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势流理论一.内容总结:二元流动包括平面流动和轴对称流动。
对于不可压缩流体的平面定常势流可以引入流函数和速度势函数。
而不可压缩平面势流速度势函数和流函数均满足拉普拉斯方程。
速度势函数的等值线与流函数等值线正交,流函数的等值线与流线重合。
本章研究物体在静止理想流体中平面运动时,流体对物体的作用力。
求解势流问题的思路为:当物体在流体中运动,即物体与流体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时,物体受到流体的作用力。
对于理想流体的运动不存在切应力,理想流体中运动的物体表面上只受到法向的压力作用。
因此要解决在流场中物体所受的作用力,只要把物体表面上合压力求出即可。
由伯努利方程可知,若物面上(理想流体中无分离绕流时物面与流线重合)的速度分布已知可求出物面上压力分布,再沿物面积分便可求出物体受到的合压力。
因此,问题归结为求出流场的速度分布,对于不可压缩平面流动,求速度分布的问题又可归结为求速度势函数和流函数问题。
1. 势流问题求解的思路 基本方程 : 20ϕ∇= 无旋流动20ψ∇=二维不可压缩流动V grad φ=G即得到三个速度分量u v 伯努立方程压力,,w →→P 再由边界条件→ 积分 spds ∫便求得了合力,因此只要确定V ϕ→→p G就可积分求合力了。
对于二维不可压缩无旋流动,整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满足边界条件的ϕ或ψ。
求速度势ϕ的方法:因为方程是线性方程, 几个解的线性之和仍满足拉普拉斯方程。
20ϕ∇=根据已知知识确定应选的势流. 简单平面势流的表示式 1) 等速直线运动等速V 平行x 轴的平行流动速度势和流函数为: 0V x ϕ= 0V y ψ=2) 源和汇源心在坐标原点时速度势和流函数在平面极坐标下为: ln 2Q r ϕπ= 2Q ψθπ= 式中为源 为汇0Q >0Q <3) 旋涡速度势和流函数在平面极坐标下为: 2ϕθπΓ= ln 2r ψπΓ=−4)偶极子速度势和流函数为:222M x z x y ϕπ=+ 222M yx yψπ=−+ 221214sin p p p c V θρ∞∞−==− 在位置上,指向与X 轴成β角. 0z M :称偶极矩,由汇指向源。
势流的迭加1) 绕圆柱的无环绕流 ϕϕϕ=+均偶 边界条件:0,0x V xyϕϕ∂∂→∞==∂∂ 00r r rϕ∂→=∂ 物面是一条流线 0ψ=200cos ()r V r r ϕθ=+ 200sin ()r V r rψθ=−速度分布 1,r V V rr θϕϕθ∂∂==∂∂ 002sin 0r r r V V V V θθ===−=压力系数 221214sin p p p c V θρ∞−==−作用力 R=0 阻力D=X=0 升力L=Y=0 2) 绕圆柱的有环绕流速度势函数:ϕϕϕϕ=++涡均偶200cos ()2r V r r ϕθθπΓ=+−流函数: 200sin ()ln 2r V r r ψθπΓ=−+压力系数: 20001(2sin )2P C V r θπΓ=−+速度环量: 202r 0πωΓ= 0r r =速度分布: 002sin 2V V V r θθπΓ==−−驻点位置: V=0处 000sin 4V r θπΓ=−驻点位置与Γ,的大小,方向有关. 0V 作用力: R ,0≠阻力: D=X=0, 升力:0L Y V ρ==Γ 2.库塔----儒可夫斯基条件为确定绕机翼剖面环流大小的边界条件.要求使翼剖面的尾缘点处速度为零或有限值。
3.布拉休斯公式前提:理想, 不可压流体, 平面、无旋、无分离流动。
在求出绕任意形状柱形体的复势w(z)后,可求得作用在该柱体上的合力和合力矩.2p (2ldW )X iY idz dzρ=−=∫v 2M Re{()}2ldW zdz dzρ=−∫v 上述积分可由复变函数中留数定理,即求沿包围物体的任意封闭曲线L 的2(dW dz以及2()dW z dz的积分,就得到物体受到的合力以及合力矩。
4.库塔----儒可夫斯基定理任意形状柱体在理想不可压缩流体中作平面、无旋、无分离、有环流流动时,物体上只受升力作用,阻力为零。
升力大小为: 0L V ρ=Γ升力方向:顺来流方向逆环流再旋转90o 。
由于在流动平面上,物体剖面上部和下部的流动不对称,从而压力不对称产生压力差,升力便是这一压力差;而在物体剖面前部和后部流动对称,从而压力对称,在x 方向相互抵消,故阻力为零。
二、重点,难点 重点:1、 平面势流问题求解的基本思想。
2、 势流迭加法3、 物面条件,无穷远处条件4、 绕圆柱有环流,无环流流动的结论,即速度分布,压力分布,压力系数分布,驻点位置,流线图谱,升力,阻力,环流方向等。
5、 四个简单势流的速度势函数,流函数及其流线图谱。
6、 麦马格鲁斯效应的概念7、 计算任意形状柱体受流体作用力的卜拉修斯定理 8、 附加惯性力,附加质量的概念难点:1.绕圆柱有环流,无环流流动的结论,即速度分布,压力分布,压力系数分布,驻点位置, 流线图谱,升力,阻力,环流方向等。
2.任意形状柱体受流体作用力的卜拉修斯定理 3.附加惯性力,附加质量的概念三、例题1.如图6-1为无限大平板两侧为静止大气,压力为Pa, 在点(a,b)处有一强度为Q 的源,求 平板两侧的压力差所形成的合力。
