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第八章 界址点测量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第八章 界址点测量


日本地籍测量规范对 界址点测量精度的规定
精度等级 界址点位置误差 中误差(cm) 最大限差(cm)
甲 甲 甲 甲 甲 甲
1 2 3 4 5 6
2 7 15 25 50 100
6 20 45 75 150 300
日本根据土地的质量等级将界址点 精度划分为6个等级。
我国《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对 界址点测量精度的规定
准备工作
3)踏勘后资料整理:主要内容为对
界址点进行编号,制作界址点观测底 图。权属调查时,有时因条件限制界 址点编号只在宗地内进行,此时须在 踏勘用蓝图上对全测区界址点进行统 一编号并依据宗地草图注记实量界址 边长、宗地编号或权属主名称,形成 界址点观测底图。该图为外业观测记 簿和内业计算带来方便。界址点编号 方法采用按图幅统一编号或按地籍街 坊统一编号均可。
图解勘丈法
一、界址点测量解析法
解析法是一种利用待测界址点与已知点的 几何关系,通过极坐标法、正交法、截距法、 距离交会法等测量手段获取角度和距离等观测 数据,再按相应公式推算求得界址点坐标的方 法。规程规定当要求界址点精度为± 5cm 时必 须采用解析法测定界址点坐标。 解析法测量界址点的施测要求如下: 测角要求:应使用不低于J 6 级的经纬仪,可 采用方向观测法半个测回施测,一次照准两次 读数,注意应照准界址点的实际位置。如果用 J6级经纬仪测角,当距离大于150米时,宜用 一测回观测。观测过程中,当界址点多于 3 个 时,应经常以检查方向来检查仪器是否移动。



4)制作界址边长误差表:土地权属管 理对界址点坐标精度要求较高,为控制界址 点测定质量,须制作界址点误差表来检验界 址点观测精度,其形式如表7-4。 表中:界址边号由两相邻界址点号组成,其 形式为 “×××—×××”; Δ1=实量边长-反算边长; Δ2=实量边长-图解边长。
反算边长 ( m) 图解边长 Δ1 Δ2 备 ( m) (cm) (cm) 注
三、界址点测量图解勘丈法

图解勘丈法是通过量取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的 相关距离,利用几何关系图解确定界址点在地 籍图上位置的方法。界址点坐标不是通过计算 求得,而是在地籍图上量取获得。图解量取时, 要求坐标要独立量取两次,读数至图上0.1mm, 两次量取坐标的点位较差不得大于图上 0.2mm, 取中数作为界址点坐标。此法精度较低,适用 于农村地区。 注意: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获得界址点坐标,一 经确定并履行确权手续,该坐标即成为确定宗 地界址线的准确依据之一;界址点测量的作业 方法和精度必须符合《规程》规定;界址点坐 标数据取位至0.01m。
2n

i 1n2 i Nhomakorabea2n
—— 界址边长误差表应在界址点观测前根 据宗地草图将各界址边实量数据填入表中, 观测结束后再把坐标反算边长或图解边长 填入表中。《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 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对于城镇街坊外围界 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为 10cm, 对于 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的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 址点为15cm。如超限,应查明原因。 —— 界址边长误差表给误差检验带来方便, 使内外业工作连接得清清楚楚,在整个界 址点测定过程中起到了质量控制作用。
三、界址点野外施测注意事项
1)界址点坐标的测量可单独进行,也可与 地籍图的测量同时进行。 2)应有专用的界址点观测手簿,记簿时, 观测序号直接用统编界址点号;观测用仪器设备 有J6级经纬仪、钢尺、测距仪、全站仪等,使用 前应进行严格检验。 3)测角时应尽可能照准界址点的标桩处读 数;角度采用一测回观测,或采用方向观测法半 个测回施测,一次照准两次读数; 4)距离读数至少两次;如使用钢尺量距, 其量距长度一般不应超过一个尺段。当距离超过 一个尺段时,应丈量两次,两次较差应小于2cm。 丈量结果要进行尺长改正。
二、部分解析法辅以几何勘丈值

这种方法多用于界址点施测比较困难的区域, 如,未经改造的旧城区,临近郊区的私人住宅区 等,这类地区观测条件复杂,宗地面积小又十分 密集,界址点数目多且隐蔽。对此类地区,可采 用部分解析法辅以几何勘丈值测定界址点坐标。

二、部分解析法辅以几何勘丈值

施测方法是:按住宅小巷将成片住宅划分为“ 区块”(一般构不成一个街坊);①对区块周 边的点,将全站仪测站设在附近高层建筑物上 测定解析坐标,对区块内部凡能观测到的界址 点和地物点均进行观测;②其他不能直接测定 坐标的隐蔽界址点,则以“区块”外围或内部 已测的解析点为基础,用钢尺勘丈关系距离或 条件距离,然后利用相应的计算公式解算出这 些点的坐标值。应用此方法,只要注意点标志 准确,量距仔细,其获取的界址点坐标可以满 足二类界址点点位中误差<±7.5cm精度要求。

