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七章送排风管道与送排风方式1
第七章送排风管道与送排风方式1
— 流体的密度,kg / m ; m — 流体的质量,kg ; 3 V — 流体的体积,m 。
3
注P.24
(2) 流体的黏滞性
流体抵抗切应力或剪力的性质称为流体的黏滞性。 流体的黏滞性是流体流动时产生内摩擦力和阻力的 基本原因。
d T F dy 式中: T — 内摩擦力,N;F — 与流层的接触面积,m 2 ; d — 速度梯度, 1 / s; — 动力黏性系数,Pa s dy
P gZ1 1 式中: P 、P 2 — 流体的静压,Pa ; 1
21
2
P2 gZ 2
22
2
— 流体的密度,kg / m3 ; g — 重力加速度,m / s 2 ; Z1、Z 2 — 位置高度,m ; 1、 2 — 流体的流速,m / s。
因截取位置1、2是任取的,所以对同一细流管中的 任一点都有:
风道设计的任务
在确定了各送排风点的位置,所需送排风 量,风管材料及管道走向布置后需进行风 道设计 。其核心任务是保证风道系统在实 际使用中,管路上的每个送排风口的风量 符合设计的要求。
风道设计原则
(1)子系统的划分要考虑到室内空气控制参数、空调使用 时间等因素,以及防火分区要求。 (2)管路系统要简洁,风管长度要尽可能短,分支管和管 件要尽可能少,避免使用复杂的管件,要便于安装、调节 与维修。 (3)风管的断面形状要因建筑空间制宜充分利用建筑空间 布置风管。风管的断面形状要与建筑结构和室内装饰相配 合,使其达到完美与统一。 (4)风管断面尺寸要国标化 (5)风管内风速要选用正确。选用风速时,要综合考虑建 筑空间、风机能耗、噪声以及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等因素。 (6)风机的风压与风量要有适当的裕量风机的风压值宜在 风管系统总阻力的基础上再增加10%~15%;风机的风 量大小则宜在系统总风量的基础上再增加10%来分别确定。
Re变大,实质上扰动增大即惯性力增加,就会使内 部黏性力对运动的阻尼作用减弱,从而破坏了层流 状态而使流动变成了湍流。
在通风及采暖管道中的流体流动一般均属湍流流动。
7.2.2 实际流体在管内流动时的阻力
阻力包括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两部分, 其中局部阻力占比例较大,高达80%。因此 进行风管系统设计时,应尽量采取措施来减 少局部阻力,以减少风机的能耗和设备(风机 )的初投资。
关于不可压缩性
实际流体是可以压缩的,对于液体来说, 其压缩性一般很小,是一个次要因素,考 虑问题时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气体来说, 它是可以压缩且压缩性较大,由于它的流 动性很大,只要施加很小的压力差,气体 就可迅速流动起来,而这个小压力差所引 起各处密度的变化是很小的。因此对于流 动着的气体,其压缩性也可以忽略。
采用假定流速法进行风道水力计算的步骤:
关于没有黏滞性
实际液体流动时,其内部相邻两层之间有 摩擦力,产生相互牵制,这种摩擦叫内摩 擦。这种相互牵制的性质叫做流体的黏滞 性。实际流体如水、酒精等粘滞性很小, 气体的粘滞性更小,因此往往把粘滞性也 做次要因素而加以忽略。
忽略了压缩性和粘滞性之后,只有流动性 才是决定流体运动的主要因素,为了突出 液体的这一特征,故引入理想流体这一模 型——绝对不可压缩,又完全没有黏滞性的流体。
d — 管道的几何尺寸 v — 运动黏性系数
实践与理论证明,不同流体在不同直径的管道中 流动,尽管流速不同,但只要雷诺数相同(反映 在力学上相似),则流动方式相似。 流动方式从层流转变到湍流时的雷诺数称为临界 雷诺数,此时的速度称为临界速度。
由实验求得临界雷诺数为2320 当Re<2320时,流动属层流; 当Re>2320时,流动属湍流。
风道设计步骤
(1) 根据各个房间或区域空调负荷计算出的送回 风量,结合气流组织的需要确定送回风口的形式、 设置位置及数量。 (2)根据工程实际确定空调机房或空调设备的位 置,选定热湿处理及净化设备的形式,划分其作 用范围,明确子系统的个数。 (3)布置以每个空调机房或空调设备为核心的子 系统送回风管的走向和连接方式。 (4)确定每个子系统的风管断面形状和制作材料 (5)对每个子系统进行阻力计算(含选择风机)。 (6)进行绝热材料的选择与绝热层厚度的计算。 (7)绘制工程图。
7.1.2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式
(1)连续性方程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流体在周界密闭的管道内 作稳定流动时,从管道一端流入的质量等于另一端 流出的质量,即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的每一截面的 流体质量是一常数。这就是连续原理。
连续性方程:
11 F1 22 F2 常数 式中: 1、 2 — 截面1与截面2处的流体密度,kg / m3 ; 1、 2 — 截面1与截面2处的平均速度,m / s; F1、F 2 — 截面1与截面2处的横截面积,m 2。
7.2 流体流动的状态和阻力
7.2.1 流体的流态
由于流体有黏滞性,因而实际流体在管道内流 动时有阻力,其阻力变化的规律与流体的流动方式 有关。 层流状态 ——各层的流体质点互不干扰 湍流状态——流体质点间有横向流动,相互干扰 流体的流态判别,可用雷诺数(Re)
d Re — 管内平均流速
(2) 局部阻力
在流体流动过程中遇到各种障碍物而产生的流动方 向和流速分布的迅速改变所造成的阻力。
hj
2
2 h j — 局部阻力,Pa ;
— 局部阻力系数; — 流体的流速,m / s; 3 — 流体的密度,kg / m 。
在通风、空调风管中,往往局部阻力要大于摩擦阻力
2
P2 2
22
2
常数
2 上式表明:在同一水平流管里,流速小的地方压力大, 流速大的地方压力小。 由连续性方程知道,管子截面小处流速大,截面大处流 速小。
因此可得:理想流体在同一水平流管内稳定流动时,在截面大的地方, 流速小,压力大;而截面小的地方,流速大,压力小。
或:P
常数
(1) 摩擦阻力(又称为沿程阻力)
由于黏滞性和管壁粗糙度所引起的流体质 点与管壁 — 单位长度的摩擦阻力, 比摩阻,Pa / m;
— 摩擦阻力系数; — 流体的密度,kg / m3 ;
d — 圆管直径或矩形管的当量直径,m。
摩擦阻力是由于空气本身的粘滞性及在风 管中流动时与管壁摩擦产生的; 它与风速、管壁的粗糙度以及管道尺寸等 因素有关。 当风速和管道尺寸一定时(通常由设计人员 确定),尽可能采用表面光滑的材料制作风 管,就可降低摩擦阻力值。
上式称为牛顿内摩擦定律
流体的黏滞性常用动力黏性系数 或运动黏 性系数来表示 。
在管道计算时,大多采用运动黏性系数 。
随着温度的升高,液体的黏性系数 体的黏性系数 随之上升。
下降;但气
(3) 理想流体与实际流体
理想流体:绝对不可压缩,又完全没有黏 滞性的流体。 实际流体都是可压缩的和有黏滞性的。
P gZ1 1 P gZ
12
2
2
P2 gZ 2 常数
22
2
2
以上两式即为伯努利方程的数学表达式。
它表明:在同一流管中任意处,单位体积流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及压力能 之和是一常数(总能头),它实质上是包括压力能在内的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实际流体流动时,由于黏滞性等原因产生的阻力, 将损耗能量而使总能头逐渐减少。
实际流体流动时的伯努利方程:
P1 gZ1 式中:
1
2
2
P2 gZ 2
2
2
2
h 常数
h — 流动中的压力损失( 或称阻力),Pa。
水平流管里压力和流速的关系
当流体在水平管内流动时,水平流管中各点的高度 不变,伯努利方程可简化为:
P 1
12
局部阻力是空气流过风管中的配件(如弯头、 三通、变径管)和部件(如风口、阀门)等管 件时,空气的流向、流量和流过断面等发 生变化及某些管件的阻碍作用而产生的阻 力。 在设计时,通常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来减小 局部阻力:
a)弯头的曲率半径R不宜过小,最常用的是R/ b=1.0~2.0(b是矩形风管的宽度或圆形风管的直 径),在R/b小于1.0时,要加装导流叶片,使 空气流动阻力减小。 b)三通的局部阻力大小,取决于三通断面的形状、 分支管中心夹角、支管与主管的截面积比、支管 与主管的流量比(或流速比)以及三通的使用情况 (用作分流还是合流)。
(4) 稳流
稳流:流体流动时,如果流体所占空间每 一点的流速都不随时间而变,这种流动就 叫稳定流动,简称稳流。
流体流动一般是很复杂的,这不仅是因为流体在 同一时刻在空间各点流体质点的流动速度不一定 相同,而且在不同时刻经同一点的流体质点流速 也不一定相同,也就是说流体的流动情况随空间 和时间而变。
7.3 风道的设计与分析
空调风管与空调风道的统称空调风管道。 按风管道的制作材料分:有金属风管道、非金属 风管道和复合材料风管道 按风管道的断面几何形状分:有矩形、圆形和椭 圆形风管道 按风管道的连接对象分:有主(总)风管道和支风 管道 按风管能否任意弯曲和伸展分,有柔性风管(软管) 和刚性风管 按风管道内的空气流速高低分,有低速风管道和 高速风管道
7.1 流体流动的基本原理
7.1.1 流体的性质
流体各质点之间的内聚力很小,它不能保持自己 固定的形状; 当流体受到极小的剪切力时,会发生很大的变形, 这种特性叫做流动性; 根据流体的可压缩程度大小可以分为两类:不可 压缩流体与可压缩流体。
(1) 流体的密度:流体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m V 式中:
如果流体是不可压缩的,则 1 2 ,连续性方程 可简化为 1 F1 2 F2 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