解:取坐标如图6-1,位于点(a,b)处强度为Q 的源的速度势为:2Qϕπ=显然它所对应的流动在平板上壁面y=0现在对称位置上即点(a,-b)处置一等强度的源,(称为镜像源)迭加后的速度势为:ln 22Q Qϕππ=+ 求导后得平板上壁面上的速度分布为: 22,0()Qx au vx a bπ−==−+这样就满足了不可穿透条件,这种求解方法称为镜像法。
由无穷远到平板上任意一点列伯努利方程:212a p p u =+ 平板上、下壁面上任意一点的压力差为: 2221[]2()a Q x ap p x a bρπ−−=−−+ 平板上、下壁面上的压力差形成的合力为:2()4a Q F p p dx bρπ∞=−=∫2.求点汇和点涡的迭加,源强为Q ,涡强为Γ。
解: 迭加后有 ln 22Q r ϕθππΓ=+ ln 22Q r ψθππΓ=− 等流函数线: 1,QC r c e θψΓ−==等势线: 2,QC r c eθϕΓ==都为对数螺旋线3.均流和源的迭加,均流速度为U 0 , 源强为Q 求:1)合成流动的速度分布 2)合成流动的驻点位置 3)过驻点的流线解: 1)迭加后有 02QU x ϕπ=+速度分布为:022222x y Q XQ yV U V x y 2x y x yϕϕππ∂∂==+==∂∂++ 2) 驻点位置1002y x V y Q V y x U π=====−,()3) 过驻点的流线 102Q y U y tg c xψπ−=+= 驻点 102y Qy tg c xπ−==∴=过驻点的流线为: 1022Q y U y tg Qx π−+=头部为半圆型的半无穷长物体.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水平x 轴上x = + L 处布置强度为Q 的点汇,x = ⎯ L 处布置强度为Q 的点源,来流速度U=const.平行于x 轴,求:1)流场的流函数 2)物面形状 解:1)迭加后流场的流函数为:ψ=2)令0ψ=得:0=这个方程的解为:y=0,即与x 轴重合的直线,另一条为卵形曲线与y=0有两个交点,这就是前后两个驻点。
5.验证 2022a x V x x y ϕ⎡⎤=+⎢⎥+⎣⎦为绕圆柱体的无环流动的速度势。
1) 0x V V ϕ∂→∞==∂xx2)222x y a +=处, 在物面上0nϕ∂==∂n V 22222002222211x y a x x y x V V x y x y ϕ⎡⎤⎡∂+−⋅=++⎢⎥⎢∂++⎣⎦⎣2222a ()a ()=x ()()⎤−⎥⎦, 当可得:→∞x 0x V V ϕ∂==∂x上式分母的指数大于分子的指数,衰减的快。
在极坐标系下 cos sin x r y r θθ== 0cos V r ϕθ⎡⎤=+⎢⎥⎣⎦2a r01cos n V V r n ϕϕθ⎡⎤∂∂===−⎢⎥∂∂⎣⎦2a r当r a ==时,0n V =满足不可穿透条件。
6.求如图6—2流动的速度分布与圆表面上的压力分布。
中部为半圆,左右至无穷远。
设圆的半径为r 0,无穷远处压力为p 0解: 根据定常运动中壁面可以和流线互换的原理,则这一流动同绕圆柱的无环绕流一样。
其速度势为:2002cos (r V r rϕθ=+所以速度分布为:2002cos (1)r r V V r rϕθ∂==−∂20021sin (1r V V r rθϕθθ∂==−+∂由伯努利方程:20V p V 20ρρ=+11p+22图6—2 物面上速度分布: 0002sin r r r r V V V θθ====−压力分布: 2200(14sin )p p V ρθ−=−127. 圆柱直径为D=1.2m ,长L=5m, 绕自身轴旋转,转速为n=90r/min,无穷远来流速度为80km/h, 空气密度为,求:1)环量 2)升力 3)驻点位置 31.025/kg m ρ=解:1) 902/603/,rad s ωππ=×=22221.32/,R m s πωΓ==2)2854,L U l N ρ=Γ= 3)sin 0.1272,4RUθπΓ=−=−187.31,352.69o o θ=8.圆柱半径为R=1m ,以2m/s 速度在水平面内中由左向右运动,圆柱本身自转所产生的环量 已知流体密度 2100/m s Γ=−31000/kg m ρ=求: 1) 驻点位置2) 圆柱所受的作用力解: 将坐标固结于圆柱体,来流自右向左,圆柱顺时针转动速度势: 20cos ()2R U r r ϕθθπΓ=−+−速度分布: 201sin (1)2R V U r r θϕθrθπ∂Γ==+−∂驻点:0r R V θ==02sin 02U RθπΓ−= 解出:20100 3.98sin 424RR RU θππΓ−===−×× 当才有解3.98R ≥ 2) 由升力定理501002100210/L v N ρ=Γ=××=×m升力方向:向下。
9. 某船舶如图6—3所示,已知U=15m/s,船上两个圆柱体铅直安装,直径同为2m,长10m,以 转速40r/min 顺时针旋转,已知空气密度为 1000kg/m 3,求:圆柱体给船舶的推力。
解:环量 222 4.5,RπωπΓ==3.14/rad s ω=推力 215989T U L N ρ=Γ=10.已知绕圆柱体流动的速度势20()co a V r rs ϕθ=+ , 图6—3 求:作用于图6—4所示的半圆柱体上的合力。