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纤光纤光学及技术 第三章损耗

光纤光纤光学及技术 第三章损耗


对于①,单位长度光纤传输的时延:
1
1 V1
1 c / n1
n1 c
对于② ,单位长度光纤传输的时延:
2
1 V2
当光发送机发送的光功率和光接收机可接 收的最小光功率(接收机灵敏度)确定时, 光纤的总损耗就受到限制。
最大传输距离
L P0 Pr M A
37
【例3.2】 某一光纤通信系统光端机的指标如 下 :平均光发送功率为1 mW ,接收机灵敏 度为-30dBm。线路光纤损耗系数为 0.4dB/km,接头及连接器总损耗为 3dB,系 统富余量为8dB,估算光发送机和光接收机 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
第二传输窗口
在1.55m 处最小损
耗约为
第三传0输.窗2d口B/km
瑞利散射
红外吸收
0.2
紫外吸收
850
1300
1550
波 长 (nm)
损耗主要机理:材料吸收、瑞利散射 35
和辐射损耗
光纤损耗的克服
提纯材料 优化制造工艺 减小光纤弯曲和接续损耗
36
光纤损耗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损耗越大,误码率越高,传输质量越差
22
受激拉曼散射是强激光的光电场与原子中的电子 激发、分子中的振动或与晶体中的晶格相耦合产 生的,具有很强的受激特性,即与激光器中的受 激光发射有类似特 性:方向性强,散射强度高。
受激布里渊散射也称声子散射,phonon scattering。 主要是由于入射光功率很高,由光波产生的电磁 伸缩效应在物质内激起超声波,入射光受超声波 散射而产生的。散射光具有发散角小、线宽窄等 受激发射的特性。也可以把这种受激散射过程看 作光子场与声子场之间的相干散射过程。可以利 用受激布 里渊散射研究材料的声学特性和弹性力 学特性。
从而吸收光能,引起损耗
峰值吸收波长约为630nm,解决方案:提高制 造工艺、不同的掺杂材料及含量
17
散射损耗
散射损耗:光能辐射出光纤之外的一种损耗 线性散射损耗和非线性散射损耗 线性散射损耗: 任何光纤波导都不可能是完美无
缺的,无论是材料、尺寸、形状和折射率分布等 等,均可能有缺陷或不均匀,这将引起光纤传播 模式散射性的损耗,由于这类损耗所引起的损耗 功率与传播模式的功率成线性关系,所以称为线 性散射损耗。主要包括: 1. 瑞利散射 2. 波导散射
不同模式具有不同的传输速度,在光纤中沿传输方向行进 的过程中,各模式逐渐分离,使得光信号展宽。
2.模式色散的表示 单位光纤长度上,模式的最大时延差
传输速度最快的模式与传输速度最慢的模式通过单位长度 光纤所需的时间之差。
2.模式色散的计算
1、阶跃光纤中的模式色散 利用几何光学
包层n2

芯区n1

① 传输最快的子午线 ② 传输最慢的子午线
脉冲展宽
T
光脉冲信号中的不同成份在光纤中的 传输速度不同,导致脉冲信号传输后展 宽甚至离散。
光纤色散效应对传输的影响
Input
1010101101
Output
1010101101
Time Time
脉冲展宽 (ps) = D(ps/ nm*km) * δ(nm) * L(km)
脉冲展宽 1/4 比特周期时会引起误码
•光纤色散
Dispersed pulse
IN Dispersive fiber
B
R
色散对光通信系统的影响
信号畸变 光脉冲形状畸变 引起误码
信号成分不同,其传播常数β也不同
不同的模式,β不同
模式色散,极化色散
不同的光纤,β不同
波导色散
不同的波长,β不同
材料色散
色散的定义
色散使信号不同的成分传播速度不同,使信号在目 的端产生码间干扰,给信号的最后判决造成困难
解:
Pi
10lg
pi 1
0(dBm)
L P0 Pr M A 0 (30) 8 3 47.5 km
0.4
38
消除损耗对光纤通信系统的影响 1、降低光纤的损耗系数,并扩展低损耗 区域 2、光纤线路中加入中继器
39
损耗的补偿办法:放大
电放大 光电光
2.5 × 0.6 × 0.6 m3
第三章 光纤特性
★光纤的主要特性
传输特性
损耗 色散
非线性
折射率分布 光学特性 数值孔径
截止波长 芯径 外径 几何尺寸 偏心度 椭圆度 同心度误差
机械特性
温度特性
2
光纤的传输特性
光纤在光纤通信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完成光信号 的传输,所以最关心光纤的传输特性。
光纤的传输特性主要有两部分,光纤的损耗特 性和色散特性。

