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
一门学科要有“独特的研究对象” 一门学科要有“独特的研究对象”。确切的是 指用“独特的学科之眼”看出来的结果。也就是说, 指用“独特的学科之眼”看出来的结果。也就是说, 先于独特的研究对象而存在、 先于独特的研究对象而存在、比独特的研究对象更 基本更重要的条件,是独特的学科之眼。 基本更重要的条件,是独特的学科之眼。
2、教育活动。一种教育行动需要以一定的活动形式、 教育活动。一种教育行动需要以一定的活动形式、 内容才能发生。高校的主要活动形式是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 内容才能发生。高校的主要活动形式是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 内容主要是知识传递与创造,能力的培养等。 内容主要是知识传递与创造,能力的培养等。 3、学校组织。学校中任何一种教育行动,都需要经过 学校组织。学校中任何一种教育行动, 一定的组织方式才能进行。因此,班级组织、学校组织、 一定的组织方式才能进行。因此,班级组织、学校组织、学 术团队等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内容。 术团队等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内容。 4、教育制度。所有的学校组织,都是制度化的结果。 教育制度。所有的学校组织,都是制度化的结果。 教育制度的产生、公平与否(谁的制度)、改革的目的, )、改革的目的 教育制度的产生、公平与否(谁的制度)、改革的目的,教 育制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等成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事实 社会事实—推崇事实判断和量化研究。个体事实— (社会事实—推崇事实判断和量化研究。个体事实—推崇价 值判断和质化研究。当今在这两者的整合上表现明显)。 值判断和质化研究。当今在这两者的整合上表现明显)。
一是揭示人群之间的等级差异(关注弱势)。 一是揭示人群之间的等级差异(关注弱势)。 二是查询社会产品的人群属性 “社会产品”包括制度、政策、知识、活动等。 社会产品”包括制度、政策、知识、活动等。 社会学者常问的问题:谁的---------? 社会学者常问的问题:谁的-----? 三是探询人群属性的社会建构 即探询具有特定人群属性的社会产品( 即探询具有特定人群属性的社会产品(特定的社 会状况)究竟是怎样被社会地建构出来的? 会状况)究竟是怎样被社会地建构出来的?弄清社会 建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角色、力量或因素, 建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角色、力量或因素,以便为 社会产品的改造提供社会依据。 社会产品的改造提供社会依据。
19世纪末20世纪初 20世纪60年代 涂尔干: (法)米切尔: 教育制度与社 佩恩: 会的相互关系 雷通群:研究个人 在团体中如何生活, (苏)《应用 尤其要研究个人在 社会学词典》: 团体中得到何种教 教育活动与社 训及团体生活中需 会的相互关系 要何种教育
1、社会化过程说 根据“ 根据“教育是年长的几代人对社会生活方面尚未成熟 的几代人所施加的影响” 涂尔干),推及“ ),推及 的几代人所施加的影响”(涂尔干),推及“教育在于使 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 并认为教育社会学研究“ 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 ,并认为教育社会学研究“整 个文化环境对个人影响的过程” 个文化环境对个人影响的过程”。 2、相互关系说 教育与社会制度、教育制度及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育与社会制度、教育制度及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育活动/过程的规则、规律性与社会规则/ 教育活动/过程的规则、规律性与社会规则/社会性制约因 素之间的关系。 素之间的关系。 社会过程+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与教育过程+教育结构+ 社会过程+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与教育过程+教育结构+教 育变革+教学社会学问题之间的关系。 育变革+教学社会学问题之间的关系。 教育制度与社会制度、文化与教育、学校与社会、 教育制度与社会制度、文化与教育、学校与社会、个人与 社会之间的关系。 社会之间的关系。 3、特殊社会现象说
2、社会学的学科之眼与学科视野 哲学的学科之眼是“人类幸福”。社会学的学 哲学的学科之眼是“人类幸福” 科之眼是“社会平等” 科之眼是“社会平等”。社会平等是人类幸福的保 证。
社会学所看到的是具有相同的社会或文化特征 的各种人群之间(阶层结构与文化场域位置不同) 的各种人群之间(阶层结构与文化场域位置不同) 的平等问题。如此而形成的社会学视野中, 的平等问题。如此而形成的社会学视野中,便包括 了以社会平等为核心的一系列范畴,诸如社会结构、 了以社会平等为核心的一系列范畴,诸如社会结构、 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会建构、社会变迁等。 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会建构、社会变迁等。 因此,对于不同人群的“比较”就成了社会学 因此,对于不同人群的 比较” 不同人群 研究惯用的一种基本方式。 研究惯用的一种基本方式。 完整的学理意义上的社会学研究一般应涵盖三 个层面。 个层面。
一、已有的观点: 已有的观点:
观点 时间 主要 代表 人物 社会化过程说 相互关系说 教育与社会相互关 系说 20世纪70~80年代 林清江:研究教方面研究 教育与社会之间的 关系 特殊社会现象说 20世纪90年代后 鲁洁:研究作为一 种特殊社会现象的 教育 吴康宁:研究具有 社会学意味的教育 现象或教育问题, 或教育领域中的社 会想象及社会问题
吴康宁文2007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7《 (二)教育社会学的学科之眼(吴康宁文2007《教育研究与实验》)
1、学科之眼与学科视野 不同的学科有自己的“眼睛” 即所谓“学科之眼” 不同的学科有自己的“眼睛”,即所谓“学科之眼”。用 不同的学科之眼所“看到的空间范围”——亦即所形成的 亦即所形成的“ 不同的学科之眼所“看到的空间范围”——亦即所形成的“学 科视野”——具有不可比性 无所谓哪个学科视野宽, 具有不可比性, 科视野”——具有不可比性,无所谓哪个学科视野宽,哪个学 科的视野窄。 科的视野窄。
