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 工作表的管理》说课稿二O 一O 年五月十日说课题纲教学任务的设计教学任务的实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分析 课型分析《EXCEL工作表的管理》说课稿一、课型分析本课的课型是“理实一体化”的课型,其知识点/技能点是按任务的工作过程来序化的,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做中学、做中教”,学生学练结合,把所学到的知识/技能马上用于任务的实现。
由于每个任务都有明确清晰的成果展现,随着任务的逐步实现,使学生不断受到成功的剌激。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好奇、探究的倾向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生物性需要。
当人们在对事物的好奇与探究中得到了成功从而获得心理满足的时候,这种行为就会被强化。
为了再度获得这种心理满足,他们就会继续这种行为,对知识表现出求知的欲望。
所以,理实一体化教学可以避开学生对知识的保持能力弱、迁移能力差等弱点,有利于维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信心和激发认知的内驱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winxp+office2003)》,教学内容是Excel基本操作中的“管理工作表”。
这是在Excel“编辑工作表”的基础上对工作表进行管理,其主要操作有工作表的重命名、移动、复制,新增工作表和工作表的保护。
所以这本节内容不仅是教材内容从单表操作到多表操作的重要过渡,也是学习者学习方法的一个重要提升。
三、学情分析1、我的教学对象是2011级春季班的学生,他们具有目前中职学生的共同特点:对知识的保持能力、迁移能力较差、求知欲弱;而且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计算机普及、应用的程度存在着地域差异,使得同一个班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领悟能力、同化能力、实操能力的差异较大,从而形成了本班学情的固有特点。
2、经过几周的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对windows进行基本操作,其中“文件管理”是作为重点进行过强化训练的;学生也能够对word进行基本操作(包括对word文档设置保护)。
所以存在这样的可行性,就是通过复习文件管理和word的基本操作,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现对Excel相关知识的同化。
3、从这几周的学习情况来看,个别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不认真,与整体的差距逐渐增大。
对此班级教学,难以全面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此,采用异质分组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小组学习的环境中进行交流与协作,许多基本问题在小组学习中得到解决,以便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重点照顾困难学生和解决教学难题。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知工作表的重命名、删除、移动和复制等操作,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比文件的管理操作,自主探究,完成管理工作表任务。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应用工作表的管理操作,以实现“销售清单”和“成绩表”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与老师点拨,体验在现实工作中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在小组讨论、操作演示和讲述理解分析的过程中,学习与他人合作和交流,体验成功,分享快乐。
五、学习内容1、内容(1)工作表的重命名、删除(2)同一工作簿中工作表的移动、复制(3)新增工作表(4)不同工作簿中工作表的移动、复制(5)工作簿、工作表的保护(6)学习交流,分享实现过程2、重点:(1)工作表的移动、复制。
(2)通过自主探究,归纳出移动、复制等操作在不同软件上实现的共通性。
3、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归纳出移动、复制等操作在不同软件上实现的共通性:选中对象、确定插入点、实施操作。
六、教学资源1、教学资料教学示例、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实例文件2、教学场所七楼计算机实训室3、教学设备多媒体电脑(连接局域网和Internet)本单元的教学环境是学校的计算机房,必须的板书已包含在教学课件中,通过教师机的教学软件输送到学生机的屏幕上显示,避免出现“顾抄忘了听”的现象,在工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调出来查阅。
课后,学生把教学课件带回去作为复习资料,在教学过程中,若需要进行临时性的板书,教师可在手写板上书写,然后通过教师机的教学软件输送到学生机的屏幕上显示,学生可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带回去作为复习资料。
七、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1、教师以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本单元共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任务一:“销售清单的制作”。
引导学生借助“文件管理”的知识,探究Excel中,工作表的重命名、移动、复制等基本操作。
这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任务二:“成绩表的制作”。
运用重命名、移动、复制等基本操作,完成成绩表的前期制作,然后讲授“新增工作表”和“不同工作表的移动复制”任务三:“安全性设置”。
这是一个拓展的工作任务,复习Word文档的安全性设置,让学生自主探究工作薄文件的安全性设置;讲授“工作表的安全性设置”。
通过以上任务的实现,引导学生归纳出移动、复制等操作在不同软件上实现的共通性:选中对象、确定插入点、实施操作。
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通过“文件管理”→“工作表的管理”和“Word文档的安全性设置”→“工作簿的安全性设置”,使难点逐步得到化解。
2、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学生通过复习“文件管理”和word的基本操作,进行自主探究,实现对Excel相关知识的同化。
