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地籍图的测绘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地籍图的测绘
⑵接边差不超过规范规定的点位中误 差的2 倍。小于限差平均配赋,应保持 界址线及其他要素间的相互位臵;
⑶避免有较大变形,超限要检查纠正; ⑷采用全野外数字化测图技术或数字 摄影测量技术,则无接边要求。
五、地籍图的检查与验收
⑴地籍图执行质量检查制度,在自我检查的基
础上建立逐级检查制度;
⑵质量检查依据是技术设计书和测量技术规范;
3.外业调绘
4.补测(二底图上)
5.转绘,制作工作底图
6.蒙透绘,制作地籍图
2、数字地籍图编绘程序
第三节
宗地图的测制
一、宗地图的概念
宗地图是以宗地为单位绘制的地籍图 ,是描述宗地位臵、界址点、线和相邻宗 地的关系的实地记录。
是在地籍测绘的后续阶段,对界址点 坐标进行检核,确认准确无误后,并且在 其他地籍资料也正确收集完毕的情况下, 依照一定的比例尺制而作成的图件。
第二节
分幅地籍图的测制
一、常用方法
1、平板仪测图 (现在少用) 2、利用摄影测量方法测制地籍图(多用于农村地籍) 3、编绘法成图的作业程序 (手工模拟)
(扫描数字化)
4、利用地形(地籍)图编制数字地籍图
5、野外采集数据机助成图 (数字地籍测量,现在常用)
二、地籍图精度要求
包括绘制精度和基本精度两个方面。 1. 绘制精度 主要指图上绘制的图廓线、 对角线及图廓点、坐标格网点、控制点的展 点精度,通常要求是:内图廓长度误差不得 大于±0.2mm,内图廓对角线误差不得大于 ±0.3mm,图廓点、坐标格网点和控制点的展 点误差不得超过±0.1mm。
(二) 地籍图内容表示的基本要求
地籍要素:突出表示界址点、线;
数学要素:表示点号、坐标,比例尺等;
地理要素:重点表示与地籍和权属管理有 关的地物; ----也是测量时应遵循的原则 专题要素:根据需要表示。
(三)地籍图内容选取的基本要点
1.具有宗地划分或划分参考意义的各类自然或人 工地物和地貌。如墙、埋设的界标、沟、路、坎、 建筑物底层的投影线等; 2.具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划分意义或划分参考意 义的各种地物或地貌。如田埂、地类界、沟、渠、 建筑物底层的投影线等; 3.土地上的重要附着物,具有地理功能的重要要 素。如水系、道路、构筑物、建筑物等; 4.地表下的各种管线及构筑物在图上不表示,如 下水道、自来水管、井盖等;
(1) 用 投影方法、比例关系、专用符号 表示
(2)地籍图只是地籍成果之一 图 数 表 地籍要素
通过地籍号(宗地号) 联系起来
(3)地籍图并不能表示所有地籍要素信息,应有所侧重 地籍图 = 基本要素 + 专题内容
二、地籍图的分类
按表达方式:模拟地籍图和数字地籍图 按表示内容:基本地籍图和专题地籍图
六、地籍图的内容
(一) 地籍图的基本内容
地籍要素:界址、要素编号、坐落、权属主名称 1)界址。各级行政境界和权属界址,如街坊、宗地界 2)地籍(要素编)号。如街道、街坊、宗地号 3)土地坐落。地址+栋号+门牌号 4)土地权属主名称。 5)土地利用类别。 6)土地等级 。
地物要素:界标地物、房屋及附属设施、独立地物、 管线、高程点、及其文字数字注记。 数学要素:坐标,点号、比例尺等
图1 地籍图的分幅与编号
——城镇地籍图的编号以高斯-克吕格坐标的整公 里格网为编号区,编号采用数码形式,图幅编号 代码由两部分构成,即由编号区代码加图幅代码 组成,编号形式如下:
完整编号 简略编号 ××××××××× ×××× 编号区代码 ×× ×× 地籍图图幅代码
——编号区代码(九位):每个编号区的代码以 该公里格网西南角的横纵坐标公里值表示,共由9 位数字组成。其中,第1、2位数字为高斯投影带 的带号或代号,第3位数为横坐标的百公里数,第 4、5位数为纵坐标的千公里和百公里数,第6、7 位和第8、9位数分别为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十公里 和整公里数。
三、土地利用现状挂图编制
1、编制基本要求 ⑪要全面反映制图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分 布规律、利用特点和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⑫体现土地调查成果的科学性、完整性、实 用性和现势性; ⑬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执行国标《标准》。 ⑭广泛收集现势资料,对新增重要地物要进 行修编,提高图件的现势性; ⑮在土地调查数据库基础上,采用人机交互 编制,形成数字化成果。 ⑯内容的选取和表示要层次分明,符号、注 记等正确,清晰易读。
⑶质量检查分自检和全面检查两种,检查方法分 室内检查、野外巡视检查和野外仪器检查;
⑷检查中对发现的错误,尽可能予以纠正。如错 误较多,则按规定退回原测图组予以补测或重测。 ⑸地籍测绘成果资料经全面检查认为符合要求, 即可予以验收,并按质量评定等级。
六、编绘法成图的作业程序
1、模拟地籍图编绘程序
1.选择合适的工作底图 2.复制二底图
第九章
地籍图的测绘
第九章 地籍图的测绘
第一节 地籍图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分幅地籍图的测制 第三节 宗地图测制 第四节 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农识
一、地籍图的概念 二、地籍图的特点 二、地籍图的分类 四、地籍图比例尺 五、地籍图分幅与编号 六、地籍图的内容
一、地籍图的概念
二、宗地图的内容
①要素编号(宗地号、图幅号、界址点号、地类号、 土地等级、栋号、门牌号); ②权利人名称; ③面积(宗地面积、建筑物占地面积); ④界址点线;(包括界址边长) ⑤地理名称注记; ⑥相邻房屋及其附着物; ⑦界址点坐标表; ⑧图签图例; ⑨制图日期、制图人员; ⑩指北针和比例尺。
三、宗地图的特性
2.