今天有学者借韦伯的社会行为分类理论研究学校行为: 今天有学者借韦伯的社会行为分类理论研究学校行为: 目的理性行动—— ——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考量及理性计算来 目的理性行动——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考量及理性计算来 决定目的与手段的行动;价值理性行动—— ——是由于某些伦 决定目的与手段的行动;价值理性行动——是由于某些伦 理的、审美的、 理的、审美的、宗教的或由对特定价值的信仰所决定的行 情感行动—— ——是通过当下的情感或情绪状态所决定的 动;情感行动——是通过当下的情感或情绪状态所决定的 行动;传统行动—— ——由行动者的习惯和管理的行为所决定 行动;传统行动——由行动者的习惯和管理的行为所决定 之行动。 之行动。 前两种属于有意义的行动类型, 前两种属于有意义的行动类型,后两种属于意义程度极 低的行动类型。因此, 低的行动类型。因此,合理性概念可以区分为价值合理性 与目的合理性。 与目的合理性。
1-1案例分析
1、成绩是逼出来的。 2、小学阶段女生比男生聪敏,到了初中以后男生要比女生 优秀。 3、不给学生一点颜色瞧瞧,他们就不听话。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4、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5、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美丽只是表面的? 6、美丽只是表面的? 7、学校里普遍存在着一种表现为非专业兴趣和力图以最轻 松的学习来取得成绩的学生文化。 松的学习来取得成绩的学生文化。 与其说大学生(或更高层次的人员) 8、与其说大学生(或更高层次的人员)因为其专业技术教 育和训练使其受到社会认可, 育和训练使其受到社会认可,不如说由于大学毕业生垄断 了各种地位,从而抬高了大学生的整体身份地位, 了各种地位,从而抬高了大学生的整体身份地位,并因此 使他们增加了成为更高当权者和代理人的安全感和权力感。 使他们增加了成为更高当权者和代理人的安全感和权力感。 教育社会学的基本假设:学校系统中的个体行为( ▲教育社会学的基本假设:学校系统中的个体行为(教、学、 违规、管理行为)不仅由特定的学校环境所塑造, 违规、管理行为)不仅由特定的学校环境所塑造,而且由 社会环境所塑造;社会环境发生了改变, 社会环境所塑造;社会环境发生了改变,个体行为也将随 之发生变化;个体对学校生活的创造性适应。 之发生变化;个体对学校生活的创造性适应。
第一章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要素
研究方式(方法论) 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 研究方式(方法论) 第一节 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
分析路径: 演绎法” 即根据学科开创者或代表人物的观点进行梳理; 分析路径:“演绎法”,即根据学科开创者或代表人物的观点进行梳理; “归纳法”,即依据当前该学科群体的著述进行分析。 归纳法” 即依据当前该学科群体的著述进行分析。
——《教育研究与实验》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
二、课程学习几点建议 1、给自己正确的定位,根据自己的旨趣与 理想确定自己学习教育社会学所花的时间 与精力。 2、读1-2本教育社会学的教材或专著,在此 基础上适当阅读相关的论文。 3、教育社会学的理论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 有的甚至有较大的分歧。因此,同学们要 有自己的立场与观点,要学会怀疑与批判。 4、结合自己的学习,撰写至少1篇课程论文。
教育社会学
一、关于该课程参阅书目及杂志
1、王处辉:《高等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鲁洁主编:《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3、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T.帕森斯著,张明德等译:《社会行动的结构》,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5、莫林.T.哈里楠主编,付松涛等译:《教育社会学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4年版; 6、丹尼尔·U·莱文:《教育社会学》(第九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 7、马和民、高旭平:《教育社会学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8、谭光鼎, 王丽云:《教育社会学;人物与思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9、迈克尔·W·阿普尔:《教育与权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教 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9年。
3、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
以“社会平等”这一学科之眼来审视教育,所看到的 社会平等”这一学科之眼来审视教育, 便是影响着教育、 便是影响着教育、发生在教育及受制于教育的各种各 样的平等问题。 样的平等问题。 •“影响着教育的社会平等”,指的是“教育前的社会 “影响着教育的社会平等” 指的是“ 平等” 即狭义的教育机会均等问题。 平等”,即狭义的教育机会均等问题。 •“发生在教育的社会平等”,指的是“教育中的社会 “发生在教育的社会平等” 指的是“ 平等” 教育过程中实际运作的几乎所有范畴, 平等”。教育过程中实际运作的几乎所有范畴,包括 教育目标、教育制度、教育组织、教育内容、 教育目标、教育制度、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方 法、教育评价等,都有一个人群属性问题以及与之相 教育评价等, 伴的社会平等问题,都有必要询查背后的原因。 伴的社会平等问题,都有必要询查背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