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
确定绩效目标
各预算单位在编制部门预算、申请财政资金时,对项目支出应该通过 绩效目标管理,确定项目的绩效目标,并同时提供相关的评价专业指 标。 (一)项目申报有否确定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包括总目标与阶段性目 标。 (二)项目申报的绩效目标是否经过充分论证和合理测算,是否清晰 明确,能否予以量化并对目标实现程度进行衡量。 (三)有否根据绩效目标的实际情况对申报的绩效目标设定专业指标 来衡量与量化测算、反映的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四)设定的专业评价指标是否与绩效目标相关联。 (五)是否结合上年度的单位自评情况,提供本单位以前年度项目绩 效评价情况。
设计评价方案-评价方法(2)
在评价时,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效益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多个预选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该方法 适用于成本和收益都能准确计量的财政支出评价,但对于成本和收益 都无法用货币计量的项目则无能为力,一般情况下,以社会效益为主 的支出项目不宜采用此方法。 3.因素分析法:指通过列举所有影响成本与收益的因素,进行全 面、综合的分析,从而得出评价结果的方法。 成本效益法的延伸, 最终也是通过投入产出比来进行评价的。 4.历史比较法:指将相同或类似的财政支出在不同时期的支出效 果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绩效的评价方法。实际上是将某一类支出或项 目的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其历史上的变化及效益波动情况, 既可以看出其发展趋势,也可以了解各种因素在不同时期的影响及作 用机理,进而分析其效益差异的成因及改进方向。 5.横向比较法:指通过对相同或类似的财政支出在不同地区或不 同部门、单位间的支出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绩效的评价方法。
(一)绩效总目标是否明确所申请的资金 要干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
(二)跨年度实施完毕的或者项目为滚动 预算安排资金的,有总目标的同时应该有 阶段性(当年)目标;
(三)目标实现程度是否能用数据反映, 可用具体数据来衡量(量化指标);
绩效目标设定要求
(四)如果是基建类:应该有前期工作、质量、 工期、成本等目标;
绩效目标设定
绩效总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性目标 要能够清晰地概括出目标 内容较多的专项建议分拆 一个专项资金里不同的项目应该包含 不同的绩效目标
绩效目标设定
两大类别: 一基建类、二专项类 专项类项目是指除基建类项目的其他 专项类项目,包括采购、装备(条件) 改善类,经费补贴、奖项类以及其他 的项目
Hale Waihona Puke (五)如果是专项补助或装备条件改善,应该 有补助(改善)前的状况和数量,补助(改善) 后达到的效果或标准;
(六)如果是奖励类:应该包括奖励津贴范围、 标准、体现的政策鼓励支持导向;
绩效目标设定要求
(七)其他(专项)类:具体办什么事情, 资金投入做什么,要有依据和可研,当年 目标目标应该能通过指标来衡量和反映的。
绩效目标设定依据
(一)国家法律法规规定; (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 要求; (三)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 (四)国家或上级主管部门统一部署 和工作要求; (五)部门或单位职能工作开展需要 (六)部门单位发展(工作)规划
绩效目标设定要求
绩效目标包括了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四、设计评价方案(总)
前提:充分了解资金使用实际情况 设计评价方案:评价组织机构或评价机构根据评价工 作规范,针对评价目标,拟定评价工作的具体评价方案, 主要内容有:评价对象、评价目的、评价依据、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选取评价方法、工作时间安排、准备评价资料 及有关工作要求等。方案设计后,要经评价组织机构的所 有成员讨论或选择合适的咨询专家,组织专家研究、论证, 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评价方案。 设计评价方案主要内容: (一)评价依据 (五)时间安排等 (二)评价方法 *(三)评价指标 *(四)评价标准
二、成立评价组织机构
1.评价组织机构的组成:确定评价项目后,应联合有关部 门成立评价组织机构。评价组织机构成员应紧紧围绕评价 目标选取。 2.评价组织机构的职责:负责整个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 制定评价工作方案,确定评价对象,委托中介机构、组织 评价机构对评价对象开展具体评价工作。 3.分类:
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 相关操作辅导
目录
第一部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概述 第二部分:预算单位自评操作讲解
第一部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概述(1)
1.概念: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预算部门(单位)运用 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设臵、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按 照统一的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运行过程及其效果进行客 观公正的综合评判。 2.要素:主体、客体、方法、指标、标准,核心要素是 评价的指标和标准。 ①主体:绩效评价的主体是财政部门、预算单位,而不 仅仅是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是使用财政资金的 主体,因而也是绩效评价的主体。 ②客体:是各项财政资金,即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财政 性资金,包括预算内、预算外及其他资金。即各级财政部 门安排的财政资金,以及由此带动的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 财政性资金。 ③方法、指标、标准将在后面详述。