3、小组讨论学习采用异质分组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小组学习的环境中进行交流与协作,许多基本问题在小组学习中得到解决,教师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重点照顾困难学生和解决教学难题。
对异质组的管理策略是每六个人一组,各组设小组长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学习、检查和反馈小组的学习情况。
由于小组长是组内综合素质较好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也会获得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所以采用异质分组组织教学,不仅困难学生得到及时的帮助,优良学生在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方面也得到提升。
八、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2分钟)2、导入新课(5分钟)3、学习新知(分组讨论、自主探究)(15分钟)4、学习新知(教师引导、示范讲授)(10分钟)5、拓展探索(10分钟)6、归纳总结,学习延伸。
(3分钟)第一环节:复习旧知教学内容工作簿和工作表的概念学生活动回忆、回答问题,复习概念教师辅导提问引导、重述概念教学目标复习旧课,承上启下。
第二环节:导入新课教学内容引入管理工作表学生活动1、回忆、回答问题。
2、演示文件管理的操作:文件重命名、删除、移动、复制。
教师辅导1、提示学生回忆文件管理操作的相关知识。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工作簿中工作表的管理操作。
教学目标1、认知重命名、删除、移动、复制的操作方式。
2、学会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环节以教师的引导为主:1、通过问答的方式,回忆文件管理操作的相关知识。
2、在学生演示文件管理的操作:文件重命名、删除、移动、复制。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工作簿中工作表的管理操作。
第三环节:学习新知(分组讨论、自主探究)教学内容1、工作表的重命名、删除。
2、同一工作簿中工作表的移动、复制。
学生活动1、根据任务需求,思考问题,分组讨论。
2、自主探究,通过应用工作表的管理操作(重命名、删除、移动、复制),完成“销售清单”的制作任务。
教师辅导1、提出“销售清单”的制作任务、引导学生思考任务需求。
2、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适当的指导。
教学目标1、认知工作表的重命名、删除、移动和复制操作。
2、自主探究与老师点拨,体验在现实工作中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本环节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学生通过文件的管理操作方式,自主探究,工作表的管理操作(重命名、删除、移动、复制),完成“销售清单”的制作任务。
教师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适当的指导。
第四环节:学习新知(教师引导、示范讲授)教学内容新增工作表学生活动1、根据任务要求,思考新增工作表的问题。
2、认真观察老师演示,模仿插入新工作表操作,完成“成绩表”制作。
教师辅导1、根据任务提出问题。
2、演示新增工作表的操作。
3、指导学生完成“成绩表”制作任务。
教学目标1、认知新增工作表的操作。
2、学生能够模仿老师的示范,完成新增工作表的操作。
此环节以教师任务驱动为主:教师根据“成绩表”制作任务提出问题并演示新增工作表的操作。
学生运用新增工作表操作,完成“成绩表”制作。
第五环节:拓展探索教学内容1、工作簿保护2、工作表保护学生活动学生探讨模仿word文档保护操作对工作簿数据保护和工作表保护的操作。
教师辅导教师复习word文档保护的操作,提出问题excel工作簿数据和和工作表数据保护如何操作。
教学目标通过任务扩展使学习延伸,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此环节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以小组互助、教师指导为辅:学生通过复习“文件管理”和word的基本操作,进行自主探究,实现对Excel相关知识的同化。
第六环节:归纳总结,学习延伸。
教学内容1、任务的总结;2、知识点归纳;3、知识延伸到其他软件操作上。
学生活动1、小组总结学习情况。
2、讨论其他软件的管理操作的相似性。
教师辅导1、归纳总结。
2、课外学习引导,引导学生延伸到其他软件的操作上。
教学目标1、巩固所学。
2、开拓思维,让学习延伸。
学习任务的归纳、延伸:通过以上任务的实现,引导学生归纳出移动、复制等操作在不同软件上实现的共通性:选中对象、确定插入点、实施操作。
这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通过“文件管理”→“工作表的管理”和“Word文档的安全性设置”→“工作簿的安全性设置”,使难点逐步得到化解。
九、教学反思与评析本单元的内容我已经经历了几个教学的轮回,认真分析和总结本课例的教学,有如下亮点:1、引入新课要自然简要。
本课例,教师以“授人以渔”的方式,利用操作系统中“文件管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2、“文件管理”→“工作表的管理”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稍加努力就能完成,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通常,“文件管理”→“工作表的管理”还需要教师作较多的点拨,但到了“Word文档的安全性设置”→“工作簿的安全性设置”,教师稍加点拨,大多数学生就可以完成。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3、引导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归纳出移动、复制等操作在不同软件上实现的共通性:选中对象、确定插入点、实施操作。
4、任务设计恰当,符合认知规律。
任务驱动是计算机课常用的教学方法,此教学法能让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掌握、巩固操作技巧并内化为能力,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教学中,教师设计的任务从易到难,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方法后进行内容深化与拓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增添学习的积极性。
5、尽管经历了几个轮回的教学在备教材、备环境方面是比较成熟了,但不同的班级学生的情况整体的差异也很大,所以,在备学生方面,本设计还需要作相应的调整。
另外本课例后面部分课外学习引导不足,学习扩展部分内容较少,也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