试求P该(z)光 1纤0e的0.1(z损0.2耗) mw系数 、 以及5km这样的
光纤的总损耗( dB)。dB
解:
P(z) 10e0.2e0.1z P(0)e z
所以 =0.1(1/km)
dB 4.34
dB 0.434
5km这样的光纤的总损耗= dBL =0.434×5=2.17(dB) 7
3
光纤中光传输特性
损耗、色散和非线性对光信号传输的影响
输入信号
输出信号
损耗
时间
衰减
色散
时间
脉冲展宽
非线性 频率
新频率
4
光纤的损耗系数
光纤损耗是通信距离的固有限制,在很大程度 上决定着传输系统的中继距离,损耗的降低依 赖于工艺的提高和对石英材料的研究。
损耗系数定义:
dP(z) P(z)
dz
产生光纤损耗的原因
损耗
即便是在理想的光纤中都存在损耗——本征损耗。 光纤的损耗限制了光信号的传播距离。这些损耗主要包
括: 1. 吸收损耗
2. 散射损耗 3. 弯曲损耗
8
光纤损耗
本征吸收 紫外吸收 红外吸收
吸收损耗 杂质吸收 氢氧根(OH-)吸收 过渡金属离子吸收
原子缺陷吸收
瑞利散射损耗 散射损耗 结构不完善引起的散射损耗
Verizon钟爱光纤:花费230亿美元配置了12.9万公里长的光 纤,直接连到180万用户家中,提供高速因特网和电视服务 光纤到户使Verizon遇到困境:宏弯引起信号衰减
31
新技术:抗宏弯的柔性光纤*
康宁公司帮助Verizon解决了问题:可弯曲、折返、打结, 已在2500万户家庭中安装
日本NTT也完成了这种光纤的研制
18
瑞利散射
波导在小于光波长尺度上的不均匀: - 分子密度分布不均匀 - 掺杂分子导致折射率不均匀 导致波导对入射光产生本征散射
瑞利散射一般发生在短波长 也是一种本征损耗,固有散射
粒子尺寸比波长小得多,与l-4成正比
本征散射和本征吸收一起构成了损耗的理论最小值
19
20
波导散射
导致的原因是波导缺陷:缺陷尺寸大于光波波长 - 纤芯和包层的界面不完备 - 圆度不均匀 - 残留气泡和裂痕等 实际为结构不完善引起的模式转换或模式耦合 目前的制造工艺基本可以克服波导散射
12
红外吸收
光波与光纤晶格相互作用,一部分光波能量传 递给晶格,使其振动加剧,从而引起的损耗, 红外区表现强烈,因此称为红外吸收。
晶格
13
本征吸收曲线
14
非本征吸收
光纤制造过程引入的有害杂质带来较强的非本征吸 收
OH-和过渡金属离子,如铁、钴、镍、铜、锰、铬 等
15
OH离子吸收:O-H键的基本谐振波长为2.73 m,与 Si-O键的谐振波长相互影响,在光纤通信波段内产生 一系列的吸收峰,影响较大的是在1.39、1.24、0.95 m,峰之间的低损耗区构成了光纤通信的三个窗口。
光纤弯曲损耗 弯曲损耗 光纤微弯损耗
9
吸收损耗
紫外吸收 红外吸收
本征吸收
吸收损耗
杂质吸收
氢氧根(OHˉ)吸收 过渡金属离子吸收
原子缺陷吸收
10
吸收损耗
本征吸收:材料本身 (如SiO2) 的特性决定,即 便波导结构非常完美而且材料不含任何杂质也 会存在本征吸收。
原子缺陷吸收:由于光纤材料的原子结构的不 完整造成。
Photonic Crystal Fiber
Photonic Bandgap Fiber
32
柔性光纤的优点
对光的约束增强
在任意波段均可实现单模传输:调节空气孔 径之间的距离
可以实现光纤色散的灵活设计
减少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
抗侧压性能增强 33
光纤的理论损耗:
光纤的最低损耗值
波长 (μm)
单模光纤(△=0.2%)
解决方法: (1) 光纤材料化学提纯,达到 99.9999999%的纯度 (2) 制造工艺上改进,如避免使用氢氧焰加热 ( 汽相
轴向沉积法) OH离子含量降到0.8-1.0ppb时,在0.6-1.7mm范围内,
吸收峰基本消失
16
原子缺陷吸收
光纤制造 -> 材料受到热激励 -> 结构不完善 强粒子辐射 -> 材料共价键断裂 -> 原子缺陷 导致光纤晶格很容易在光场的作用下产生振动,
理论极限值 已达到的最低值
(dB/km)
(dB/km)
0.85
1.9
1.9
1.31
0.32
0.35
1.55
0.18
0.20
多模光纤(△=0.2%)
理论极限值 已达到的最低值
(dB/km)
(dB/km)
2.5
2.12
0.44
0.42
0.22
0.23
34
光纤损耗谱特性
2.5
第一传输窗口
OH离子吸收峰
损 耗 (dB/km)
p(z)为z处的光功率,代表损耗系数,L是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