容许的事,无需仙家法宝,凡间也有隐身衣;只是世人非但不以为宝,还惟恐穿在身上,像湿布衫一样脱不下。
因为这种隐身衣的料子是卑微。
身处卑微,人家就视而不见,见而无睹。
且看咱们的常言俗语,要做个“人上人”呀,“出类拔萃”呀,“出人头地”呀,“脱颖而出”呀,“出风头”或“拔尖”、“冒尖”呀等等,可以想见一般人都不甘心受轻忽。
他们或悒悒而怨,或愤愤而怒,只求有朝一日挣脱身上这件隐身衣,显身而露面。
但天生万物,有美有不美,有才有不才。
万具枯骨,才造得一员名将;小兵小卒,岂能都成为有名的英雄。
世上有坐轿的,有抬轿的;有坐席的主人和宾客,有端茶上菜的侍仆。
席面上,有人坐首位,有人陪末座。
厨房里,有掌勺的上灶,有烧火的灶下婢。
天之生材也不齐,怎能一律均等。
人的志趣也各不相同。
《儒林外史》二十六回里的王太太,津津乐道她在孙乡绅家“吃一、看二、眼观三”的席上,坐在首位,一边一个丫头为她掠开满脸黄豆大的珍珠拖挂,让她露出嘴来吃蜜饯茶。
而《堂吉诃德》十一章里的桑丘,却不爱坐酒席,宁愿在自己的角落里,不装斯文,不讲礼数,吃些面包葱头。
有人企求飞上高枝,有人宁愿“曳尾涂中”。
人各有志,不能相强。
我国古人说:“彼人也,予亦人也。
”西方人也有类似的话,这不过是勉人努力向上,勿自暴自弃。
西班牙谚云:“干什么事,成什么人。
”人的尊卑,不靠地位,不由出身,只看你自己的成就。
我们不妨再加上句:“是什么料,充什么用”。
假如是一个萝卜,就力求做个水多肉脆的好萝卜;假如是棵白菜,就力求做一棵瓷瓷实实的包心好白菜。
萝卜白菜是家常食用的菜蔬,不求做庙堂上供设的珍果。
我爱读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之句,也企慕庄子所谓“陆沉”。
苏东坡说:“山间之明月,水上之清风”是“造物者之无尽藏”,可以随意享用。
但造物所藏之外,还有世人所创的东西呢。
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
书上的描摹,戏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艺作品;人情世态,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新奇得令人震惊,令人骇怪,给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娱乐。
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有删节) 10.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 (4分) A.文章开头的“废话”隐含了作者希望摆脱羁束的思想。
这样的开头,在轻松的描写中有几个波澜,目的在于引出下文对仙家隐身衣内涵的揭示。
B.作者写《儒林外史》和《堂吉诃德》中两个截然相反的故事,意在表现不爱坐酒席可以让人拥有自由的生活、率真的个性,而饫甘餍肥却可能让人变得虚伪造作、愚蠢可笑。
C.引用西班牙谚语说明“人的尊卑,不靠地位,不由出身,只看你自己的成就”的观点,即真正的尊贵不是世俗所谓的尊贵,不是地位高,有权有势,而是活出了自己的价值。
D.作者在冷静的叙述中启发读者思考,显得睿智而常呈幽默;语言表达简洁、凝练、洒脱而又严谨。
E.本文以“隐身衣”为喻,表达自己所推崇、所选择的人生态度:甘愿居于卑微,同时不自暴自弃,“是什么料,充什么用”。
11.请阅读全文,依据下面提示,把文章思路补写完整。
(4分)①我们想要仙家隐身衣→②凡间也有隐身衣——卑微→③ →④12.阅读文中画线句,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6分)①因为这种隐身衣的料子是卑微。
身处卑微,人家就视而不见,见而无睹。
②萝卜白菜是家常食用的菜蔬,不求做庙堂上供设的珍果。
13.“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你是否同意?请结合现实进行探究。
(6分)(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16题。
(12分)(一)吾曾以为学四字勖①儿辈:一曰看生书宜求速,不多阅则太陋.;一曰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一曰习字宜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跛不能行。
四者缺一不可。
盖阅历一生,而深知之深悔之者,今亦望家中诸侄力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