3.
4.
第四节 土地利用现状图 与农村居民地地籍图的编制
一、土地利用现状图概念 二、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 三、土地利用现状挂图编制 四、土地所有权属图的编制 五、农村居民地地籍图
一、土地利用现状图概念
土地利用现状图是农村土地调查的主要成果, 是以地图形式,全面系统地反映行政辖区的土地 利用类型、分布、利用现状等自然和社会经济要 素相互关系的专题地图。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可 派生出耕地坡度分级图、基本农田分布。 土地利用现状图有两种类型: ①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是基本图件,与调 查底图比例尺相同; ②土地利用挂图 是按行政区域编制的。县级土 地利用挂图以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编 制,县级以上各级土地利用挂图由下一级土地利 用挂图编制。
三、地物测绘的一般原则
⑴地物综合取舍,根据规定的测图比 例尺和规范的要求; ⑵必须充分满足地籍要素及权属管理 方面的需要;与之无关的地物在地籍图 上可不表示。 ⑶对有特殊要求的地物(如房屋、道路、 水系、地块)的测绘,必须根据相关规范 和规程,并在技术设计书中具体指明。
四、图边的测绘与拼接
⑴接图图边均须测出图廓线外5~10mm;
六、宗地图的编绘方法
1.
有蒙绘法、缩放绘制法、复制法、计算机输出法。 蒙绘法:以基本地籍图作底图,将薄膜蒙在所需宗地 位臵上,逐项准确地透绘所需要素,整饰后制作宗地 图。 缩放绘制法:宗地过大或过小时,可采取按比例缩小 或放大的方法,先透绘后整饰,再制作宗地图。 复制法:宗地的信息过多时采用复印地籍图的方法 。大宗地可缩小复印,小宗地可放大复印,复印后须 加注界址边长数据、面积及图廓等要素,并删除邻宗 地的部分内容。 计算机输出法:利用数字法测图时,宗地图生成是在 测图系统中自动生成,生成的宗地图须加注界址边长 数据、面积及图廓等要素。
1、比例尺与图幅
(1)标准分幅图。县级图的成图比例尺与调查底 图一致,即以11万为主;荒漠、沙漠、高寒等地 区采用1:5万。 (2)各级挂图。①乡级挂图比例尺,农区1:1万、 重点林区12.5万、一般林区15万、牧区15万或 110万。图面开幅可根据面积大小、形状、图面布 臵等分为全开或对开两种。②县级挂图除面积较 大或形状窄长的,用110万比例尺。其他通常以 15万比例尺成图,采用全开幅。市(地)级挂图 比例尺一般选为1:10万或1:25万;③省级挂图 比例尺一般选为1:50万或1:100万;④全国土地 利用挂图比例尺一般选为1:250万或1:400万, 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县为单位 编制,以土地调查底图为基础,统一采用 《规程》规定的图示图例,由数据库生成 含有行政区域界线、权属界线、地类界线、 地类属性、地理名称注记等要素的标准分 幅土地利用现状电子图。其比例尺和调查 内容应与原始调查图件一致。标准分幅土 地利用现状图是各级图件编制的基础。
三、土地利用现状挂图编制
二、地籍图精度要求
2. 基本精度 主要指界址点、地物点及其 相关距离的精度。通常要求如下: (1)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 之间的距离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依 测量数据装绘的上述距离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 ±0.3mm。 (2)宗地内外与界址边相邻的地物点,不论 采用何种方法测定,其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 上±0.4m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 图上±0.5mm。
1、宗地图是地籍图的一种, 是土地证书的附图; 2、图中数据都是实地勘丈 或实测得到,精度高并且 可靠; 3、图形与实地有严密的数 学相似关系; 4、相邻宗地图可以拼接; 5、标识符齐全,人工和计 算机都可方便地对其进行 管理。
四、宗地图的作用
1、宗地图作为土地证的附图。 2、是处理权属问题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图件 3 、在变更地籍测绘中通过对数据的检核与 修改,可较快地完成地块的分割与合并,直 观地反映宗地变更关系,便于日常地籍管理
5.地面上的管线只表示重要的,如万伏以上高 压线,裸露的大型管道(工厂内部的可以根据需 要考虑)等;
6.界址点、控制点等点要素; ——以上各类要素在实地上是可感觉和触摸的某 种实体的集合,这部分要素表达了宗地和地块在 “哪里”,是“多少”的问题。
7.注记部分,是地表自然情况的符号表示,如房屋 结构和层数、植被、地理名称等; 8.标识符,在地籍图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臵,它是 对地面客体(如土地权属单位、地块)的标识,以便 使地籍数据集、地籍簿册和地籍图集之间有机地联系 在一起。标识符的含义和表达的具体内容在地籍数据 集和地籍簿册中都有准确和详细的描述。 ——地籍图上主要表示的标识符有:地籍区(街道)号、 地籍子区(街坊)号、宗地号、界址点号、土地利用 分类代码、控制点号、房产编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