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思维定势
教学理念:
所有人都存在某些程度上的思维定势,它可能会有助于新问题的解决,而有时又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中学生在学习时,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习惯了的思维方式运用于新的问题情景中去,不善于变换认识问题的角度,因而造成问题得不到正确地解决。
同时,在他们的生活中也存在着习惯性思维,如和老师的关系,父母的关系,学习方法的改进等等,适当的反省自己的思维习惯是否合理,对这些刚进入高中,面临着很多新情景适应的新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思维定势以及为什么要打破思维定势。
2 使学生学会如何打破思维定势,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将思维定势与现实学习生活联系起来,注意生活中的思维定势。
教学对象:
高中一年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锻炼学生的思维,摆脱不利的思维定势
2 突破自我界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生活中的惯性思维
教学形式和方法:
以活动、讨论为主
教学教具准备:
准备三个钥匙圈;三个秒表。
教学课时和场地:
1个课时。
活动小教室。
教学活动过程:
⒈导入(6分钟)
教师:同学们好!昨天我的一位朋友问了我一个问题,我觉得很有意思,想拿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在黑板上简单的画出图片,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有两个房间,在A 房间里有三盏灯,这三盏灯的开关都在B 房间里(每一个开关只能控制一盏灯),另外,只有进入A 房间才能看到里面的三盏灯是否亮着。
现在假设,你只能进一次A 房间,请问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判断出三个开关分别控制哪三盏灯?
(最多给学生3分钟时间思考)
A 房间
B 房间
答案是:先在B 房间任意开一个开关,然后等5分钟,关掉这个开关,再开另一个开关,接着就到A 房间去看看亮着哪一盏灯,这一盏灯的开关就是第二次开的那一个开关;再摸摸另外两盏灯看看哪一盏灯是热的。
热的那一盏灯的开关就是第一次开的那一个开关,剩下那一盏灯的开关就是没有开过的那一个开关。
教师讲解:其实这是一个关系到我们的思维定势的问题。
平时我们都习惯于认为,灯就是用来照明的,那么自然就会想到“看”它是否亮过,再沿着这一思路去找解决方法。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跳出这一思维定势,联想到灯不但会发光还会发热,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⒉学生讨论:什么是思维定势?(4分钟)
教师:刚才大家的发言大概说出了思维定势的含义。
那么什么是思维定势呢?思维定势就是人们在长期的思维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条件反射,或者说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吧。
思维是人类本质的特征,是人一切活动的源头,也是
创新的源头。
有了创新思维才能开始创新活动,有了创新活动才能产生创新成果。
要想拥有创新思维,首先就要打破思维定势。
3.传递游戏(15分钟)
教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班上有25位同学,我想请一个总观察员和三个记时员来协助我,其余21位同学平均分成三组,每组要把放在地上的钥匙串捡起来,就像我这样(老师做示范),再把钥匙串从队首传到队尾。
游戏规则是必须按照顺序,并使钥匙串接触到每个同学的手。
我会告诉三个记时员一个时间要求(2秒),记时员对你们完成任务的时间做纪录,如果没有达到我的要求,他会让你们重来,在这个过程中,你们要不停尝试改进你们的策略,直到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在游戏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多次尝试,并且教师可以从旁提示学生:“还可以再缩短时间,你们还有潜力可挖。
”
(最快的方法:抛开传递的方式,把手扣成圆筒状,摞在一起,形成一个通道,让钥匙串像自由落体一样地从上落下来,即按了顺序,同时也接触了每个人的手)
4 分享感受(15分钟)
4.1 请同学们谈谈游戏过程中的感受。
(7分钟)
你们小组在游戏过程中使用了哪些策略?最优策略是怎么一步步形成的?有没有什么转折性的策略闪光点?
4.2 请同学们联系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思维习惯,反思并分享。
(8分钟)
引导学生向具体的问题情景及解决中思考,如
师生关系(对老师的看法是否客观,还是带有惯性情绪);
高中新生的重新定位(来到高手如云的外校,心态该有些怎样的调整);
学习方法的重新思考(高中的学习体系与初中完全不同,按以前那一套肯定是行不通的);
…………
5 总结(5分钟)
教师:现在,哪一位同学可以说说你今天都学到了什么?对于我们的游戏和讨论都有一些什么感受?
让同学帮助总结,可以让同学们回顾知识,教师又可以回收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