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因工程模板(0803607张永梅迷宫实验报告)

人因工程模板(0803607张永梅迷宫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迷宫实验
实验目的:
1、测定睁眼闭眼时学习效果的不同。

2、学习效果随实验次数的变化。

实验地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现代工业工程实验室(第9教学科研楼401-407室)
实验时间:实验仪器:EP713型迷宫实验
指导老师:蔡敏
实验人员:
所学专业姓名性别年龄籍贯2008级工业工程张永梅
1. 实验设计(必须)
本实验测量被试迷宫学习的学习曲线,学会的标准是连续三次不发生错误(即没有一次进入盲巷)走出迷宫,学习的效果用每遍内错误(走入盲巷)的次数和走一遍所用的时间为指标,并记录学会迷宫总共用的学习遍数。

变量控制(可选)
(1) 实验仪器都是正常工作的,不存在差异性。

(2) 实验进行的外部条件(包括温度、亮度等)都是适宜的,假定其保持不变。

(3) 在实验进行前,已详细地向其解释实验操作过程,并事先熟悉、练习一遍,以排
除熟悉度对于动作稳定实验的影响。

对照设置(可选)
A.测定睁眼闭眼时学习效果的差异
理论上控制其它的各种因素,将睁眼、闭眼作为实验中的唯一自变量,以准确反映其对因变量(所用时间和出错次数)的影响。

B.测定学习次数的增加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
让一名被试连续做多次实验,记录每次实验所用的时间以及出错的次数,分析实验次数的增加是否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2. 实验过程(必须)
(1)将随机附件电源变换器输出插头插入仪器的电源伸入端,然后将电源变换器插入交流220V供电电网的插座
(2)合上仪器的电源开关,仪器数字显示的计时状态,使用者可按动N/T按钮选择仪器数字显示计时状态()或计数状态(000)
(3)拉出小抽板,拿出试笔,被试者手握试笔,试笔尽量和迷宫平面保持垂直,开始实验前,被试者作为第一次学习,应仔细观察迷宫的走道和盲道
(4)开始实验,将试笔在迷宫内滑动,计时器开始计时,如试笔进入盲道并到短点,计数器加1,当试笔到达终点时,仪器内的蜂鸣器鸣响,计时计数器停止工作,按动N/T按钮,数字显示实验时间和出错次数
(5)主试记录数据,被试取下眼罩
(6)按仪器的RET按钮,仪器复位,数字显示
(7)第二次实验,被试再一次观察迷宫的走道和盲道,作为第二次学习,然后按照第一次的步骤,再戴上眼罩,重复上一次实验
(8)被试连续三次无错误地走完整个迷宫后,即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时间曲线和出错曲线
3. 3. 实验结果(必须)
实验结果记录(必须)
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所示:
表1 闭眼时走完迷宫所需时间和错误次数随着学习次数的变化
因变量
自变量
所需时间(秒)错误次数(次)
学习次数(睁眼)
1 1
2 0
3 1
4 1
5 0
6 1
7 0
8 1
9 0
10 0
表2 睁眼时走完迷宫所需时间和错误次数随着学习次数的变化因变量
自变量
所需时间(秒)错误次数(次)
学习次数(闭眼)
1 3
2 1
3 2
4 2
5 2
6 1
7 1
8 1
9 1
10 1
实验结果分析(必须)
本实验的目的就是检验走完迷宫作用的时间和出错的次数是否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而减少。

根据记录的数据,分别绘制练习曲线图,表示所需时间以及错误次数与学习遍数之间的关系。

学习次数对所用时间的影响(睁眼)
24681012141
2345678910
学习次数(次)
所用时间(秒)
学习次数对出错次数的影响(睁眼)
0.2
0.40.60.811.212345678910
学习次数(次)出错次数(次) 图1 睁眼曲线(a) 图2睁眼曲线(b)
学习次数对所用时间的影响(闭眼)
5101520253035123
4
5678910
学习次数(次)
所用时间(秒)学习次数对出错次数的影响(闭眼)
0.511.522.533.5
1234
5678910
学习次数(次)
出错次数(次)
系列1
图3 闭眼曲线(a) 图4 闭眼曲线(b)
为了能够直观看出学习次数对学习效果产生的影响,绘制曲线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睁眼还是闭眼,完成实验所用的时间和出错的次数都随着学习次数的增加而曲折变化,但是总体上是减少的。

