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学方法的运用
文昌市东郊清港小学黄炳
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育,它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美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美育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和愉悦身心的作用。
美育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
美育的这一特征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所以,上美术课,采用鼓励、合作探究和评价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就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下面谈谈我在实施这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鼓励审美个性,加强合作意识
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鼓励审美个性,即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
在教学当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学生的审美个性是否得到完善,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是城市与乡村孩子的最大差异。
在美术堂课上,农村的孩子根本不敢正视教师,根本没有显示自己应有的审美个性。
而我知道,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识和不同的理解。
因此,我积极去挖掘学生的审美个性,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象力,去欣赏作品,评价作
品。
如:在欣赏第十一册何坚宁的作品《海南小景》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属性和时代背景,便让学生看画,让学生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借以时机,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培养,通过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加深理解,增强合作意识。
同时我要求学生边看画边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用笔、色彩有什么特点?画出海南哪些乡土风情?哪些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都说说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红、黑、黄、白四色;有的看到的是画中的景物;有的看到这幅画所表现的精神;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现代生活的前进步伐。
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和增强合作意识是新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最高宗旨的前提条件。
二、鼓励创新意识,挖掘探究能力
所谓创新,就是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
低年级美术课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与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例如:在《小小钟表店》一课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首先利用实物钟表让学生观察,然后要求学生发挥思维能力自己去设计一个有趣的钟表。
我在利用教具启导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要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设计钟表的形状,并进行适当的涂色,整个课堂充满快乐的气氛。
这一过程是学生思考、发现、创新的过程,它集于脑于手的结合,既符合低年级小朋友的好奇心的心理特征,又促进了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
这一教学过程,旧式教学方法已不再存在,新的教学方法创造了新的情境。
由于低年级儿童刚接触美术,他们的模仿能力和记忆力都很强,所以我认为教师应很好的利用这特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把自己喜
欢的情景画下来,把生活的东西扩大化、创新化,把自己的情感通过绘画表现出来。
因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意味着思维的发展,创新意识的提高,同时也促进探究能力的提高,创新在探究中发展,探究是创新的前提。
因此,我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能力转化为成果的能力;通过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采用悬念引新,启发诱导,发散思维的探究学习方式,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摸索,在色彩斑澜的世界中遨游。
美术是用来表现丰富的生活,情感、事物的一种手法。
事物、情感是时时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也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
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的根本任务。
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美术教育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三、鼓励学生用艺术自我表现,提高评价主体多元化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
”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展现艺术才华的平台,以促进学生美育的发展。
在美术教学中,我从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表现的与众不同。
因为我知道美术它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它是多样化的,是丰富多彩的。
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是夸张还是现实,是奔放还是含蓄,是美丽还是丑陋,它都是学生艺术表现的结晶。
它都有其内在的含义。
我们要知道,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有一份真诚而又友爱的心去与学生交流,交流艺术的美、交流心灵的美、交流彼此的意见。
例如:引导学生以“我的小天地”为主题创作一幅色彩画,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
回去观察一下自己的房间,看一看房间里的排设,看哪一处最能代表自己的小天地。
上课时我先简单讲一些色彩画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想法,去创作一幅画。
在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中,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
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我还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最佳的形式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出来。
结果,同学们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表现自己的小天地,画出各式各样的作品。
对学生的作品,我采用评价主体多元化,尽量引导学生把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由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在评价过程中我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增强双方的了解和沟通,努力构建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体系。
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可见,在美术教学中,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和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
教学方法是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