四、界址点编号方法
1)按图幅统一编号:该方法以高斯-克吕格 的一个整公里格网为一个编号区,界址点的完整编 号由三部分组成,其形式如下:
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
7.1界址点的概念 7.2界址点的精度要求 7.3界址点的测量方法 7.4界址点的外业施测
第一节 界址点的概念
界址点又称地界点,是土地权属界线上 界址点是宗地权属界线的转折点,是标 的转折点,是确定宗地权属界线的重要 定宗地权属界线的标志。一块土地周围 标志 。由权属调查人员依照法律程序, 会同邻界各方土地使用者,经现场共同 的界址点确定了,则其位置、形状、面 指界认定、现场设置界标,并由地籍测 积和权属界线也就确定了。宗地权属调 量人员依据有关规程实地测定地理坐标 确定。经土地登记的界址点成果具有法 查时,界址点由调查人员会同宗地相邻 律效力,受法律保护。 双方指界人在现场共同认定。确认的界 界址点的作用在于确定每宗土地的土地 址点上要设置界标,进行编号,并精确 权属的实地范围。

( x x) 2 ( y y) 2 14cm (或21cm )

2)将用钢尺丈量的界址点间的距离,与 按两点坐标反算的距离进行比较,其差值应满 足下列条件:
D 10cm(或 15cm)
注:上述公式中21cm,15cm适用于街坊内部的界址点。

应 注 意 的 问 题

测距要求:采用测距仪测距时,一次照准,两 次读数,较差不得超过2cm。观测时,应注意 棱镜中心到界址点的偏差(棱镜对准误差)。 如采用钢尺量距,钢尺必须检定。当距离超过 一个尺段时,应丈量两次,两次较差应小于 2cm。 核检方法:地籍测量成果, 具有法律效力,必 须拒绝粗差的产生。 为防止粗差的产生,在界 址点测量时,必须有足够的多余观测值供检核 使用。其检核方法有二: 1)搬到临站后,重复测量1-2个前测 站测过的界址点,两次测量同一点的坐标之差 应满足以下条件:
类 界址点对邻 界址点间 界址点与 近图根点点 距允许误 邻近地物 位误差(cm) 差(cm) 点关系距 离允许误 中误 允许 差(cm) 差 误差 ±5 ±10 ±10 ±10 适用范围
别 一

±7.5 ±15 ±15
±15
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 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 点 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的 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 址点

5)使用测距仪测距或全站仪观测时,对 于位于墙角处的界址点应注意目标(棱镜)的 横向偏心和纵向偏心问题,尽可能消除影响减 少误差。 棱镜偏心处理方法:对于横向偏心,应尽 量将棱镜放置在以测站点为圆心以待测距离为 半径的圆弧上测距,瞄准界址点实际位置测角; 对于纵向偏心,应量取偏心距ΔS,计算坐标 时在实测距离S中加上或减去ΔS。

三、外业观测测成果整理
1)界址点外业观测结束后,应及时计算 出界址点坐标,并反算界址边长,填入界址点 误差表中,检查每条边的Δ1是否超限。如超 限,应按照坐标计算、野外勘丈、野外观测的 顺序依次进行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2)只有在一宗地的所有界址边长均在限 差范围内时,方可计算宗地面积; 3)当调查区内所有界址点坐标均合格后, 按界址点编号方法统一编号,计算全部宗地面 积,按宗地和街坊分别填写界址点坐标成果表 和宗地面积量算表。

一、准备工作
1)调用有关图件资料:界址点测
量所需资料主要为权属调查工作底 图(晒蓝后用于制作地籍测量外业 工作用图)和权属调查成果资料中 的宗地草图,以便了解各宗地界址 点实地位置、实地勘丈的界址边长 数据和宗地编号等,以及全测区的 界址点分布情况。
准备工作

2)野外踏勘:其主要工作是: 实地查找 界址点位置,了解各宗地的用地范围,并 在工作底图上用红笔清晰标记界址点位置 和宗地范围,如无参考图件,则要详细画 好踏勘草图;要注意界址点共用情况,注 记好较大宗地的四至关系和共用界址点; 在未定界址线附近选择并标注若干固定地 物点或埋设参考标志点(施测时,按界址 点坐标的精度要求测定这些点的坐标值), 以便待权属界线确定后据此来补测确认后 的界址点坐标。
A3 A4
±0.25 ±.050
我国《地籍测量规范》考虑到我国地域广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对 界址点测量的精度要求规定了四个等级。
第三节

界址点测量方法
测定界址点坐标是地籍细部测量的核 心工作,界址点坐标的测量可以单独进行, 也可以与地籍图的测绘同时进行。界址点 坐标测定方法主要有三种: 解析法 部分解析法辅以几何勘丈值
测定其坐标,以备日后界标被破坏时, 能用测量方法准确地恢复权属界址。
界址点坐标及其作用
界址点坐标:是在特定的坐标系中,用
测量手段获取的实地界址标志的地理位 置数据,是确定土地权属界线的法律的 依据和量算宗地面积的基础数据。 界址点坐标的作用在于对实地界址点起 着法律上的保护作用,一旦界址点标志 被人为或自然移动或破坏,利用原界址 点坐标,通过测量放样的方法可恢复界 址标志原来的位置;将界址点坐标输入 计算机,可进行管理和规划设计。
我国《城镇地籍调查规范》将界址点 精度要求分为两级。
我国《地籍测量规范》对界址点测量精度的 规 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