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盘古开天地》

《盘古开天地》

盘古开天地
教材分析:
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在说明“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的背景之后,先是讲了盘古醒了以后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变化;然后叙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所做的事;最后讲了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

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4、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积累特色语言,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指导书写生字(过程略)
第二课时
一、解读读题,检查复习
出示课题,读题。

强调谁开天地怎么读?强调盘古做什么有怎么读?
(通过朗读,让学生明确,轻重缓急表达的意思有所不同。


二、整体感知,提炼中心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的中心段。

2、读中心段,找出中心词。

“创造”。

并通过对两个字的偏旁的理解了解词义。

(从文中提炼出文章的中心,实际上是告诉学生读书的方法。


三、细读课文,和课文对话
1、盘古是怎样开始创造之路的呢?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你从中知道了什么?理解“混沌一片”(模糊一团,什么也看不清。

)指导读好“混沌一片”和“一万八千年”
2、有一天,人类的老祖宗盘古忽然醒了,他看见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老师要从你的朗读中听出来!谁来把这一系列动作做出来?看老师把“抡”换成“举或者拎”行不?
3、只听-------(巨响),强调声音大,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就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就变成了地。

找到相反的几组词。

这句话哪些词体现了盘古开天地的艰难?(渐渐、缓缓、慢慢)老师想从你们的朗读中体会到盘古的艰辛。

4、盘古为天地劈开了一条缝,他担心天地又会合在一起,他就(总结出:顶天蹬地)请学生上台演示这两个词。

(看图进一步体会)大家齐读课文。

问演示的同学有什么感受,以此体会盘古的劳累。

5、就这样不知坚持了多少天,多少年,当天地成形的时候,盘古也累倒了。

盘古倒下了,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找出课文的句子自己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6、老师指导排比句的优点和特点。

师生合作再读课文。

7、发挥想象,拓展句子。

说说盘古的身体还有哪些变化。

(走进文本,走近文中的角色,用心去感悟,用情去体味盘古开天辟地的辛苦。

感悟来自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细细揣摩。


四、走出文本,培养语言能力
1、听老师讲故事,你看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的。

2、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

(有条理,有顺序,抓住要点大胆发挥,还可以用动作作为辅助)
3、自己根据理解讲述“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三年级的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还不是很强,教师的引导给孩子以示范,尤其是那些中下等生。

他们知道该怎样复述故事了。

当堂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


五、布置课外作业
课外再找一些神话故事来读。

有机会我们召开一次故事会,请大家讲述你读过的神话故事。

(作业是对课堂内容的延伸和复习巩固,主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板书设计
18盘古开天地抡斧猛劈
创造顶天蹬地累倒了变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