第一部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概述(3)
5、绩效评价必要性及作用
①绩效评价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财政框架:以部门预算为龙头的预算编制体系+ 以国库集中支付为龙头的预算执行体系+以绩效评价为龙 头的监督体系. ②绩效评价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内在要求 财政资金的安排必须符合政府公共管理的要求,必须 符合公众的意愿;政府部门将大量资金用于专项建设,这 些资金到底使用情况如何,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客观 上需要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来衡量 ; ③绩效评价是推动财政管理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 先有绩效管理的理念,再有绩效预算;财政支出绩效 评价工作的开展,为绩效预算的实施创造条件。
确定评价对象(2)
目前我市绩效评价对象:主要侧重于项目 的评价。
1.市级:目前我市按照主管部门申报,财政部门审 定的方式选择部分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2.各区:参照市级自评项目的选择 3.财政部门评价项目选择方向:一是支出重点领 域,特别是民生方面的;二是相关文件明确评价 的。 评价对象确定后,预算单位应在上报预算时同步 上报项目绩效目标(绩效目标申报表)
绩效目标申报审核程序
1.各预算单位在上报部门预算支出或者申请专项资金时, 将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申报材料报送给财政局主管业务科室。 2.主管科按要求对单位项目支出申报资料进行审核。 3.对经审核绩效目标不符合要求的项目,由业务科将资 金申报材料退回给申请单位重新申报,并通知其补报相关 材料。 根据名单通知及布臵有关单位正确填报《财政支出项目绩 效目标申报表》,按要求对项目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和相 关绩效评价指标,补充补报相关材料 。 单位将《财政支出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及相关资料报主 管科,同时加报一份给绩评科。绩评科按要求对绩效目标 进行进行存档作为开展绩效评价的依据。
应该有明确项目实施时间、进度安排、完 成时间。
绩效目标设定要求
有否提出专业指标,该专业指标能否反映绩 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和体现目标的效果(即相 关性); 评价指标与绩效目标的相关性 选用评价指标要能体现和反映绩效目标的实 现程度,要能量化和用数据反映 评价指标选用:至少要有一到两个能直接反 映目标实现程度的个性指标 专业部门要发挥专业优势
绩效目标申报审核程序
在部门预算编制完成后,主管科将绩效目 标审核意见反馈申报单位,作为项目支出 完成后开展绩效评价的依据。
部门预算以外的其它专项资金也按上述审 核程序进行申报审核
绩效目标审核结果应用
绩效目标实现程度是财政支出成果的体现, 也是绩效评价工作的首要前提。
根据主管科下达的项目名单,将绩效目标 审核意见反馈申报单位,作为项目支出完 成后开展绩效评价的依据。
①自评项目:单位应联合与该项目实施有关的部门及本单位内审机构, 成立评价组织机构,并明确牵头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职责。 ②主管部门的评价:项目可能涉及若干个子项目,应联合本部门相关 处(室)和本单位内审机构及子项目承担单位的负责人成立评价组织 机构,要求必须有一位本部门的分管领导担任评价组织机构的负责人。 ③财政部门的评价:由财政部门内部有关处室相关人员组成。根据项 目实际,也可考虑该项目的主管部门有关人员参加。
第二部分:预算单位自评操作讲解
(一)前期准备阶段 1.确定评价对象 2.成立评价工作组 3.确定评价机构 4.制定评价实施方案 (二)实施评价阶段 1.资料审核 2.现场和非现场评价 3.综合评价 (三)撰写报告阶段 1.撰写报告 2.提交报告 3.归档存查 (四)评价结果应用 1.反馈 2.应用
一、确定评价对象(1)
评价对象:绩效评价的范围 1.根据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主体和客 体的不同,可以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象分为四 类: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单位财政支出绩效 评价、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支出综合绩 效评价。 2.按照财政支出的功能,评价对象主要可分 为农林水、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娱乐、医疗卫 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一般公共服务和公共 安全等。
设计评价方案-评价方法(1)
评价方法:在具体实施财政支出评价过程中应该采用的具体工具和方 法,实施评价的过程是各种方法的交叉、综合使用的过程。 1.目标比较法:指通过对财政支出产生的实际效果与预定目标的比较, 分析完成目标或未完成目标的原因,从而评价绩效的方法。在西方国 家,此方法主要用于对部门和单位的评价以及周期性较长项目的评价。 是我们目前采用的最主要方法之一。 2.成本效益法:又称投入产出法,是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所产生的效 益与付出的成本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评价绩效的方法。在西方“成 本—效益分析”是指一系列指导公共开支决策的实践程序的总称,其 核心是为公共开支的评价提供一个系统的程序,从而使政策分析可以 确定一个项目总体而言是否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