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元时期一轮复习剖析

宋元时期一轮复习剖析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因。(4分)
材料四 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 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 和最先进的国家。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 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 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
活学活用
2、阅读关于宋元对外贸易的部分材料,请思考: 材料 971年宋太祖在灭南汉后设广州市舶司,以后又 设杭州、明州市舶司,合称三司。管理这几处著名贸易 港。……,987年5月,“遣内侍八人,赍敕书金帛, 分四路招致南海诸蕃”,对其经商活动予以税收优惠。 …… 宋代对外贸易主要有两种,一是宋朝与海外各国 的朝贡贸易,一是宋朝与私人海商的市舶贸易。……, 这些贸易种类繁多,数额巨大…… 。《诸蕃志》记载 ,海路有53国与南宋有贸易往来,南宋商人出海可达 20多国家进行贸易,南宋时对外贸易的鼎盛时期。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商 业革命表现及原因。(5分) (1)表现: ①“市”打破了时空界限(市 坊合一;出现了夜市)(1分); ②出现了 一些重要的商业城市(或城镇);(1分) ③纸币流通。(1分) 原因:①宋代生产率得到显著提高; ②技 术的稳步发展。(手工业、农业发展;人口 增加)(2分)
(1)两宋时期政府怎样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有何意义? (2)宋元时对外贸易为何由陆路为主转为海路为主?
(1)两宋时期政府怎样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有何意义? (1)做法: ①建立机构和制度加强管理;②采 取措施鼓励对外贸易发展。 意义: ①增加了财政收入缓解了“三冗两积”局面; ②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 展。 ③促进了民族之间和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 ,促进了社会进步。
材料二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 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 ;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 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 平民趣味。(2分) (2)文学: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宋代散曲等。 (任答一点,共1分) 艺术:《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是当时画坛亮点。 (1分)
材料三 宋代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 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 种哲学思想的宽容。……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 ,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 ——乔纳森· 斯彭斯《新闻周刊》
(3)据材料三,并结合具体史实指出宋代领导 地位形成的因素。(3分) (3) 因素: ①宋代科技发达,活字胶泥印 刷术发明,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等。(1分) ②教育普及,科举制进一步完善。(1分) ③出现了程朱理学等新的哲学流派。(1分)
延展反思
2、元朝时期,社会矛盾复杂,统治不 足百年而“失天下”,其统治“得” 在何处?“失”在何处?各举两例。
3、有何启示?
活学活用 1、太平兴国七年(982年)闰十二月诏:“诸 路(应作道)州民户,或有能勤稼穑而乏子种 与土田者,或有土田而少男丁与牛力者,令农 师与本乡里正村耆相度,且述土地所宜,及某 家见有种子,某户见有缺丁(男),某人见有 剩牛,然后分给旷土,召集余夫,明立要契, 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 争讼”。此诏的颁布 A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B消除了日益尖锐的人地矛盾 C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 D促使小农经济逐步走向瓦解
宋元史复习
复习目标:
1、了解宋元史的基本历史特征,构 建断代知识体系
2、通过练习内化知识、提升能力
Hale Waihona Puke 知历史 古代文明的 先秦史(夏商周:前2070—前 形成 771约1300年;春秋战国:前 770—前221约550年) 秦汉史(前221-220约440年) 初步发展 魏晋史(221-589约370年) 继续发展 隋唐史(581-907近330年) 成熟繁荣 宋元史(907-1368约460年) 高度发展 明清史(1368-1840约470年— 衰落 1911)
(2)努力: ①重新解释经典,使理学普及化; ②注重 道德规范教育,推动理学的生活化。 条件: ①印刷术的发明和运用; ②宋朝社会经济的 发展; ③积贫积弱局面的需要。 ④宋代教育的发展。
两点提示 练习考试化:完美的呈现 学会“刷题”:找出“增分点”
附 著名汉学家埃狄纳· 巴拉兹说:“中国封 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 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然而之后 中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的走进近代社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宋 元 史 知 识 结 构
是封建社会继续发展时期,中央集权进 一步 历史 加强,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前代,科技进步, 地位: 文化繁荣,民族交往和中外交往频繁,中国 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延展反思
1、两宋时期中华文明继续领先于 世界,但同时还“积贫积弱”, 其“强”在何处?“弱”又在何 处?
——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 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 因。(4分) (4)政治上仍然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1 分)科技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1分)理 学思想后来日益走向僵化。(1分)蒙古的入侵 打断了这一进程。(1分)
感知历史
感知历史
感知历史
感知历史
历史的感觉
知识回顾
时间更替:907—960—1127—1271---1368 由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由民族矛盾 政治:到民族融合;中央集权的强化。 经济:社会经济繁荣,海外贸易发达…… 社会 思想: 理学兴起 …… 状况 科技: 高度繁荣,…… 文化: 辉煌灿烂……
(2)宋元时对外贸易为何由陆路为主转为 海路为主?
原因: ①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阻隔。 ②航海业和造船业的发展,航海经验的积累。 ③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地位提高,尤以海 运为主。 ④与当时主要外贸商品有关,汉代以丝织品为 主,两宋以陶瓷为主,不易陆路运输。 ⑤路上丝路本身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 ⑥波斯、阿拉伯商人在沿海的活动。
活学活用
3、材料: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的思想从新 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 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 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 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 食都做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根据材料,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 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 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 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 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 进了农业。此外,宋朝兴修的新的水利工程,大大扩大 了水田灌溉面积。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 了一倍。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 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 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 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商业革命表现 及原因。(5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