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是公共管理学科本科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学习对实现公共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具有关键性基础作用。

本课程系统、全面地讲授自1887年威尔逊提出建立行政学主张以来,西方行政学在初创、演进、深化、扩展等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理论,并对相关理论的不断发展、演化进行宏观上的把握与阐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

而且每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均得益于公共行政发展的实践经验,这些理论也在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行政管理活动中指导着具体实践,所以该课程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同时,对于我国公共行政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行政管理实践水平进一步提高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三、知识点
(一)基本知识点
该课程讲解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中有代表性学者的理论,主要是威尔逊、古德诺、韦伯、泰勒、法约尔、怀特、古利克、厄威克、福莱特、巴纳德、西蒙、林德布罗姆、威尔达夫斯基、帕金森、麦格雷戈、沃尔多、黑迪、德罗尔、彼得、里格斯、弗雷德里克森、德鲁克、奎德、布坎南、法默尔、库珀、霍哲、奥斯本、登哈特和罗森布鲁姆的主要行政思想与观点,并给予客观的、历史的简要评述。

(二)重要知识点
重要知识点主要是:
1.威尔逊行政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2.古德诺对政治一行政二分法的进一步阐释及有关行政协调的理论;
3.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4.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对西方行政学发展的深刻影响;
5.古利克关于行政在政府中的角色及行政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
6.厄威克对行政管理原则的系统化;
7.西蒙的行为主义行政学说;
8.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9.巴纳德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10.威尔达夫斯基的公共预算理论;
11.德罗尔的政策科学思想;
12.彼得原理的基本内容、重要启示及缺陷;
13.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说;
14.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公共行政管理中的应用;
15.费雷德里克森新公共行政学的基本观点。

16.库珀的行政伦理思想;
17.企业家政府理论与新公共管理运动;
18.新公共服务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核心观点。

四、基本要求
(一)知识要求(熟练掌握、掌握、理解、了解)
1.重点掌握威尔逊、古德诺、韦伯的理论思想,西蒙的行为主义行政学说、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福莱特的动态公共行政理论、威尔达夫斯基的公共预算理论和帕金森定律,德罗尔的政策科学思想、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说、弗雷德里克森新公共行政学的基本观点、彼得原理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启示,以及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说”,库珀的行政伦理思想、奥斯本企业家政府理论和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

2.理解和把握泰勒和法约尔所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对公共行政发展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古利克、厄威克、巴纳德、麦格雷戈、沃尔多等人的行政学思想及其地位和贡献,德鲁克目标管理的核心理念、奎德的政策分析理论和黑迪的比较行政学理论,法默尔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霍哲的绩效管理理论,以及罗森布鲁姆的多元公共行政观。

(二)能力要求
该课程旨在通过对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背景和历史脉落的梳理和展示,让学生了解西方行政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范畴,理解和把握其经典行政管理原则和方法的意涵,并通过案例教学环节,把西方行政理论原则方法和我国的公共行政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基本行政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素质要求
本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把西方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同历史演变中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既使学生打好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又能了解行政学说的发展历程,并把握其发展趋势,从而强化公共管理学科的基本素质。

五、教学模式与作业要求
(一)教学模式
(1)介绍每位学者的简历及理论的历史背景。

(2)把新实践和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来。

实现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更具生命力。

注重运用西方各个时期行政管理理论来分析分析我国在改革和社会转型中遇到的最新行政管理问题,使学生在较为系统地掌握行政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理论发展的前沿,关注行政管理实际问题,养成理论联系实践的良好学习理念与习惯。

(3)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为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运用案例分析、课堂演讲等教学方法,增强公共行政理论知识的可接受性,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吸收系统的行政管理理论知识,自觉掌握实践技能和方法。

(二)作业要求
要求课前预习,课后总结,勤于思考,鼓励学生提问。

完成两篇小论文(读书笔记),要求是概括出理论要点,并进行评论和发挥,字数在2000字以上。

六、成绩评定及权重分配(卷面(%)+平时测验(%)+课程论文(%)+平时与作业(%))
卷面(60 %)+平时测验(10 %)+课程论文(20%)+平时与作业(10 %)
七、学生学习建议
(一)先修课程
《管理学》、《行政学》、《政治学》。

(二)学习建议
建议学生应对先修课程的基本知识进行回顾复习,并且要课前查阅资料,了解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并主动利用所学理论思考现实问题。

(三)学生课外阅读的参考资料
本课程为学生制定了完善的参考书目,分为基本参考书目和进一步阅读书目。

教师在授课时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指导,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

基本参考书目类:
1.F.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
2.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
3、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30周年纪念版),王永贵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R·斯蒂尔曼编著:《公共行政学》(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4.戴维·奥斯本等:《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造着公营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5.戴维·H·罗森布鲁姆等:《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詹姆斯·布坎南〈宪法秩序的经济学与伦理学〉,商务出版社,2008
7.詹姆斯·布坎南〈公共选择论:经济学的政治运用〉,与R·托里森合著,1972
8.R·丹哈特:《公共组织理论》,华夏出版社,2002
9.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0.珍尼特·V·登哈特等:《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1.雷格斯著,金耀基译:《行政生态学》,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5
12.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2.彭和平,竹立家:《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13.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4.竺乾威、马国泉教授选编的《公共行政学经典文选》(英文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15.唐兴霖:《公共行政学:历史与思考》,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