由图可以看出,所用时间和出错次数随学习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因此学习效果比较显著。

同时比较睁眼和闭眼所用的时间和出错的次数,可以看出,睁眼的测试效果明显好于闭眼的测试效果,因此可以说,视觉对迷宫实验有很大影响
对可能影响实验效果的分析(可选)
(1)数据虚假,即数据不真实。

本实验的数据来源是定时记时计数器的记录。

该仪器设计采
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有较高的灵敏度,记时准确,因而在仪器良好的状态下所得的数据是准确。

产生虚假数据的原因主要是由主试构成。

表现在把记时器上的数据填到表上时填错,那么数据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产生了虚假数据。

(2)被试的身心状态。

被试只有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做实验,所得的结果才能如实的反映结
果。

如果被试在焦虑、烦躁等状态做实验,那么其在画图时就出现较大的错误,得到的数据波动性较大。

从而不能实验的预期效果。

影响被试的身心状态是多方面的,这里不进行分析。

(3)实验仪器突然损坏或电源没电。

由于实验前已经检查设备,因而这种情况很少出现。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不论做什么实验,都要求参与者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去做。

实验过程中所遇的困难分析(可选)
被试实验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如下两点:
(1)测试过程中,如果速度过快,试笔可能滑出迷宫轨道之外,此时被试者必须调整试笔,
造成测试的不准确,同时使测试的所用时间和出错次数都相应增加,影响了实验结果。

(2)闭眼测试时,被试可能由于暂时记忆模糊忘记下一步行走路线,此时为了尽量不出错,
被试可能会在转折处停下,思考下一步行走的方向,这一过程属于动作反馈,可以促使技能学习的完善。

但反馈需要时间,因而出现停顿现象。

4. 实验讨论(可选)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为什么在实验前要对所用的自变量提出操作上的定义?
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学习次数,因为,很多时候,实验者无法从实验目的直接得到合适的变量,因为直接得来的自变量往往不够明确,在实验中对它进行量化的操作是件难事。

如果不对它进行更明确的定义,那么不但这个实验本身难以进行,而且这个实验的结果与其他研究者的实验结果也难以比较,因为不同的研究者对变量的概念的理解可能是不同的。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采用明确,同意,可以量化的属于队自变量进行严格的规定,这就是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的过程。

操作定义明确了自变量的内涵,同时也往往只出了自变量操纵的方法。

(2)本实验的因变量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走完迷宫的时间和错误次数是因变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它可以
反映其自身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实验结果更明显。

在此实验中,走完迷宫的时间和错误次数是用来反映学习效果的。

(3)根据本实验的练习曲线,分析在排除视觉条件下动作技能形成的进程及趋势
在排除视觉条件的时候,动作技能的形成主要靠动觉,触觉和记忆,可以在一遍遍的犯错中找到正确的路线,通过对错误的地方的记忆,并运用联想和思维构建,来在脑海中创造一个迷宫的整体图像,通过触觉来记住贴在哪里走可以避免错误,进而慢慢减少错误直至没有错误。

在实验过程中,被试首先能掌握住迷宫首段和尾段的路线,以及中间的一两个部分的路线;随后掌握的部分慢慢变大,直至形成对整体路线的掌握。

所需要的时间和犯错误的次数都是呈现越来越少的趋势。

(4)分析迷宫学习的个体差异和性别差异
体的性格有很大差异,鉴于迷宫实验需要极大的耐心,不烦躁,才能获得比较好的效果。

所以,性格平和,有耐心的人的学习效果要好于急躁型的人。

女性通常比男性有耐心,长于记忆,所以,此实验中,女性的学习效果要优于男性。

5. 本次实验的不足之处(可选)
(1)过程对被试的实验注意事项提示不足,被试在实验之前就已经对迷宫地图有了视觉
经验。

某些被试在其他被试进行实验时就在旁边观察,这是在他们的脑海中已对迷
宫逐渐熟悉,我们认为这会使被试在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正处于一种喧嚣吵闹的环境下,所有其他组的同学都在做这个实验,我们认为这样
热闹的环境影响了被试的情绪,从而导致了在走迷宫时因为紧张或因为分心等的因
素而犯错。

(3)实验的被试较少,被试代表性不足,导致实验结果也没太多的说服力。

参考文献:(可选)
[1] 杨治良. 实验心理学.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104—144
[2]赫葆源、张厚粲、陈永舒等..实验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3]郭秀艳实验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6—6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