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血使用知识一览表
通常每输注 1 个治疗量单采血小板可升高血 小板计数20×109/L-30×109/L。
冷沉淀
补充VIII因子、XIII因子、vWF 、纤维蛋白原和纤维结合蛋白。
a)一般规则:
1)PT 或 APTT>参考值区间上限 1.5 倍~2 倍,伴有出血,应输注;
2)INR 值>1.5~2.0(肝病 INR 值>1.3),伴有出血,应输注。
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多种稳定凝血因子缺乏的 治疗。
b)特殊情况及说明: 1)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可输注和/或应用于血浆置换; 2)血栓弹力图(TEG)显示 R 值延长并伴有出血,除外 FVIII 或 FV 缺乏时,可输注;
适用于以下患者改善慢性贫血或急性失血引 起的缺氧症状: a)对血浆成分过敏的患者; b)IgA 缺乏的患者; c)非同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 d)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e)新生儿输血、宫内输血及换血等。
同悬浮红细胞
洗涤过程存在机械损伤,应适当加大剂量
普通冰冻血浆
与新鲜冰冻血浆相比,缺少不稳 定凝血因子(V 和 VIII)
2)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130g/L,可输注;
3)伴有心肺疾患如心肌梗死、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严重感染和实施肿瘤放化疗等患者,输注指征可
适当放宽;
4)
活动性出血患者:
由临床医生根据出血情况及止血效果决定是否输注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
去除了全血中 9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上的血浆, 可降低过敏、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等输血不良反应
3)输注病毒灭活冰冻血浆时,剂量可适当放宽;
4)输注冰冻血浆/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后宜及时观察患者出血改善情况,通过 PT 和/或 APTT 和/或 INR
和/或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等,实时调整输注剂量。
主要适用于纤维蛋白原缺乏引起的出血,也可用
于无特异性浓缩制剂使用时的Ⅷ因子缺乏症、Ⅹ
Ⅲ因子缺乏症、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异常及 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也可用于大量输血、DIC以及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
大量输血或DIC伴纤维蛋白原水平<1.0g/L时,可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创伤、产科和心脏手术患者纤 维蛋白原维持在1.5g/L~2.0g/L。
尿毒症出血。
通常成人为10mL/kg-20mL/kg 婴幼儿10mL/kg-15mL/kg 用于治疗多种凝血因子缺乏疾病时,参考实验 室凝血功能检测结果。
通常每次输注剂量为1U/10kg--1.5U/10kg。
单采血小板
采用血细胞分离机从单个献血者 循环血液中采集,纯度高,血小 板含量≥2.5×1011个/治疗剂 量,与混合浓缩血小板相比,可 降低同种免疫反应的发生率。
适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凝血功 能障碍。 也不适用于
≤100×109/L神经外科或眼科手术;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并伴随大量微血管出血。 ≤80×109/L椎管内麻醉。 ≤50×109/L急性失血或有创操作(择期诊断性腰椎穿刺和非神经轴索手术等)。 ≤20×109/L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病情不稳定(如伴有发热或感染等)的非出血患者。 ≤10×109/L病情稳定的非出血患者,预防自发性出血。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TTP,或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除非出血危及生命否则不建议输注。
输注1U 红细胞可使体重60kg的成年人Hb水平提高约 5g/L(或使Hct提高约0.015)]。
b)特殊情况及说明: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40g/L,根据组织缺氧与耗氧情况、心肺代偿功能等情况综合 评估考虑是否需输注;
婴幼儿每次可输 注10mL/kg -15mL/kg,Hb水平提高 20g/L~30g/L。
常用成分血应知应会一览表
血液品种
特点
适应症
悬浮红细胞
Hct 适中(0.50~0.65),输注 过程较为流 畅
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失血
输注指征
输注剂量
外科:
1、血红蛋白>lOOg/L,可以不输。
2、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3、血红蛋白在70~lOO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
素决定。
内科
a)一般规则:
1)血红蛋白>100g/L 和/或红细胞压积>0.30,可不输注; 2)血红蛋白 60g/L~100g/L 和/或红细胞压积 0.18~0.30,根据患者组织缺氧与耗氧情况、心肺代偿功 能等情况综合评估考虑是否需输注; 3)血红蛋白<60g/L 和/或红细胞压积<0.18,可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